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让对方轻松接受你的好意
很多时候,我们的一片好心被辜负,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心情,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事先说服对方,以至于使对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了被人“无视”的压抑感。换句话说,不经对方同意,就贸然提供帮助,本身就是一种侮辱。
公交车上,周娜娜看到一位缺了一条腿的年轻男子,因为没有座位,只能靠一只腿的力量站立,紧握护手不让自己摆动,看上去很吃力。她心有不忍,就想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对方,可男子看到后,摇头道:“不用了,美女,我没问题的,你坐着吧。”
本来,这男子是一个极为要强的人,不想被人当作弱势群体对待,所以拒绝了周娜娜的好意。但周娜娜却没有理解他的用意,一个劲儿让座,使得周围的人都看向男子。结果,男子难以忍受众人的目光,生气地对周娜娜说了一句:“我不要别人让座。”
说完,他就在下一个站口下车了。周娜娜觉得很
委屈,自己明明是一片好意,没想过要使对方难堪,结果却变成了这样。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为你好,我在为你提供帮助,所以你就应该听我的,不要跟我唱反调,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殊不知,正是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令人不愿接受我们的“帮助”。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接受我们的好意呢?
其实也很简单,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需要转变。我们只需放低姿态,改用一个建议者的口吻,以商量的语气跟对方商量,结果自会不同。
有一对苏格兰夫妇,想要买一辆汽车,但看过了一辆又一辆的车子,总相不中。这个时候,一位年轻的汽车销售员主动找上他们。结果,只用了两天的时间,这名销售员就成功地帮助这对夫妇买到了合适的汽车,他自己也收获了一笔丰厚的酬金。
朋友很好奇,就问销售员怎么做到的,销售员笑着说:“因为我对他们说了一句话,我说,‘两位都是很精明的买主,
你们也很懂得车子的价格。能不能请两位看看这部车子,试试它的性能,然后告诉我,这辆车子该出多少钱才合算?’然后,在他们给出心中的估价之后,我再小小地提议了一下,他们就非常高兴地买下这辆车了,很容易。”
卖汽车是这样,我们给别人提供帮助,其实也是这样,都要抓住对方的心理变化,使对方从内心里接受我们的帮助。若是一味地占据高姿态,认为自己提供了帮助,就应该享有地位上的特权,只会让人反感,哪怕心意再好,也给人“惺惺作态”的印象。
没有人不喜欢被人认可和肯定,没有人不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抓住了人性的这个特点,顺着对方的思路说话,不但买卖容易成功,连我们的“一片好意”也不会再被误解了。所以,提供帮助也是需要技巧的。那么,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以商量的语气说服对方,不要摆架子。
很多人在提供帮助的时候,总是会用到这样的字眼儿,
“你就按我说的去做吧,保证没问题的啦”“你一定要听我的,我这是为你好,没有错的”……
但凡是这一类风格的话,对于那些正在接受或需要别人帮助的人来说,无一不是戳中要害的“恶语”,闻之心伤,我们能不提,最好别提。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玻璃心,但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很多“好意”正是因为这些话,才变得惹人厌恶的。
姿态放低一些,语气柔和一些,说辞委婉一些,最好以建议、倡议的口吻向对方提供咨询或帮助,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既能帮到对方,也不会影响彼此的关系。
第二,施以援手后,不要时常将此事挂在嘴边。
有的人嘴碎,在帮过别人一次后,总喜欢有事没事就“旧事重提”,比如“哎,你还记得吗?当年大学的时候,你吃不起饭,我还给你买过炒饭呢”“哈哈,当年你买车的时候还向我借过钱呢,你小子”……也许说的人本身并没有别的意思,但听在对方耳中,就有些不是
滋味了,他们会想:你反复提起这事儿,怎么着,是想挟恩以图报吗?
一旦让人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们曾经的那些帮助,就彻底变味了。轻则会让对**得我们是挟恩图报的小人,严重的甚至还会认为我们这是在搞“人情投资”,用心险恶,是不值得深交的人。这样一来,当初的一片好心,反而会损害我们的形象了。
所谓施恩不图报,其中一层含义,其实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好心”被误解。毕竟,被帮助的人本来在心理上就有一定弱势,如果我们反复提起,无疑是在对方的伤口上开刀,并且还撒盐。帮助了就忘掉它,至少,将它放在心底,不要拿出来胡乱瞎显摆。
正如俗话说的那样,“牛不喝水强按头”,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顺其意、遂其心,才能使它高兴地喝水。牛如此,人亦然,如果不是他愿意做的事,强迫他干是不行的,只有按照他内心需要,因势利导,让我们的意思变成他的意思,才能使其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