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 做任何事情都要竭尽全力,而不是尽力而为

    梦想不可欺

    学习艺术专业,从选择这条路开始,就注定要充满被嘲笑、不理解和看不起。在高中学习艺术,同学们总觉得你撒欢玩耍,老师总觉得你不务正业,可谁知道你为此在深夜补了多少功课?

    因为艺术成绩不错,高考分数低于大部分同学考上了大学,大家觉得你走后门,抄捷径,可谁知道你专业学习有多努力;大学不用学习高数,不用天天在自习室泡着,大家声声羡慕,可谁知你在外面跑组拍片子的辛苦?但这条路,既然是你选择的,那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跪着去走完,或者早早离去。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自讨苦吃,但在学艺术的道路上我每天都在“自讨苦吃”。我的艺术之路,本不是自己的选择,却必须承受走完这条路的艰难,因为我爱上了它,就要对它负责。

    忘记了从什么时候起,我特别向往北京,考到北京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执念。

    可后来我才知道,北京的播音院校只有两所-中国传媒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专业课都很难,文化课也很高。当初也不知道我从哪里来的勇气,学专业的第一天就认定要考中国传媒大学。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专业老师,希望寻求老师的指导。

    “老师,我想考到北京!”

    “很难,北京只有中传和女院招播音主持专业。”

    “那我就考这两个。”我斩钉截铁地答道。

    老师迟疑了一两秒,缓缓地说:“那你试试吧……”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位老师说这五个字时的眼神。

    老师这样委婉的回答不无道理,我条件不算好:个子不高,声音也很飘,顶着一个非主流的爆炸头,唱歌跑调,跳舞四肢不协调,那个时候还只会在QQ空间上用火星文写“爱我的人[请继续],-恨我的人[别放弃]”。当时任谁看都不会觉得我适合学艺术,还是播音主持,全天下可能也就我妈“慧眼识珠”。

    俗话说“年

    少不可欺”,为了向那个不屑的眼神证明,为了我心中的北京,为了证明我妈的判断没有错,我开始认真规划我的艺考之路,首先从剪掉爆炸头开始……

    金牛座的我,做事一向执着。这可能是我性格里最好的一点,也是最坏的一点,因为执着的背面是固执、钻牛角尖、不懂变通。没上几节课,我就离开了那个艺术学校,开始找老师上小课。

    第一个小课老师是中传的研究生,我告诉她我想考北京的学校,她不仅没有嘲笑我,反而告诉我中传的美好,那里的老教授有着怎样的风骨,以及更多像白岩松、周涛一样让学校骄傲的校友名字,这一切都让我对中传更加向往。

    第二个老师教我什么是朗诵,什么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也带我认识了在齐越节获奖的男神师哥们,她鼓励我努力考上中传,但也告诉我,想考中传现在的专业水平还差很远,必须加倍努力。

    喜欢胜过所有道理。当我渐渐爱上播音以后,我发现自己的专业问题越来越大,字怎样才能咬得住,气息怎样才能沉下去,声音怎样才能更好听……这些问题一个老师解答不了,我就跑去别的老师那里求解,直到完全搞明白。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心存疑惑,课后去寻求答案,老师思考片刻最后只用“这是一种感觉”来解答,我仍旧不理解,直到老师承认自己口误。即便是这样钻牛角尖,也没有一个老师烦我,他们说,一个人坚定的样子是最打动人的。

    当时我最纠结的问题是:什么是胸腹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怎样练习,为什么每个老师解释得都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呢?这个问题,我一直纠结到大二,才在理论书中找到了正确答案。也就是这股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劲儿才为我打下牢固的基本功。

    一个偶然的机会,长治第一个考上中传的师哥回来了,老师邀请他来给

    我们做分享。爱屋及乌,当时我对于中传的一切都保持着十二万分的兴趣,更何况是一个大活人。我从上到下打量着师哥的穿着,观察师哥的一言一行,似乎他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听完讲座,老师把我单独领到师哥面前。师哥锐利的眼光把我看得发毛,几句简单的交谈后,师哥说:“声音不错,普通话还有点问题,考考试试吧。”这对于追梦路上的我来说绝对是莫大的鼓励,一份来自中传的鼓励。

    声音好的人千千万,师哥告诉我想要考上中传格局必须要大,思想要有深度,“声形俱佳有思想”,前四个字暂时过关,后三个字就必须到北京锤炼锤炼了。在师哥的推荐下,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中传参加集训,和全国各地的同学们较量着专业。和三五个好友一起在中传食堂吃饭,和名师一起欣赏齐越节的优秀作品,走在校园里听着《中传新闻》,这美好的一切强烈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为我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那些老师,他们教给我的不止是播音的技巧,更是对我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颠覆,那些颠覆性的教导,也让一个懵懂少年在那时就在心里种下了“做一名合格新闻人”的种子。

    在白龙老师的一次课堂上,他与我们聊起了着名播音员主持人的籍贯。大体说到,因为北方的语言优势,着名播音员中北方人偏多,而北方人中尤其以东北三省和甘肃为主,其他地方受到方言影响,播音员主持人质量不高。我随即好奇地提问,山西有哪些受方言影响的语音问题。白龙老师有些无心地说,山西方言问题很多啊,比如说前后鼻音不分,让普通话听起来很土,你看山西也没什么着名的播音员主持人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白老师这样的回答让我的脸不禁烫了起来,当时的我就下定决心,要努力成为山西籍的优秀主持人。

    在北京

    学习的日子里,我从老师们那里得到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每天抱着王峥老师的《语音发声科学训练》,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不懂的就上网查,终于一点点搞明白了播音发声和普通话的理论基础,也解答了很多之前搞不懂的内容,自己的基本功便得到飞速提高,到现在我都特别迷恋播音发声和普通话的理论研究。

    其实播音学习的基本功非常简单,就是语音发声,分为普通话语音(教你如何学习普通话),还有播音发声(教你怎样练就一口播音腔)。普通话语音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声、韵、调、变。而播音发声也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口腔控制(口部操)、喉部控制(声音弹性)、气息控制(声音低沉)、共鸣控制(声音好听多变)。也因为对语音发声的喜爱,我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是《晋语长治小片语音研究》。甚至我考进广院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王峥老师,请她在那本我看了两年的书上签名。王老师写到“请李泽鹏同学指正”。

    慢慢地,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了正确的定位,除了基本功之外,我更需要向考官表达对稿件的独立思考,对于新闻稿件独一无二的理解和对新闻事件的独特关注。但缺点也很明显:语言的匮乏,词汇表达不准确,很多话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基本功太差,普通话不标准。

    于是从北京回来后,我每天早晨都练声,用一个错误刊记录下问题。每天坚持练习十篇评论、播二十条新闻、分析两篇散文。因为镜头感不好,我便拉着姐姐用数码相机帮助我练习上镜,每天五条。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中,我的专业能力才不断得到提高。

    其实我不算是最用功的,同班考进来的同学都有类似的学习经历。入学第一名更是比我的练习量大两倍,他在课上说,艺考时甚至练到走火入魔,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说够了3分

    钟,一秒不多,一秒不少。

    更专业的教育加上自己的努力,当初老师眼里看不起的“非主流”也变成了“种子选手”。虽然过程中免不了摸爬滚打,但我还是要感谢自己的坚持,以及那些帮助自己的老师,正是这些贵人的鼓励和教导,才能让我在濒临放弃时重新燃起希望。

    执念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有时脑子里不经意闪过的一个念头,立志去完成,日思夜想,身体力行,你会发现似有神明相助,事情也就办成了,人们管这叫作“信仰的力量”。但若是这样的执念没有成功,世人皆说你是妄人夸下的海口。这是“成王败寇”的结果导向,失败了,恶言恶语受着就好,无须辩驳什么。人在追求自我价值这条路上之所以走得辛苦,是因为你以为自己值50块,实际上别人只愿意给你3块,要积累多少才能得到心中的价值,要倒退多少,才能让追求自我价值这条路轻松自在。只要你再次成功,一切失败都会被世人遗忘,你仍旧是那个骄傲的少年。

    结果的成败不是执念的力量,执念的力量在于过程。第一年艺考,我虽然心中想着要考到北京,可为了谦虚,逢人便说能上二本就满足了,结果真收到了一个二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第二年我告诉所有人我一定要考上中传,最后真的只有中传录取了我。刚毕业时,我在微博上发布“五年五十城”的计划,很多人质疑一年走十座城市的可能性,如今我已经提前两年完成了目标。知乎上,一个人给自己的四年大学定了目标:要见100个各行业领军人物,要读100本书。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时候,他成功了。执念的力量就在于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并且持续去做。不要在乎别人的非议,积累本身就是力量。谁都没有办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选择就此放弃,还是忍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