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毯来记忆

    张晓风 / 文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城市好歹都有个机场,机场或漂亮、或壮观,或管理井然、或豪华气盛,或因创意涌现而风情万种,或如***野店质朴无华,无不一一令人印象深刻。毕竟,那是我们“初履贵宝地”的第一印象。

    但我独对中国香港机场难忘。

    香港机场建在大屿山,称为山,其实是一座小岛,兴建的时期是英国统治的末年。大英帝国毕竟有世家子的气度,殖民一场,大家好聚好散,机场算是他们送给分手情人的精品礼物,用以永志高谊。

    机场外观之简明利落或视线之平远壮阔都不在话下,但每次到港令我乍然一惊的其实

    是机场的地毯。地毯又有什么稀奇?其图案也只不过是浅灰、深灰加上浅米和宝蓝交错成的小格子,非常非常不引人注意。

    但我每次经过香港机场,看到那片地毯上的图案,都勾起内心极大的震撼。我试着问其他香港朋友或台湾朋友,问他们这些小方格有没有令他们震撼,他们都说没什么,他们看这片地毯就只是地毯罢了。

    这件事,当然一时也没什么公理可言,我只好试着把自己假想成地毯图案的原始设计者(我无缘得识此人,有读者可以帮我找到此人吗),下面是我假拟的“设计构想”之说明:

    我很荣幸向你们提出我对香港机场的地毯图

    案的基本想法。

    我的想法是:“想让香港成为一个有记忆的城市。”

    中国香港为什么要成为一个有记忆的城市呢?那是因为这个城市的记忆是值得自豪的。

    百年前的人都死了,那些满洲大官和英国皇族的协商,昔日的战争和胜负、谈判和国际冷暖,百年来都由这个城市承受了。但这个当年小小的多岩岬的温暖渔港,后来却成为美丽光灿的东方明珠。曾经,如果你问当年中国大陆八亿人民,天堂的位置在哪里?他们必定会众口一词地告诉你,天堂在中国香港。

    这样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天堂,它只是几百万噍类长期经之营之的家园。在这里没有

    祖国,却有道统;没有一代宗师,却有井然管理。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想死了赚钱,但绝大部分的市民,赚的其实只是血汗钱。或如阿婆在传统街市卖着一小盘一小盘的猪肠粉,下铺薄纸一张,算是卫生措施。或如小杂货店里卖一串金黄色的剥好的新会橙皮(新会,这是梁启超的故乡,当地出产的小橙,直径只有四五厘米,皮芳香,比较贵,橙肉不太好吃,反可以便宜购得),或如车衣厂中的女工没日没夜地赶工……

    曾经,在香港这个地方,包括旧日的启德机场和一般写字楼,地上铺的都是一寸见方的人称马赛克的小块瓷砖。它便宜、耐磨、

    耐空气中的盐分,也不怕潮湿,它是香港早期建材中的主角,虽然,它看来并不是那么尊贵。

    有一天,如果你有幸站在大屿山香港国际机场,一眼望去,全是那盖地而来的地毯。奇怪的是,你会发觉我用的虽是柔软的纤维材质,图案看起来却分明希望让人想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那硬硬的、耐用的马赛克小瓷砖,我想用地毯上的小瓷砖图形来记忆。记忆一段艰困、清贫、务实、赤手拼搏的光荣年代,并且记忆汗水、泪水,记忆爱。

    对,我是这样来替我所不认识的设计者转述了他的设计理念,我也试图为万千旅客解读香港机场地毯上的瓷砖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