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为了独享权利,元老派死磕民主派

    意大利诸城邦为争取罗马公民权起义,发起同盟者战争。这次战争促使罗马改变了国家结构,扩大了统治基础,还有一个明显影响罗马历史的结果,那就是在战场上打出了一些军事巨头,这些军事巨头后来逐渐演变成**者,直接将罗马从***推到了帝国。这些军事巨头中,既有民主派,也有“元老派”。这就导致他们在同盟者战争之后不可避免地相互斗起来。

    罗马元老院贵族和民主派之间的斗争是罗马政治生活的核心,代表了平民和贵族直接的矛盾和斗争。在同盟战争中,无论是罗马元老院贵族,还是代表自由民的民主派,其根本利益都是一致的,因而在战争中多表现为合作,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之间没矛盾。在同盟者战争快要结束时,围绕任命本都战场统帅的问题,罗马元老院贵族和民主派之间的斗争再度尖锐起来。

    本都国的入侵给罗马造成很大威胁。为了尽快结束同盟者战争,抽出军队对付本都人,罗马对同盟者采取了一些妥协措施,制定了有条件给同盟者罗马公民权的法案,最终导致同盟者反罗马势力衰弱,从而最终被镇压。而在反罗马同盟者势力衰弱时,罗马元老院就决定出兵打击本都。

    在派谁为统帅的问题上,罗马元老院贵族和民主派之间发生了分歧。元老院贵族推举苏拉。苏拉凶残而狡猾,虽然出身贫贱,但忠实拥护贵族政治。骑士、新公民、城市平民都反对苏拉担任他们的统帅,而一致推举马略。两派都希望自己所拥戴的人取得军队的统帅权。最终,在元老院贵族支持下,苏拉当选为执政官,取得军队的统帅权。但是,随苏拉出征的骑士、新公民、城市平民心里都不乐意。

    公元前88年,苏拉刚离开罗马到他统率军队的驻地坎帕尼亚去,保民官卢福斯就提出法案,建议把新公民分配到35个特里布斯(特里布斯是罗马早期的平民会议,后指代罗马地方组织单位),把远征东方的指挥权交给马略。卢福斯不顾元老院的种种阻挠,依靠新公民和马略老兵的支持,强行通过自己的法案。这一决定无疑是撤苏拉的职,无疑是打击元老院贵族。

    苏拉闻讯,立即率军返回罗马。在挨斯揆林门广场附近,两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经过短时间交锋,苏拉率军占领罗马,马略及其同党战败逃往努米底亚。保民官卢福斯被杀,其头颅被挂在他发表演说的讲坛

    上。罗马的军队攻进罗马城内,砍杀罗马合法选出的执政官,这是罗马建国以来首次军事将领武力征服执政官,为罗马后来军事将领干政开了不好的先例。“从此以后,廉耻心或法律、制度或国家对于暴行都失去了约束力。”(阿庇安,《罗马史》下卷)罗马的一切开始转向以军力说话。

    苏拉控制罗马城后,宣布卢福斯的法案无效,迫使公民会议通过几项反动法令:“恢复贵族占优势的百人团会议(也就是森都利亚会议);从大土地所有者中间选出300人补充到元老院,并规定任何法案不经元老院批准不得提交百人团会议;取消保民官的否决权。”

    苏拉这些措施旨在恢复元老院的权力,巩固贵族豪门的势力,从根本上剥夺数百年来平民斗争得到的权利,打击刚刚获得政治权利的意大利新公民,当然也为社会矛盾的再次激化埋下了祸根。从某种意义上讲,苏拉在罗马搞军事政变是罗马走向灭亡的开始。

    稳定政局后,苏拉以为后顾无忧,便又率军到东方攻打本都国去了。败逃的民主派趁机在罗马活动起来。他们由秘密暗杀发展到公开暴动,结果遭到苏拉派的残酷镇压。

    不过,城内的骚动并没有停止,平民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公元前87年,苏拉的政敌秦那在城乡平民和骑士阶层的支持下当选为执政官。秦那是民主派代表,在平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执政后,他提出新的改革法案:把新公民分配到35个特里布斯;大赦苏拉政变期间被宣布为公敌的人。在法案投票表决时,双方发生尖锐冲突,有1万人死亡——这不亚于一场中等规模战争死亡的人数,可见当时投票表决几乎就是一场战争。

    为了更有效地同苏拉派进行斗争,秦那以执政官的身份到加普亚和其他一些同盟城市募集军队和金钱。那些城市刚刚获得公民权,苏拉的反动措施引起他们强烈的不满。在秦那鼓动之下,他们积极出钱出人。在很短时间内,秦那就募集到一支由意大利人组成的军队和大量金钱。

    逃亡在非洲的马略听到秦那募军的消息后,立即带领同党和500名奴隶,乘船到意大利西北部的伊达拉里亚。在那里,他聚集了一支6000人的军队。

    两军会合后,他们分三路围困罗马城,并切断罗马城的粮食供应线。秦那派人在罗马城附近宣传,凡投降过来的奴隶都可以获得自由。许多奴隶

    都来归附。这样,马略的队伍更加壮大。元老院贵族感到胜利无望,粮荒又威胁着罗马城,就不得不表示屈服。

    公元前87年6月,马略率军开进罗马城内。苏拉党徒和一些元老院贵族逃之夭夭,没来得及逃跑的多被杀死。苏拉被宣布为公敌,房屋被拆除,财产被没收。

    马略控制罗马后,恢复了卢福斯的法案,取消部分债务,增加粮食分配。意大利新公民全部被分到35个特里布斯中去,各城市也按照罗马的组织形式进行改组。马略这些措施,在打击元老院贵族势力,保护骑士、平民和新公民的利益,以及稳定民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因而得到城乡广大平民的支持和拥护。

    不过,历史往往充满遗憾。公元前**年,马略去世;公元前84年,秦那也去世。民主派的两位核心人物相继死去,为苏拉党徒日后的清算提供了机会,虽然此时罗马在其党羽的领导下继续实行马略的政策。

    罗马与本都国的战争以其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自杀而结束。公元前83年,苏拉率军回意大利,在东南部勃隆度辛登陆。此时,苏拉已拥有3万步兵、6000骑兵和无数战舰,兵力相当雄厚。失势的豪门贵族纷纷投奔苏拉,其中有些是优秀将领,如梅特拉斯、庞培和克拉苏等,都率军前来会合。其中,庞培投奔苏拉时带来3个军团兵力。这些人在内战中都是苏拉得力的助手。

    苏拉回师意大利,马略党派惊恐万状。执政官诺巴那斯和琉西阿斯·西庇阿急忙派人到意大利各地募集军队和军饷。在城乡广大平民支持下,他们很快募集了10万大军,加上原来的军队,兵力达到20万人,分别由两个执政官指挥。然而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装备很差,组织涣散,纪律不严,无法和苏拉手下久经沙场的老兵相比。在多次交战中,马略党派的军队屡吃败仗。

    公元前83年,苏拉和诺巴那斯在意大利南部卡西利浓决战。诺巴那斯战败,6000人被歼,而苏拉仅伤亡70人。当苏拉和梅特拉斯向替隆进军时,西庇阿率领另一支军队向苏拉进攻。但是,他的士兵不愿作战,要求议和。苏拉利用对手失败厌战的情绪,巧妙地派人打入其内部进行分化瓦解。结果,西庇阿率领的军队全部投降苏拉,他本人也做了俘虏。

    苏拉党的军队节节胜利,战争不断向前推进。

    公元前82年,卡波和盖乌斯·马略(即马略之子,称小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小马略勇敢而坚毅,在罗马很受民主派和马略老兵拥护。他被选为执政官时,只有20岁。他加紧备战,决心把反苏拉的战争继续下去。

    公元前82年春,卡波和梅特拉斯在伊西斯河畔发生激战。卡波率领的军队溃逃。接着,两岸村镇纷纷倒向梅特拉斯。与此同时,小马略率领另一支军队,在一个叫圣湖的地方与苏拉遭遇。小马略率领的军队一触即溃,有5个大队步兵(每个大队约有500人)、2个大队骑兵投降苏拉。

    小马略带着残部逃往普勒尼斯特城,苏拉紧紧追赶。为了防止苏拉指挥军队乘势冲入城内,普勒尼斯特城的人未开城门,而是用绳子把小马略拉到了城上。留在城下的小马略的士兵遭到屠杀,特别是萨谟尼安人被全部杀死,因为他们始终不向罗马人屈服。苏拉肃清外围残敌之后,形成了对普勒尼斯特的包围之势。

    小马略感到突围无望。他知道,罗马不久也要被苏拉占领,于是秘密写信给罗马城里的马略党徒。结果,罗马城内不少贵族被捕杀,尸体被抛进台伯河。

    苏拉听到消息后,非常恼怒。为了挽救罗马城里的亲信,他留下一支军队继续围攻普勒尼斯特,自己急忙率领军队向罗马城进发。沿途城镇不战而降,罗马元老院惶恐不安,开门迎接苏拉。马略党派纷纷逃跑。

    苏拉进城后,立即召开人民会议,说明自己进城的目的,要人民振作精神,不要担惊受怕,旨在稳定民心,解除后顾之忧。安抚完毕,苏拉便离开罗马城,又率军前往普勒尼斯特。

    公元前82年秋,卡波派遣部将马喜阿斯率领8个军团(每个军团约4500到6000人)去普勒尼斯特解围。马喜阿斯部在途中遭到苏拉部将庞培的伏击,除一个军团**外,大部分被歼灭。马喜阿斯只身逃走。

    不久,萨谟尼安人、琉卡尼亚人等部族集结7万人的同盟军前去营救小马略,也遭苏拉截击,无法靠近普勒尼斯特。

    由于民主派的军队接连失利,执政官卡波灰心丧气,弃军逃往阿非利加。卡波的部将和萨谟尼安人因无法突破苏拉的防线,便挥师西进,直取罗马城。苏拉闻讯,率军尾随而来。

    公元前82年11月1日晚,两军在科林门外展开激战,双方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所支持的政治派别而拼命。一夜之

    间,双方死亡达5万多人。最终,苏拉率领的军队获胜。苏拉下令把卡波的部将马喜阿斯和卡赖那斯的头颅割下,挂在普勒尼斯特的城墙上。普勒尼斯特人看到头颅,知道卡波兵败,外援无望,便将城市献给了苏拉。小马略藏在地道中,不久在绝望中自杀。

    苏拉和马略派之间的斗争结束了。这次内战虽然很短,但战争之残酷却是空前的。死于这次战争的有10万人之多,意大利血流成河,田园荒芜,民穷财尽,给意大利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苏拉进入罗马城后,随即宣布公敌名单,并宣告:暗杀公敌者有赏;告密者有奖;隐藏公敌者要受严厉惩罚。结果,凡是在战争中支持马略党派的人,或被处死,或被放逐,财产被没收。苏拉不但残酷地镇压了他的敌人,而且以极低价格收买被没收的敌人财产,发了横财。

    在平民和奴隶的血泊上,苏拉建立了**政权,总揽全国的军政和司法大权,成为罗马历史上首位无限期的**官。以前,**官的职权是临时的,非常时期由元老院提名,由执政官担任,任期一般不超过半年。这标志着共和政体的基本原则已被废除。事实上,苏拉**加速了***的衰亡,为以后恺撒**开创了先例。

    为了加强统治,苏拉把23个军团的12万老兵划作殖民团,安插在各个城市,使整个意大利都处在他的驻军的控制之下。他还释放了1万名年轻力壮的奴隶,给予罗马公民权,组成了一支特殊的近卫军。

    苏拉**是奴隶主阶级**,政权支柱是***和释放的奴隶。而***和释放的奴隶受到重视给后来的罗马皇帝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即让皇帝脱离了其统治的民众而成为***和近卫军控制的傀儡,从而导致他们控制皇帝的废立,直到最后手中掌握军队的将领直接篡夺帝位。

    公元前79年,苏拉的权力正处于巅峰时,他突然辞去官职,回到坎帕尼亚的乡间别墅,过起了悠闲而又荒唐的生活。一年之后,苏拉病死。

    苏拉的**很不稳固。公元前78年,罗马城内发生骚动。以执政官雷必达为首的苏拉政敌起来暴动,但没有成功。转入西班牙的马略余党,在塞多留领导下,利用当地人对罗马不满的情绪,掀起反罗马****,将罗马拉入8年内战之中,严重耗费罗马国内的经济实力。不仅如此,这还造成了罗马政局严重依赖军事强人来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