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太焦虑,没有不会好转的事物

    1

    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里面提到一个案例:

    在2006年时,凑够40万首付的古典打算买房,一个朋友跟古典说:你准备好了吗?如果你买了房子,这一辈子基本上就定下来了。你的房子会驱使你找人结婚、生子……因为那就是在房子里面该干的事情。

    当然,那其实很好。

    过早购房的人(此处不包括土豪):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3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一套房子吗?这正是我们要拆掉的“思维之墙”。

    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发展最快的时光。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看看,这堵墙背后是什么!

    美国人平均

    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中国香港人是32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的人都是租房。我们凭什么要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买房?

    而且还要为之出卖我们的发展与梦想?

    国内房产业大佬王石说:“对于那些事业还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以上内容和观点,我重复看了几遍,这几天都在思考。

    不得不说,这让我动摇了“尽早买房”这堵“思维的墙”。类推,以买房获得生存安全感,以伴侣获得爱情安全感,以追求牢靠关系获得关系安全感可能都是我的认知误区。

    没有谁少了谁活不下去。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贵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2

    最近有些忙,但思维很清晰。

    早上起来听雨声,听树上的鸟叫声。午睡醒来上班,躲在雨伞下看阳光,穿越人群,感受人流的气息

    。

    嗯,我能感觉到时间的变幻与流动。

    生活该是什么样子?

    《普罗旺斯的夏天》里有一句台词:“May you stayforever young!”

    哥哥阿德里安、姐姐蕾雅和小西奥被外婆带到普罗旺斯的乡下过暑假,他们遭遇了怪老头——外公保罗。

    因为母亲和外公保罗有矛盾,哥哥姐姐一直对外公和乡下的生活方式很不满,也出现过不少矛盾。

    但在这个夏天的最后,保罗和孩子们的感情已经越来越深。当阿德里安邀请保罗去巴黎时,他说:“在巴黎的人都说‘这个城市太棒了,我都看不到时间是怎么过去的’,但我看得到时间变幻,我看得到时间是如何流逝的,早上,晨光微蓝;大中午,夜晚的阿尔卑斯山,天空如丝绸一般。在巴黎,早上吃饭,晚上睡觉,什么都看不到,我管这叫被愚弄的生活。”

    孩子是敏感的,6岁的小西奥是聋哑人。但他在

    无声的世界中,观察到普罗旺斯的夏天里面,阳光和西北风的美。

    这一点,大概也是他和外公保罗感情好的原因。

    嗯,能感受到时光的变化,我很满足。

    3

    《普罗旺斯的夏天》是一部很好的治愈系影片。

    一群老头老太太在田野旁弹唱,他们诉说着往事,追忆过去的苦难,外婆轻轻说了一句:“我没见过不会好转的事物。”

    是的,一切都会好转。

    小时烧火,一直没有火苗,急得我快哭了,一旁的外婆对我说:“火要空心,人要良心。”

    从灶里抽出两根柴,随便扒拉一下,里面的柴火就噼里啪啦烧了起来。

    外婆真是神奇而有魔力,她教的这句话一直记在我心里。哪怕是遭遇了不好的人,不好的事,不好的对待,我都会想一想这句话。

    一些人常抱怨说,是不是我做事的方法不对?是不是我想法太坏,不够善良?

    如果你能从自己身上找到部分原因,那么就找到可

    靠的方法了。

    外婆的这句话也教育了几个孩子,母亲性格里天生的乐观,有一部分源自外婆。所以母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即使最窘迫的时候也不曾抱怨,而相信事在人为。

    面临选择时,我问母亲:“选哪一个?”

    母亲说:“你开心就好的那一个。”

    只要你喜欢,你愿意,你努力,哪有不会变好的东西?我们的日子不就是一年年变好吗?哪怕有一些难题尚未解决,比起去年,确实有变好。

    相信一切有好转,我的小舅才敢在80年代辞去公职,下海,经历开餐馆,倒闭,收破烂,开小卖部,开旅店和饭馆这样有起有伏的人生吧。

    时间这条长河呀,它最公平。

    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成也好,输也罢,平淡无奇,丰功伟绩,都会淹没……都会淹没……

    你能做的,就是快去做想做的事。一切都会好转。

    世间太好,别虚度了光阴。

    做不妥协的自己,过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