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 父
题解:
标题显浅易懂,“渔父”,即捕鱼的老人,这里也可以引申为打鱼的隐者。
对于此篇作者,在很长时间里,在文学家、史学家眼里,均是屈原的作品。比如王逸说:“《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
朱熹和蒋骥也分别在《楚辞集注》和《山带阁注楚辞》中认为这确实为屈原作品。
直到清朝,《渔父》才被崔述称为伪作。对于崔述的伪作说,姜亮夫在《屈原赋校注》中予以了反驳:“至近世崔述以庾信《枯树赋》以称桓大司马,谢惠连《雪赋》之称相如,因以定《渔父》《卜居》之称,屈原为假托成文。假托成文,固亦《庄子》寓言之例,而尤以为辞赋家之常事;……史公非可以伪托欺者也,何以尚录之本传?又沧浪之歌明载乎《孟子》,其为江汉民间流行之曲,能假为《渔父》之文者,未必不读《孟子》,而渔父之歌之可供采择者亦至多,托伪者乃不之采,而取孺子所歌,大义与上文了不相属,又
未必为渔者至高之境界,此不为当时直录所历,不计巧拙,亦将无以解于此疑。”
姜亮夫有理有据的反驳,让后世不再怀疑这是屈原所作,因为此篇思想性和可读性都非
常强,是难得一见的优美辞篇。
此篇的内容是写屈原遭谗被逐后,心情非常沮丧,他形容枯槁地漫步在江畔,遇到了一位渔父。渔父说他身份不低,为何会如此憔悴不堪?然后两个人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很好地揭示出了屈原的处世态度: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同时也体现出了他不惜舍生取义的精神。
通过渔父的话语,我们知道他是位主张“与世推移”的隐者。对这位渔父隐者,明代的王夫之曾在《楚辞通释》中说:“江汉之间,古多高蹈之士,隐于耕钓,若接舆、庄周之流,皆以全身远害为道,渔父盖其类也。”
渔父与时浮沉的处世思想,同屈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个看透尘世纷扰,恬淡随性,乐天知命;另一位却执着坚守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同流合污。全篇在两个人的简短对话中,成功地塑造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屈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世人对
这篇文章中“渔父”处世哲学的推崇,高于对他处世哲学的推崇。比如晋人王胡之在《与庾安西笺》中说:“百姓投一纶、下一筌者,皆夺其渔器。不输十匹,则不得放。不知漆园吏何得持竿不顾,渔父鼓枻而歌沧浪也。”这正说明了他们对“渔父”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的向往。
到了唐宋以后,歌颂“渔父”的诗文就更多了。如北宋范仲淹的《出守桐庐道中》:“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南宋严羽给自己的诗取名《沧浪诗话》,足以看出此篇文章中的“渔父”对后人的影响。
除此而外,这篇《渔父》对七言诗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明朝的徐祯卿在《谈艺录》中说:“七言始起,咸曰柏梁。然宁戚扣牛,已肇《南山》之篇矣。其为则也,声长字纵,易以成文。故蕴气雕词,与五言略异。要而论之:《沧浪》擅其奇,《柏梁》宏其质,《四愁》坠其隽,《燕歌》开其靡。”
虽然徐祯卿只提到了《渔父》中的“沧浪歌”部分,但也能看出《渔父》为七言律诗的发展和变化所起的作用。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①,颜色憔悴②,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
曰:“子非三闾大夫与③?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④,而能与世推移⑤。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⑥?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酾⑦?何故深思高举⑧,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⑨,新浴者必振衣⑩。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
①泽畔:河边。
②颜色:脸色。
③三闾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
④凝滞:拘泥,固执。
⑤推移:变化改变。
⑥淈(ɡǔ):扰乱。波:波浪,在这里是浊浪,浑水。
⑦歠(chuò):饮,喝。酾:通“醨”,味道清淡的酒,薄酒。
⑧高举:自命清高,高出世俗的行为。
⑨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
⑩振衣:抖去衣服上的灰尘。
察察:洁净的样子。
汶汶:污浊的样子。
皓皓:洁白纯净的样子。
鼓枻(yì):划桨。
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之水清澈的样子。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边独行。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他后问他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屈原说:“世上的人全都污浊,只有我最清白;每个人都醉了,只有我最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德之人不会被世事束缚,他们能随着世道变化而变化。既然世上的人都是肮脏龌龊的,您为什么不把水搅得更浑浊,扬起浊浪?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跟着吃酒糟喝薄酒?为什么自命清高与众不同,使自己落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说:刚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刚洗好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灰尘。怎么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跳进湘江,葬进鱼腹。怎么可以让洁白的身躯蒙受世俗的尘埃?”
渔父微微一笑,摇起船桨离身而去,口中唱道:“沧浪的水清又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又浊啊,可以洗我的双脚。”渔夫唱完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