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5年后的你,活出最想要的样子

    1

    圣诞夜,梅子、阿九、狗哥,我们四个人围在一起吃火锅。聊了很多,都是关于近期的生活和不如意现状。

    到最后,狗哥问了一句:“我们都来说说5年后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吧。5年后,我们就快30了。”

    梅子说:“我想要在30岁之前考上心理学的硕士,现在考了心理咨询师。但是还是要往知识系统化的方向走。嗯,如果可以就继续考博士。我的职业方向是成为心理咨询师,最好能在30岁之前成家。”

    一阵掌声和鼓励。

    我说:“我要在30岁之前拿到专业硕士学位,最好能出国留学,职业就是成为作家。必须跑一次全程马拉松,参加一次铁人三项,还有,必须创一次业,哪怕只是摆地摊。”

    倒吸一口冷气声和迟来的鼓掌。

    阿九说:“我目前最想做的是挽回前女友,30岁之前就是能成家立业吧。”

    大家迟疑了一秒,然后鼓励他赶紧去实现,听起来他目前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狗哥吸了口烟,说:“我和阿九差不多,我想成家立业,能背起一份家庭的责任。”

    说完,我们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这样的话题讨论颇有从艰苦生活中活出点味道的释然。

    原来我们的心境都在慢慢成熟,还一直以为自己今天才18岁。

    我笑了笑:“男生女生就是有差别,男生的计划是有两个人或者家庭;女生简单点,尽想着自己。”

    梅子打岔:“或许只因我们两个是单身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5年后的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也不知道你现在活得怎么样。但我知道和我同龄的一些朋友都处在一边奋斗一边迷茫的状态中。每天过着不尽如人意的生活,偶尔不开心就插科打诨一下

    ,仿佛今天把自己逗笑,明天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我们似乎都做着一份不那么喜欢的工作,领着一般的薪水。我们不敢随时哭、随时笑、随时离开。我们的情绪在各种各样的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中慢慢被克制住。生活似乎从不肯让我们轻易地潇洒。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写过这么一句话:“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我们都是一般人,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但是现在,我想要改变了。我想要说的,我想要做的,我想要成为的那种人都应该慢慢在我的行动下实现。

    你呢?你想过5年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2

    有没有过某天早上醒来,满心都是仓皇和焦虑。坐在床边开始怀疑人生,几分钟后依旧刷牙、洗脸、吃早餐、挤公交上班。你连思考的时间都不肯给自己,唯有用工作来麻醉。

    你开始忘记初心,你开始不敢构想未来。

    周迅在《想想十年后的自己》中描述过她的成名历程。那个18岁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她在某一天被老师问道:“周迅,你能告诉我,你对于未来的打算吗?”

    她愣住了。

    后来老师问她:“你现在就想想,10年后你会是什么样?”

    她说10年后,她要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出一张音乐专辑。然后老师把这个目标倒着算回来。周迅开始有焦虑感和压迫感,开始有目标、有规划。

    那个曾满足于饰演丫鬟角色的18岁姑娘在毕业后,开始认真筛选角色,后来一部《大明宫词》让大家记住了演员周迅。28岁那年,她出了自己的音乐专辑,也成为公认的演技与美貌并存的气质女星。

    到现在,“周公子”依旧是红透半边

    天的演员,这份成功源于她对10年后那个自己的追逐。

    她告诉读者:“其实你也和我一样,只需及时问自己一句:‘10年后我会怎么样?’”

    10年太久了,我们来想想5年后的自己,那个快30岁的自己会是什么样。

    5年后,或许你嫁给了一个有钱人,成为一个阔太太;或许你成为一个高层主管,每天忙着管理公司的业务;或许你成为一个很棒的司机,每天载着乘客走不一样的路线;或许你成为一个服装店的老板,过着平淡而小康的生活;或许你家的孩子会打酱油了,在同学会上还是忍不住打电话给老公,看孩子睡得是否安好;或许你已经移民海外,在世界500强企业里打拼;或许……

    是的,你可能买了汽车,买了手表,买了单反,你可能有票子、房子、孩子,但是你也会发现追不到的,还是那些最初想要的生活。

    你本来想成为画家,却成了服装店老板;你本来想成为科学家,却成了一个公交车司机;你本来想做企业高管,却成了全职太太。

    这都是因为5年前的你还不敢想,还没有做,没有目标,没有计划。

    蔡康永说:“20岁千辛万苦穷游去罗浮宫看到的一幅画和40岁坐头等舱去看到的那幅画或许并无不同。但是心境,却不一样了。”

    20岁的我想要拍一部微电影,我们几个同学成立工作室,写了剧本,借了器材拍摄,前期的取景和脚本落定,中期的拍摄和演员表演、后期的剪辑和特效都是一波三折,不够完美,但出来后却大受同学老师好评。因为那是20岁的我们全力以赴去做的一件事,那是我们当时能力范围内做得最好的一件事。

    或许等我到40岁,会构想出一个完

    美的剧本,会有钱买最好的器材,会请到最好的演员。但是那时我再也拍不出20岁想拍的东西了。或许40岁的我早就忘记了自己曾经有这么一个想法。

    最怕的就是没有计划的等待。等着等着,青春散场了,你不在了;等着等着,初心忘记了,你屈服了;等着等着,梦想飘散了,追不回了。

    想想5年后的自己,开始做计划吧。不要害怕计划太遥远,就怕想的勇气都没有。

    3

    有时,我常常在想,活着有什么意义?我有时又在想,怎么会在想这个问题呢?我不是尼采,不是哲人,我不是天才,不是疯子,不是人们口中的少数人,我怎么会想这个问题呢?

    我平庸,我哭我笑我懦弱的姿态跟别人一样,没有美到极致,没有丑到窒息,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一张脸。

    我普通,我的智商一般,我拿的学位不是名牌大学的,没有出国留学,我是一个二本院校毕业的学生。我不是上帝亲吻过的孩子,那些招聘单位对学历文凭设置的门槛,从不因为我的名字叫小夜而消失。

    我常常会在迷茫的时候想到学校里那栋24小时亮灯的课室。那栋课室很多人叫它“通宵复习楼”。每一张桌子上都堆满了书,我曾觉得学校很荒谬,怎么能给同学们损坏自己身体的机会呢?后来有一次午夜经过,发现里面满满都是埋头苦读的人。我发现这些人身上都自带光环,那种努力和勤奋呛得我差点落泪。

    这些辛苦而努力追逐目标的人活得很明白,所以他们在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都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

    而我呢,我不是疯子,不是天才,不是偏执狂,改变不了世界。我蜷缩在一个角落里平凡地活着,将就地过着。然后,某天

    想到5年后的自己,觉得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跟上司提了辞职,他说给我加薪,留下来。那一刻,预期中的薪水竟也诱惑不了我。我铁了心要走一条看不清未来的路,却是一条有实在感的路,而且,已经做好计划。

    感觉就像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女主人公特蕾莎,对爱情的执着“非如此不可”;像毛姆说的:“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像刘瑜提到的: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欠自己去实现承诺,欠自己一个好的未来。

    只要初心还在,该吃的苦,该走的路,该背的书,都会一丝不落地还给我。

    不只是我,有太多没被上帝亲吻过的孩子。你以为自己从来都是特别的,然而生活就在某个下午给你狠狠一巴掌,告诉你,你跟所有人一样,你再普通不过了。上帝不会因为你叫×××而对你分外宽容。

    人生本来就容不得半点侥幸。除非你不在乎任何结果,不介意任何走向。

    毕业之后,或许你脱富致贫,颠沛流离;或许你爱情失意,职场失利;或许你咬牙前进,风雨兼程;或许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走了一大截不想走的路。

    没有关系,杨澜说:“年轻人就是有犯错误的机会。”

    你可以多去试试,但也要想想5年后的自己。

    愿你已经朝着喜欢的方向出发。出发了,就知道志同道合、并肩作战的人并不少,即使一个人,也要像带领一支队伍一样风风火火、充满斗志,朝着未卜的前途奔去。

    愿迷途中的你、清醒的你、孤身奋斗的你都要像一支队伍一样作战。

    愿你能够在最难熬的时候俯身向黑暗中的自己伸手,拉他一把。

    愿5年后的你,是你最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