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
韩应飞 / 文
不久前,在日本一所私立大学的课堂上,一位日本女学生善意地对我说:“老师,您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您能用汉语说给我们听吗?”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所以我一下子竟答不上来。三十多个学生看着我,提问的那个学生更是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只好说,让我想想。我想了大约一分钟的时间。然后,我对大家说,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我用日语解释了其意思,又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并再一次念给他们听。
事情已过了一段时间,但我常常想起那时的情景。我想起提问的学生在听了我的回答后,以很认真的神情说:“谢谢!”
可以想象,提问的学生一定是想知道我自勉的格言、我的座右铭,或者是反映我人生准则
及世界观的一句我喜欢的伟大人物的名言。但是,我的回答仅仅是道出了一个事实。然而,这个事实是我极为看重的。而且,我认定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主要围绕着这一基本事实延伸下去。因此,对我来说,“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比我喜欢的任何格言警句都更能准确地反映我的现在和未来。
回想起来,我大学时第一外语为日语,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关于日本经济的论题。一九九三年我来到日本后,曾经想过在适当的时候申请加入日本国籍的事。然而,我的想法不坚定。大概还不到两年,我就彻底打消了加入日本国籍的想法。我觉得,我不是日本人,我要日本国籍干什么?曾记得,一九九六年在日本的国立大学读硕士学位时,和一个韩国籍老师讨论过外国人在日本的处
境等问题。我告诉他,我二十八岁来日本,既有的价值观已经不可改变了,即使我加入了日本国籍,在骨髓里也依然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不会加入日本国籍的。韩国老师表示尊重我的想法,但他说,不入日籍的话,在日本工作、生活,为日本社会做贡献、交税,就不能享有与日本人同等的权利,所以,应该加入日本国籍。他认为,既然要长期在日本生活,那就只有加入了日本国籍,才能有力地主张自己的权利。
自那以后,已过去十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韩国籍老师说话时的认真和有逻辑的表达。我承认他的主张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还是不能改变自己的想法。我的想法与其说是基于理性思维,不如说是出于强烈的情感。近几年,有私交很好的朋友劝我,不加入日籍,但可以
申请永住资格(相当于美国的绿卡)。但我却依然是每隔三年去申请延长工作签证。朋友说,即使你将来回国也没关系,永住资格来去自由,很方便。我感谢朋友的关心,但我说,如果哪天我回国了,我就再不会来到日本了。朋友又说,这说不准,人生当中有很多机会和选择嘛。我回答,我一旦离开日本,不仅不打算再踏上日本的土地,而且在中国也将不再使用日语,我相信我不用日语也能找到工作。
我不是和任何人赌气,我觉得不放弃中国国籍,是不需要有什么逻辑证明的结论。我就是中国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我怎么会变成日本人呢?我根本就不是日本人!
无独有偶。去年十二月,在从东京飞往北京的飞机上,邻座的一位大姐竟然与我的想法极为一致。这位
大姐曾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考上北京邮电学院,二十多年前来到日本。谈到加入日本国籍和申请永住资格的事,她说:“我想都不想。”我说,我也一样,我总觉得,我为什么要加入日本国籍呢?我还说,有朋友说,至少申请了永住资格,省得三年一次去日本入国管理局,省不少时间,也省钱、省麻烦。这位大姐说,那点儿时间、那点儿钱、那点儿麻烦,算什么?!我也道出了自己的心境:算什么呢?
对,我不申请加入日本国籍,也不申请永住资格,这不需要论证,不需要分析,也不需要再三斟酌其利弊。我是中国人。我看重这一基本事实。还有,我的姓,也是不能改变的。那是与生俱来的。名可以改,但改的话,只是想加入我母亲的姓。
(发表于《**月刊》二〇〇七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