PART3一百块还买不到他一个扣子,可他却从不给乞讨老人钱
对政治经济学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除了适用于大范畴的政治社会,也适用于每个家庭乃至每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
富有的人,一般都有一套特别严谨的金钱观念,他们将财富当做商品,在不断的‘交易’下,积累更多的财富。贫穷的人,大多数无法看透金钱也是商品的本质,他们更单纯的相信钱就是钱,固定的存储金钱。
对金钱不同的看法,便决定了他们使用金钱的观念截然不同。富有者从使用金钱的基数上就不是一般人能够企及的,他们利用金钱购买不动产、支援公益事业,做慈善,从而收获名誉感和更深的影响力,为金钱的‘交易’打通更加有利的关卡。
一般的平民老百姓,则利用固有的金钱生活,稍微乐善好施的会在街上看到乞讨者、卖艺者,放上几块
钱,聊表自己的心意。
其实做公益慈善和在街上救济他人,都是帮助别人的举措。
它们的性质一样,从来不会因为钱的多少而再次被标上级别的标签。所以从来没有见哪个富人说过,瞧不起那些在大马路上给乞丐几块钱的人。但是,恰恰相反,大多数人,其固有的价值观里,却会自动将自己的等级降低,并且通过和自己的对比,来表达对持有大部分财富的富人们的种种不满,并且试图用逻辑性的语言陷阱制造舆论,以逼迫富人将手中的财富以善意帮助的名义交给贫穷的人。
所以便有着这些看起来义正言辞的神逻辑:
1.他衣服上的一颗扣子都要几千块,却连一块钱都不给街边乞讨的老人
2.他吃顿饭都要四位数,却从来不给福利院捐款。
3.某明星买件衣服是我们一年的工资,却从来不给粉丝发红
包。
4.某首富今年又净赚XX亿,但是前阵子的地震捐款,他才出了十几万。
5.小红学习那么好,却从来不给我们抄作业,真小气。
6.小明去年是咱们省的长跑冠军,这回咱们学校有荣誉比赛,他却不参加,真势力。7.我这么穷,还经常接济街上的乞丐,那些穿名牌的人,连一百块钱都不舍得掏。
8.人家捡破烂的还知道救助山区,那些住别墅开豪车的呢!
9.听说那个三线小演员把所有的薪酬都用来做慈善了,在看某巨星,真是相形见绌。
10.宿舍新来的妹纸那么有钱,听说是富三代,可是她连一顿饭都没请我们吃过。
青少年还不具有成熟的价值观,所以大部分在网络上经常接触到的神逻辑,会迅速根植进他们的价值观之中,错误的引导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刘斌从小生活在一个工
人阶级的家庭。因为父母都是车间里的工人,没有特别大的权力,所以他们最喜欢在茶余饭后八卦这个厂长、那个主任的不良作风,有时候还会义正言辞的谴责某位领导和厂长贪污等等。刘斌从小便在脑海中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思维概念——车间的厂长主任都不是好人,他们贪污受贿,还欺负基层的员工。由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刘斌在父母的影响下,价值观念里面对社会的认知便是复杂、恐怖,眼里都是坏人。
当他开始工作后,潜意识里认为所有的领导和高层背后都在做着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当上级领导下来视察的时候,他竟然偷偷的写举报信检举总经理等一干人。他的检举信,引起了上级领导的注意,但是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调查后,却发现该公司的总经理以及各个领导都没有任
何贪污受贿的记录,反而兢兢业业,为公司做出了很多贡献。最后,由于刘斌不讲究证据和事实的举报行为,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被告上了法庭,经过审理,刘斌因诬告他人被判了刑。
刘斌认为有钱人都是坏蛋,所以举报他们,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断,没有任何客观证据。
自从人类开始群居,有了社会意识、阶层意识。直到现在,不管是哪个国家,都没有实现过财富的大平均。贫富差距的现象,是现今经济水平和社会制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种情况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日子里还会继续存在。这种神逻辑的观念,也并不会在一时半刻之内消失,反而会随着贫富差距的变化,此消彼长,不断的变换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一神逻辑背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