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拼一下,会发现波斯也没想象的那么强大

    查士丁尼一世与萨珊波斯打了三次仗,有胜有负,但每次都是在再坚持战斗一下就可以改观的情况下,急忙以花钱买和平的方式结束了战争。而他不知道的是,其实每次停战,萨珊波斯的实力也耗得差不多了,也无力将战争继续下去。经济实力略胜一筹的东罗马,如果坚持打下去,只要战略上不失误,赢得最终胜利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这一观点并不是猜测的,而是被查士丁尼一世的子孙们最终证明的,这也是萨珊波斯灭亡的根本原因。当然,这是最终的历史结局。在公元562年双方*和很长时间内,双方对局势的看法与这恰恰相反。

    毫无疑问,在东罗马与萨珊波斯的战争中,波斯王要远远比东罗马皇帝要自信得多,即使在遭到失败以后,也信心不减地卧薪尝胆重整旗鼓。在公元562年签订和约的波斯王库斯鲁一世便是典型代表。他再次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出兵征服阿拉伯半岛,控制半岛最大的港口亚丁,以稳定后方,对东罗马形成战略优势。经过一番努力,波斯的实力确实逐渐恢复起来。

    同样面临困境的东罗马,其皇帝却没有那么乐观,恢复实力远远没萨珊波斯顺利。公元565年1月,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去世,他儿子查士丁二世接手东罗马这个烂摊子。面对财政困窘、吏治混乱、军事无力、人民斗争不断的局面,查士丁二世及时改变了查士丁尼一世的对外政策,也想通过改革内政来挽回帝国颓势。只是,查士丁二世既没有查士丁尼一世那样能忍耐,也没库鲁斯一世那样顺利地进行改革。

    公元571年,查士丁二世莽撞地下令停止向萨珊波斯支付年金。库斯鲁一世立即以查士丁二世撕毁条约、拒纳年金为名,率领波斯军进攻德拉城。经过5个月的厮杀,德拉城陷落。最终,在索得黄金4万磅后,波斯军后撤,双方暂时休战。

    查士丁二世原以为自己实力恢复了,没想到萨珊波斯实力恢复得更快,一样能将他追着打。战争失利后,查士丁二世在国内外声望扫地,苦于强国无策,终日闷闷不乐,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公元578年,查士丁二世的养子、将军提比略二世继其后成为东罗马皇帝。为了集中全力同波斯进行战争,提比略二世在帝国其他方面都采取守势,不惜花费巨额款项与阿瓦尔人和解。这个不十分高明的策略遭到惨败。面对残破的局面,他同样回天乏术,于公元582年在声声悲叹中死去。同年,其女婿、将军莫里斯奉遗诏登上帝位。

    在莫里斯当皇帝期间,历史给了东罗马一个机会,但遗憾的是莫里斯并未抓住机会实现东罗马的永久性翻身,还因治理不善死于兵变。

    公元579年,波斯王库斯鲁一世逝世,其子霍尔密资德四世继位。随后,萨珊波斯内部巴比伦、苏萨、达尔马提亚相继发生叛乱,阿拉伯等地拒绝向中央政府缴纳贡赋;在外部,西方有宿敌东罗马,东方有随时入侵的突厥,内忧外患一齐涌来。

    公元5**年,萨珊波斯阿塞拜疆驻军统帅巴拉姆·楚宾率领部分贵族发动叛乱,杀掉霍尔密资德四世,篡夺了王位。霍尔密资德四世的儿子库斯鲁二世逃往东罗马,请求东罗马皇帝莫里斯保护。

    莫里斯将这件事想得过分简单,以为帮助库斯鲁二世当上萨珊波斯王,萨珊波斯就不会再与东罗马打仗了,就可

    以实现两国永久性和平。于是,莫里斯答应库斯鲁二世的请求,派将军那尔翟斯率7万大军援助他。东罗马军在幼发拉底河畔击败波斯军,乘胜于公元591年攻陷波斯首都泰西封,杀掉巴拉姆·楚宾,把库斯鲁二世扶上波斯王位。

    继位之初,库斯鲁二世为表示感激,向东罗马做出了一些重大让步,将亚美尼亚大部分和伊比利亚一半割让给东罗马,双方订立“永久和平协定”。但是,新任波斯王库鲁斯二世是颇有才智和野心的人,借东罗马力量登上王位,并不是为了与东罗马订立“永久和平协定”,而是为了赢得机会和时间解决国内问题,巩固王位,扩大势力,增强国力。他与东罗马和好后,一面派兵出击***,守卫东部边疆;一面稳定国内政局,注意休养国力。

    上天赐给莫里斯可以强大起来的机会,他视而不见,做出了天真愚蠢的决定,帮助萨珊波斯迅速平定内讧,没多久莫里斯就面临噩运了。由于阶级矛盾激化,公元602年,东罗马发生兵变,莫里斯众叛亲离,很快被杀死。不久,福卡斯当上东罗马皇帝,但遭到元老、大地主、行政官吏和高级军官的反对,东罗马陷入内战,其行政机构完全瘫痪。

    库斯鲁二世打着为莫里斯复仇的旗号,于公元606年率领大军攻打东罗马。东罗马将军凯尔马努斯被波斯军斩杀,德拉城也被攻克。库鲁斯二世率军继续攻城略地,趁机抢掠财物。公元608年,一路波斯军进攻卡帕多西亚、比西尼亚、卡拉奇亚,另一路波斯军攻占卡尔西顿城后,联合阿瓦尔人、斯拉夫人向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挺进。

    东罗马皇帝福卡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付危局。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东罗马元老、大地主和行政官吏再次谋划发动政变,推翻福卡斯,推举非洲行省省长希拉克略当皇帝。公元610年,希拉克略率舰队向君士坦丁堡进军,在达达尼尔海峡击败支持福卡斯的军队,顺利进入君士坦丁堡,推翻并处死福卡斯,成为东罗马皇帝。

    不过,希拉克略当皇帝并不轻松。东罗马国内战争虽然结束,但波斯军兵临君士坦丁堡,直接威胁到帝国生存。这是东罗马建国以来最黑暗的时代。希拉克略千方百计想排除重重困难,挽救危急中的帝国。为阻止波斯军的攻势,他任命策划扶植他当皇帝的普里斯库斯为东方统帅,并派自己的弟弟德奥多尔斯驻守战略要冲西里西亚山口。公元611年,普里斯库斯与希拉克略关系破裂,阴谋反叛,东方战线形同虚设,东罗马根本无法与波斯军抗衡。

    至于库斯鲁二世,他摆出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姿态,却将重点放在掠夺东罗马地方行省上。在蹂躏小亚细亚之后,波斯军于公元609年进攻叙利亚,于公元611年再次攻占安条克。

    当地的广大下层人民,特别是犹太人,认为波斯人是来解救他们的,积极配合反东罗马。公元613年,波斯大将夏尔·巴尔兹率军攻占大马士革,并进攻****。****是***徒心目中的圣地,守城东罗马军拼死抵抗。经过80多天激战,东罗马守军寡不敌众,****城被攻克。

    公元616年,夏尔·巴尔兹又率领波斯军侵入埃及,攻陷亚历山大里亚城,到公元619年征服了整个埃及。

    同时,另一支波斯军队出征小亚细亚,直抵博斯普鲁斯海

    峡,再次威胁到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波斯军兵锋所至,本都沿海经安基拉到罗得岛许多城市望风而降。庞培等罗马帝国将军在几百年间夺占的土地,在短短几年中就全部被波斯王库斯鲁二世夺走。埃及、阿拉伯、巴比伦、叙利亚及小亚细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美地亚等地,都先后臣服于波斯,萨珊波斯版图扩大到了极点,达到空前绝后的极盛时期。

    公元617年,波斯军又一次攻占卡尔西顿城。库斯鲁二世与阿瓦尔人、斯拉夫人等蛮族订立同盟,共同进攻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面临的形势非常紧张,君士坦丁堡被围困,粮道断绝,军费匮乏,士气低落,人心浮动,加上疾疫流行,城内混乱不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希拉克略无计可施,打算放弃君士坦丁堡,迁都迦太基城。主教塞尔基乌斯竭力劝阻,希拉克略这才打消迁都念头,决心坚持战斗到底。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他号召帝国内部各阶级、各阶层都要团结在他周围,准备与波斯人决一死战。

    由于局势严峻,也由于皇帝下定了战斗到底的决心,东罗马各阶层空前团结起来。而在他们支持下,希拉克略在国内迅速完成旨在加强军事力量的三项改革:建立军区制度,将地方军政大权集中于军事长官一身,迅速完成战时体制转变;把土地分给军人,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加强军队的经济基础;利用宗教的精神和物质力量,大批动用教产,以“**”号召全**民同仇敌忾,与“异教徒”波斯人决一死战。

    为了争取时间备战和训练军队,希拉克略向波斯王库斯鲁二世提出休战。库斯鲁二世严词拒绝,发兵进攻君士坦丁堡,逼迫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投降。

    公元620年,夏尔·巴尔兹率军从埃及赶到卡尔西顿,参加围攻君士坦丁堡。得到增援的波斯军乘船强渡博斯普鲁斯海峡,试图从海上进攻君士坦丁堡。东罗马舰队拼死拦击,波斯军伤亡士兵4000余人,进攻受阻。

    见此情景,库斯鲁二世向希拉克略提出休战条件:东罗马每年向波斯交付2000塔兰特(古代中东和希腊-罗马世界使用的质量单位。在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计量系统中,1塔兰特等于60明那,1明那等于60舍克勒)金银、1000件绢衣、1000匹马、1000个美女。迫于形势,希拉克略答应了,但以时间仓促为由,要求延缓纳贡期限。双方达成休战协定。

    利用这短暂的时机,希拉克略大力加强陆海军军备。公元621年,他又以黄金20万磅的代价与阿瓦尔人议和,消除了后顾之忧。

    一切准备就绪,公元622元,希拉克略下定决心与波斯人死战。他先将太子留在君士坦丁堡,把后事托付给主教和元老院,然后抱着必死的决心,亲自率领东罗马军主动进攻波斯——他想将战争引到远离君士坦丁堡的地方,企图通过牺牲自己所率的这支军队与波斯军决战来挽救东罗马。这种坚定的决心,这种英明的战略,是东罗马建国以来少有的,既是一种迫于现实的无奈,也寄托着东罗马绝处逢生的希望。

    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率领东罗马军避开正面的波斯军,乘军舰出其不意地在小亚细亚南端西里西亚的伊索斯港登陆。这里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大败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古战场。东罗马皇

    帝希拉克略在此登陆,想激励士兵们努力拼杀,打败萨珊波斯军。驻扎在卡尔西顿城的波斯军得知东罗马军在自己身后的伊索斯登陆,十分惊慌。为保住补给线,他们马上分出一支军队火速赶往伊索斯。希拉克略率军迎击,双方在卡帕多西亚相遇。

    战斗中,在希拉克略激励下,东罗马军奋勇拼杀,人人争先,大败波斯军,乘胜收复小亚细亚东部。初战告捷,东罗马军士气大振。希拉克略更加坚信自己制定的战略的价值了。

    公元623年,希拉克略又率东罗马军在小亚细亚北部的特拉帕作斯港登陆。在击退波斯军后,东罗马军占领科尔奇斯。在这里,希拉克略所部得到许多来自高加索山区蛮族***的补充,实力进一步增强。不久,东罗马军又夺取亚美尼亚,攻入美地亚,占领塔里斯城。

    面对接连取得的胜利,希拉克略并没被冲昏头脑,而是理智地分析了形势。他认为自己率领这支军队的当务之急是进行休整,补充士兵和给养,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为避免过早与波斯军决战,希拉克略下令停止进攻,原地休整。接下来的两年,东罗马军步步为营进攻波斯军,不仅逐步平定了小亚细亚西部,还发展壮大了自身的实力。

    在希拉克略逐步稳定局势时,波斯军却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陷入困境之中。战场上的失利和军队的大量减员使波斯军面临着许多困难。为了补充兵员,库斯鲁二世下令大量募集新兵,并打破惯例将广大下层贫苦人民强制编入军队。

    公元626年,库斯鲁二世制订了一份详细的新的进攻作战计划。按计划,波斯军兵分两路:一支由5万人组成,进攻亚美尼亚,牵制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率领的这支东罗马军;另一支由夏尔·巴尔兹指挥,从南方经小亚细亚在卡尔西顿城与阿瓦尔人会合,力争在短时期内攻下君士坦丁堡。这是对希拉克略所制定战略的一种反制,只要实施成功,东罗马将会亡国。

    识破波斯军的动向后,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他将所率领的东罗马军分为三部分:一支横渡黑海,前去援救君士坦丁堡;一支由他弟弟德奥多尔斯率领,负责在亚美尼亚与波斯军周旋;第三支主力由希拉克略亲自指挥,作为机动部队,静观战局发展再决定出击方向。后来的历史证明,希拉克略这个及时英明的决策,不仅“一战定乾坤”,挽救了东罗马,还让一百多年来被萨珊波斯暴打的东罗马首次扬眉吐气了一回。

    公元626年8月,8万阿瓦尔大军向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在激战10天后,他们被东罗马军击退。失利的阿瓦尔人欲乘船渡过海峡,与波斯军会合,但遭到东罗马舰队的猛烈攻击。在东罗马军的海陆夹攻下,阿瓦尔人解围后引兵北遁,从此一蹶不振。而失去阿瓦尔人的协助,萨珊波斯想攻下君士坦丁堡就没多大希望了。

    在亚美尼亚,德奥多尔斯也表现突出,大败波斯军,再次攻入美地亚。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抓住有利时机,派一支精锐部队经美地亚、阿西利亚直捣波斯首都泰西封。他自己指挥主力出科尔奇斯,沿底格里斯河南下,两支军队互相策应。这是东罗马与萨珊波斯相邻400多年来首次派军大规模攻入萨珊波斯境内。

    面对东罗马军的大规模进攻,库斯鲁二世被迫与东罗马军在波斯境内决战。他

    把所有留在国内的士兵都集中起来,拼凑了一支军队,任命拉扎特斯为统帅,进行决战准备。库斯鲁二世对即将出征的拉扎特斯说:“胜利与殉国,希卿任选其一。”同时,他又派信使火速赶往卡尔西顿,召夏尔·巴尔兹迅速率军回国参加决战。不过,信使在途中被东罗马军俘获,使波斯军无法得到后援。这是波斯军后来决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公元627年12月12日,东罗马军和波斯军在古城尼尼微附近进行了一场关乎国运的决战。战斗从拂晓至中午仍未见胜负。在激战中,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身先士卒,亲自率军发起猛烈攻击。东罗马士兵勇猛拼杀,战场上人喊马嘶,声震如雷。波斯军损失惨重,统帅拉扎特斯阵亡。直到傍晚,波斯军才稳住阵脚,主动后撤,准备寻机再战。

    不久,波斯军向东罗马军发起进攻。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见波斯军来势汹汹,决定避而不战,亲自率军趁夜色从小路昼夜兼程,直扑库斯鲁二世所在地——波斯陪都达斯塔噶德城。库斯鲁二世见势不妙,一面下令拆掉达斯塔噶德护城河上的木桥,一面再派信使召夏尔·巴尔兹率军回波斯。但是,东罗马军进军神速,一切都无济于事了。无奈,库斯鲁二世见保不住达斯塔噶德,只好弃城逃走。

    希拉克略率军进入达斯塔噶德城,将离宫(都城之外,皇帝永久性居住的地方)内的财宝、积蓄抢劫一空,并放火焚烧了宫殿,并继续率军向萨珊波斯首都泰西封挺进。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己选择的时机不对——天寒雪大,加上波斯名将夏尔·巴尔兹率领的大军即将撤回波斯,如果遇到泰西封守军顽抗,那么东罗马军将可能遭到内外夹击,最终被消灭在泰西封城下。理智的希拉克略下令将东罗马军撤回美地亚休整,同时派人去泰西封,提出休战议和。

    希拉克略是越战越理智,但他的对手库斯鲁二世却越战越不理智——战场上的接连失利使他恼羞成怒,不顾国库空虚、兵力不足等客观条件,拒绝希拉克略的*和要求,誓与东罗马血战到底。

    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公元628年,一部分波斯贵族联合夏尔·巴尔兹发动政变,库斯鲁二世被逮捕入狱,他儿子西罗斯成为波斯国王,即科巴德二世。

    公元631年,科巴德二世与东罗马议和。条约规定:波斯立即归还历代侵占的东罗马领土;无条件释放东罗马俘虏;归还抢自****的“圣十字架”;归还一切抢劫的东罗马财物,并偿还相当数额的军费。

    经过多年战争,东罗马每次都是赔钱实现和平,但在希拉克略拼死一战的情况下,东罗马不仅扭转了首都君士坦丁堡被萨珊波斯包围的不利局面,还进行了反攻,攻下了萨珊波斯的陪都,包围了其首都泰西封,破天荒地逼迫萨珊波斯割地赔钱签约结束战争。如果当初查士丁尼一世像希拉克略一样下定决心决死一战,那么不仅不会受屈辱,而且还可能恢复几百年前罗马帝国那般的辉煌。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被东罗马打败后,萨珊波斯不仅再也无力向东罗马发动战争,而且到公元651年,还被曾经臣服于自己的阿拉伯人灭亡了。不过,这一地区并不宁静。东罗马失去了萨珊波斯这个强敌,却不得不面临更强的敌人——阿拉伯帝国。这或许是东罗马的宿命,不得不时时刻刻面对强邻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