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从未将其当作战略对手,却频频向其求和
查士丁尼一世在收复西罗马故地时,几次以不惜忍受屈辱、割地赔款,积极主动与萨珊波斯议和,将军队主力放在西部战场上。这一方面是他对自己梦想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是他坚信萨珊波斯不足以对东罗马构成致命威胁,其进攻仅仅是想趁火打劫,获得点儿利益而已,花钱买和平的付出,远远不及在西部战场获得的多。在他眼里,收复西罗马故地不仅会占领很多土地,夺取很多财富,还能增强他作为***正统派大主教的权威。
萨珊波斯是查士丁尼一世实现梦想最大的障碍,但他却从未真正将其当作战略对手,甚至从未想过要去征服,而仅仅是寄希望萨珊波斯在他收复西罗马故地时不捣乱而已。这个不理性的看法导致东罗马多次不败而败,在战争尚未真正决出胜负时,就主动求和,接受屈辱条件。
萨珊波斯于公元224年建国,两年后消灭西亚强国帕提亚,并占领其故地。但是,在很长时间,萨珊波斯畏于罗马帝国的势力,一直避免与其发生军事冲突。而罗马疲于应付各种内乱和外患,也没精力去攻打萨珊波斯。
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和西罗马不同程度上面临着蛮族的侵扰。萨珊波斯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开始向西扩张,于是跟东罗马的冲突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公元487年,科巴德一世登上波斯王位。他好大喜功,试图像其远祖一样以武力对外征服,扩大自己的版图,传布祆教。波斯王也是集政权与教权一身的。因此,萨珊波斯的扩张不仅仅是掠夺财物和占领土地,还有将其文化和宗教强行输出或者传播出去的目的。他先指挥由波斯人、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组成的联军,征服上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见东罗马人并没过激反应,又于公元502年率领联军围攻阿米达城。这一战,波斯军打得很辛苦,鏖战80天,连续击败东罗马军的反击,才攻陷该城。
时任东罗马皇帝的是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因面临着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的进攻,他无力与波斯军进行长期战争。萨珊波斯也因遭到阿瓦尔人的入侵,而被迫从战争中撤军。
双方都没精力继续打下去,也没真正分出个胜负,因为东罗马根本就没动员军队,仅仅是利用原来派驻的守军迎战而已。之后,他们就开始谈判。公元505年,双方签订和约,东罗马以1000磅黄金为代价收复阿米达城,双方维持原有边界。双方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就这样不了了之,当时谁也没有真正战胜谁,谁都不认为自己输了。
公元527年8月,东罗马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查士丁尼一世继位。当时,东罗马正处在内外交困之中。查士丁尼一世为自己确定了政治目标,力争“收复”西部领土,恢复***的罗马帝国。随后,他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加强自身实力,以便实现目标。向东方进攻,以便消除西征时的后顾之忧,就是其政策之一。于是,东罗马和萨珊波斯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一世任命贝利撒留为东罗马军东方战线统帅,负责夺取高加索通往黑海的出海口,使东罗马人能参加对东方的贸易,并牢牢掌握小亚细亚地区的统治权。贝利撒留膂力过人,性情坚韧,有胆有识,颇具大将风范,而且与查士丁尼一世私交甚好。他一到任,就全力抓两件事:整饬军纪,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防务,在尼西比斯修筑要塞。
已经年老的科巴德一世得到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在公元
528年先向东罗马宣战。他派大将扎基西斯率领3万大军,向贝利撒留指挥的东罗马军发动猛烈进攻。贝利撒留手下共有2.5万人,是一支由东罗马人和蛮族人混合编成的队伍,与波斯军相比,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处于劣势。
扎基西斯指挥波斯兵勇猛冲杀,很快就占据了主动,击败了东罗马军。首战失利后,贝利撒留冷静地分析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战场形势。他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应当主动后撤,集中力量,待敌人战线拉长和力量分散之时再主动出击,与敌人决战。确定战略后,贝利撒留下令东罗马军全线后撤,到德拉城集合。
此时,萨珊波斯的军事统帅由贝利则斯接任。因为初战告捷及顺利进军,贝利则斯误认为年轻的贝利撒留无计无谋、胆小如鼠,以为东罗马军不堪一击,德拉城唾手可得。公元530年,他率领4万精锐波斯大军直扑德拉城。
贝利撒留唯有完全依靠城防工事的保护与敌人周旋。他在城内布置了大批军队,在开阔平坦的城外挖掘纵横交错的交通壕,以掩护待命出击的骑兵。刚愎自用的贝利则斯十分轻敌,认为波斯军很快就会击败东罗马军并攻占城池。
战斗开始后,萨珊波斯军发起猛烈进攻,东罗马军接连失利,中军发生动摇。就在危急时刻,贝利撒留指挥埋伏在两翼的骑兵出击,出其不意地从两个方面夹击波斯军侧后。在东罗马骑兵的冲击下,波斯军阵脚大乱,全军溃败。统帅贝利则斯看到大势已去,弃军逃走。波斯士兵丢弃武器,四散奔逃,有5000人阵亡、8000人被俘。
公元531年,波斯军渡过幼发拉底河,从叙利亚沙漠方向发动进攻。贝利撒留统兵2万前往援救。波斯军发动多次进攻,都被贝利撒留巧妙挫败。但是,东罗马军中的骄傲轻敌情绪日益高涨,加上当时的贝利撒留尚不满26岁,其部下诸将欺其年轻,经常不服从他统辖,全军缺乏行动一致性。
本来,贝利撒留制定了通过拉锯战来消耗波斯军有生力量的战略,但他的部将急于立功,不遵守他的命令,轻举妄动,擅自出击,以致在卡尔基斯城附近轻易与波斯军主力交战。在战斗中,位于东罗马军右翼的阿拉伯人在波斯士兵拼死攻击下临阵逃脱,使东罗马军陷入绝境。在贝利撒留的激励下,东罗马军左翼的步兵在幼发拉底河岸背水一战,最终顶住了波斯骑兵的冲击,并趁夜巧妙渡河撤退,摆脱了危险。波斯军取得了卡尔基斯会战的胜利。
公元531年秋,波斯国王科巴德一世逝世,国内发生继嗣之争,政局动荡不安。双方的战斗尚未结束,此时正是东罗马军寻机打击萨珊波斯的绝佳机会,但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为了恢复西罗马故地,准备集中全力对非洲用兵,进攻汪达尔王国。他急于结束与波斯的战争,不顾有利形势,主动求和。公元532年,双方签订和约,规定东罗马撤回德拉城的驻军,向波斯支付黄金1000磅。
这是一场没有经过决战定出胜负就停战*和的战争,是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不惜以金钱换取和平而结束的战争。当时,波斯军在数量和质量上始终占绝对优势,但东罗马军在足智多谋的贝利撒留指挥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给了波斯军很大打击。因此,战争虽然以查士丁尼一世以接受屈辱条件结束,但他内心并不认为萨珊波斯是东罗马的致命威胁。
双方停战后,波斯新王库斯鲁一世利用和平时机,致
力于稳定国内政局,大力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通过实施一些措施,他巩固了王位和中央集权统治,也使波斯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增强。
库斯鲁一世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进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国力,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扩大自己的版图。当改革刚刚取得成果时,他得知东罗马军已征服汪达尔王国,正在向东哥特王国进攻。库斯鲁一世非常不安,担心东罗马势力的强大会威胁到波斯的生存。公元539年底,东哥特国王维提吉斯派特使向库斯鲁一世求救,要求他一起从东西两个方面夹攻东罗马。库斯鲁一世趁火打劫,先唆使阿拉伯酋长进攻东罗马,尔后以援助阿拉伯人为名,撕毁和约,向东罗马宣战。
公元540年春,库斯鲁一世亲率大军从首都泰西封出发,沿幼发拉底河西岸前进。东罗马人猝不及防,加上东罗马军在幼发拉底河防线上兵力薄弱,无法与波斯军对抗,库斯鲁一世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给予东罗马军以自阿德里亚堡战役以来所没有受到过的打击。
在镇压小城苏拉的反抗后,库斯鲁一世率军进攻希拉波利斯、卡尔基斯等城,勒索得到巨额赎金,然后直捣叙利亚首府安条克。库斯鲁一世下令波斯军围城,并亲自指挥大军攻城。在强大的攻势下,东罗马守军伤亡惨重,许多士兵从旁门突围逃走。安条克城陷落了。
为了报复,库斯鲁一世下令波斯军大肆烧杀抢掠。寺院受劫掠,房屋被焚烧,人民遭屠杀,劫余的居民被掳往波斯。随后,库斯鲁一世挥军进攻地中海东岸地区,如入无人之境,取得了一连串胜利,掠得财宝不计其数。于是,他日渐狂妄自大,野心不断膨胀,认为小亚细亚和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唾手可得。
面对危急局势,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十分惊慌,急忙召回正在意大利指挥作战的贝利撒留,任命他率军抵抗波斯。公元541年,贝利撒留风尘仆仆地赶回,戎装未卸,就奔向叙利亚战场。他刚刚制定好战略、还没完美实施时,由于家庭纠纷,查士丁尼一世召贝利撒留回君士坦丁堡。贝利撒留不得不暂时离开前线。波斯军趁机发动进攻,缺乏主帅的东罗马军无心恋战,节节后退。
公元542年,贝利撒留重返前线时,东罗马军已退缩到希拉波利斯城。他立即投身于建立新战线的工作中,同时鼓励士兵振奋精神,奋勇向前。很快,他在希拉波利斯城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建立起新防线。
库斯鲁一世深知贝利撒留在胆量和韬略方面有过人之处,看到东罗马军已做好迎战准备,就决定放弃进攻,避免与贝利撒留进行决战,便率军向北进攻,劫掠黑海北岸。
当时,因黑死病(即鼠疫)在东罗马肆虐,一个误传的消息(流行于欧洲大陆的黑死病,在拜占庭肆虐起来。在黑死病的袭击下,君士坦丁堡居民大量死亡,最多时一天有近万人死于瘟疫。同时,黑死病也威胁到交战双方的军队,两军因此不得不休战。留在前线的贝利撒留利用休战机会,整训军队。一个消息传到前线,说查士丁尼一世死于黑死病。一个部将趁机劝说贝利撒留利用手中的兵权夺取帝位。有人密报给远在君士坦丁堡的查士丁尼一世,说贝利撒留利想取而代之)导致查士丁尼一世和贝利撒留之间有了隔阂。本来就害怕贝利撒留功高盖主的查士丁尼一世将贝利撒留召回,没收其财产,剥夺其亲兵,削去其职务。
得知贝利撒留被撤职,库斯
鲁一世认为有机可乘,就在公元543年派军进占亚美尼亚,全歼了前来反攻的3万东罗马军。公元544年,库斯鲁一世再次亲征美索不达米亚,包围了其首府尼得撒城达数月之久。波斯军发动多次攻城战,都因城高险固未能如愿。无奈,库斯鲁一世只好率军退回尼西比斯。
查士丁尼一世因为撤了贝利撒留的职,导致好不容易稳定的战线急剧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反思自己的失误之处,反而为了抽出精力彻底解决东哥特人,急迫地积极主动地与萨珊波斯议和。萨珊波斯进攻受阻,顺势与东罗马在公元545年缔结了一个有效期为5年的停战协定。根据协定,波斯将所占领土归还东罗马,东罗马则偿付波斯5000磅黄金。
这一次表面看上去,查士丁尼一世是输给了库斯鲁一世,但事实上,他是输给了自己。如果他给予贝利撒留足够的信任,贝利撒留的战略能持续执行下去,那么库斯鲁一世的结局很可能是无功而返。但是,查士丁尼一世太在乎他的“伟大理想”了,太刚愎自用了。
查士丁尼一世对萨珊波斯两次不败而败的经历,加上他刚愎自用,不反思自己的策略,注定了他再次与萨珊波斯交锋的话,依旧不会赢,即使送给他赢,他也是不会要的。
两年后,为了争夺黑海东岸扼守东西方商路高加索通道的物产丰富的科尔奇斯国,东罗马和萨珊波斯又打起来了。
科尔奇斯是故波斯帝国属国,波斯帝国瓦解,被本都国吞并。本都国被罗马帝国打败后,科尔奇斯名义上是罗马属国,但事实上一直独立着。东罗马积极向科尔奇斯进行渗透。公元522年,科尔奇斯遭到东方伊比利亚人的侵害。为了求得东罗马庇护,科尔奇斯国王亲自到君士坦丁堡接受洗礼,并娶东罗马人为妻。
科尔奇斯人欢迎东罗马士兵到来,认为他们是来保护自己的。但是,由于东罗马军的纪律涣散,长期以来,扰民行为不断发生。东罗马兵到处侮辱、劫掠当地人民,甚至插手科尔奇斯政治,使国王卡巴翟斯成为傀儡。民族自尊心受伤害的科尔奇斯人便向波斯国王库斯鲁一世恳求援助和友谊。库斯鲁一世大喜过望,马上应诺下来。
公元547年,库斯鲁一世率领8万大军,以讨伐斯基泰人为借口,秘密进入伊比利亚。科尔奇斯人看到波斯军到来,认为是来解救他们的,高兴地为波斯军充当向导,帮助开辟通过高加索山脉的道路。卡巴翟斯甚至跪在库斯鲁一世面前表示感谢,宣誓效忠波斯。
进入科尔奇斯后,库斯鲁一世指挥波斯军进攻庇特拉要塞。东罗马守军顽强抵抗,但在波斯大军轮番冲击下,城垣毁坏,残余东罗马守军投降,庇特拉落入波斯之手。
科尔奇斯人原以为“救星”波斯人的到来,会给他们带来和平、安宁的生活。但事与愿违,作为专制君主的库斯鲁一世,不但把以卡巴翟斯为首的科尔奇斯人视为奴隶,百般驱使,还下令强制要求科尔奇斯人放弃***信仰,同时还准备暗杀卡巴翟斯,将科尔奇斯人迁往遥远的沙漠地区。科尔奇斯人慌恐万分,在公元549年转向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求救。
查士丁尼一世觉得收复科尔奇斯的机会来了,立即派达基斯特率8000东罗马士兵向庇特拉的波斯军发动进攻,力图从黑海沿岸驱逐波斯势力。庇特拉要塞易守难攻,波斯军占领该要塞后进行了改造,使之更加坚固。在东罗马军围攻面前,波斯守军毫不畏惧,顽强
战斗。
在最危急时刻,波斯将军梅尔美劳斯带3000名士兵杀开一条血路,冲入城内增援。东罗马军因久攻不下,改由贝思出任攻城总指挥。贝思到达前线后,潜心研究战场上的形势,制定新的战略战术。
公元551年,东罗马军5万人发起新的攻城战。东罗马军使用需40名士兵搬运的大型撞城槌冲击城墙,然后用铁钩钩下松动的墙砖,力图打开一个突破口。波斯军则在城墙上往下倾倒用硫黄和沥青制造的燃烧剂,烧灼东罗马军,并以飞蝗般的箭矢阻止东罗马军登城。
东罗马军老将贝思一马当先,冲在队伍最前列,鼓舞东罗马士兵顶着矢雨,奋勇登城。波斯军也在梅尔美劳斯的指挥下英勇杀敌。残酷的战斗持续了几个月。战斗激烈之时,6000名东罗马士兵同时架起云梯登城,战场上到处是刀剑的撞击声、喊杀声、呻吟声。在东罗马军攻击下,波斯军伤亡惨重,守军以及援军几乎被全歼。在付出巨大伤亡后,东罗马军占领了庇特拉要塞。
庇特拉围攻战后,东罗马军和波斯军在高加索山麓进行了6年拉锯战。东罗马军掌握着主动权,取得了多次小胜利。由于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波斯军力量不断增强,总兵力达到了7万人。
公元554年,波斯军向阿尔凯奥波利斯发动进攻,失利后,主动撤退。不久,波斯军再次发动进攻,占领伊比利亚。战争逐渐向有利于波斯的方向发展。连续的失利使东罗马军士气低落,战线不断后移。科尔奇斯国王卡巴翟斯逃入山中。
公元555年,那科劳凯恩出任波斯军统帅。他傲慢自负,不可一世。被包围的数万东罗马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结果置之死地而后生,于绝境中抓住有利时机,拼死向轻敌冒进的波斯军发起反攻,取得了胜利,消灭波斯士兵1万余人。那科劳凯恩狼狈地逃回波斯,被激怒的库斯鲁一世将他剥皮处死。
面对战场上的败势,库斯鲁一世采取养精蓄锐、以利再战的政策,主动放弃战争,逐渐将军队撤回国内。东罗马恢复了对科尔奇斯的控制,卡巴翟斯再次向东罗马宣誓效忠,但不久被查士丁尼一世以背信弃义罪名处死。
这次战争,双方有胜有负,依旧没分出高下,最终也议和了。公元562年,波斯与东罗马*和。条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科尔奇斯的领土要求,作为补偿,东罗马每年向波斯支付黄金1.8万磅;条约有效期限为50年。东罗马虽然收回了领土,但还是一如既往地赔钱了。而这次议和与前几次不同,东罗马是在西部取得了战争胜利,在东部战场上也仅仅是僵局的情况下议和的。查士丁尼一世同意议和的条件,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最伟大的梦想是收复西罗马故地。通过战争,他也部分实现了目标。但是,他从未将萨珊波斯真正作为战略对手,虽然萨珊波斯数次侵犯东罗马,但他都采取赔钱的方式议和结束战争。正因为查士丁尼一世这种指导思想,东罗马保住了在东方的领土,也收复了西罗马故地大部分,但查士丁尼一世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庞大的战争费用和巨额的年金耗尽了国家原有的积蓄,为了天文数字般的财政赤字的弥补,东罗马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下层人民的不满与仇恨情绪与日俱增,阶级矛盾和****日益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也因种种矛盾,趋向分化解体。东罗马已成为外强中干的空架子,往昔繁荣的大帝国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