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马其顿,没有亚历山大大帝一文不值
在罗马人与迦太基人战争初期,汉尼拔统率迦太基军在意大利所向披靡,罗马军连战皆败。不仅一些意大利城邦投降了迦太基,一直想再创一百多年前亚历山大大帝辉煌的希腊马其顿王腓力五世也乘机与迦太基结盟,并于公元前215年对罗马人宣战。对罗马人来说,这真是烽烟四起,祸不单行。但罗马人没有任何选择,唯有反抗。
趁火打劫的马其顿军在东部不断取胜,准备进兵意大利。罗马人立即派舰队到亚得里亚海进行防御。当时,马其顿拥有强大的陆军,但海军力量不足,缺少船只,无法渡海将陆军送上岸作战。因此,双方交战数年未分胜负,一直隔海对峙着。
不过,罗马并没在对峙中消极应对,而是利用希腊内部的矛盾展开外交活动,在马其顿周围组成一个反腓力五世的希腊同盟。公元前212年,罗马人与埃托利亚同盟结盟,一起反对马其顿。
由于反马其顿声势浩大,腓力五世不敢贸然远征意大利,这大大缓解了罗马人的外部压力——如果马其顿和迦太基同时与罗马作战,罗马将会面临什么结局,是令人不敢想象的。而在此期间,腓力五世不得不全力去化解他与其他希腊国家之间的矛盾。直到公元前206年,马其顿才和埃托利亚同盟实现和解,才有足够精力来对付罗马。罗马考虑到自己已经被战争拖得精疲力竭,而且正在准备进攻非洲迦太基本土,没有精力与马其顿纠缠下去,也绝对不能两线同时开战。于是,罗马人决定暂时屈服,于公元前205年同马其顿缔结和约,并接受对自己不利的停战条件。
不过,腓力五世也不是好糊弄的,当然也并不讲信誉——你以为缔结了和约,我就真的不进攻你啊!在公元前204年,罗马人远征非洲迦太基本土后,马其顿王腓力五世于公元前203年派舰队在爱琴海展开攻势,趁机攻击罗马人的后方。是从迦太基撤回巩固后方迎战马其顿人,还是继续冒险去征服迦太基人,罗马人面临着两难选择,也面临着巨大风险——两线同时开战,罗马轻则丢城失地,重则会面临亡国。
但这一次,好运气救了罗马人,让他们能全力去攻击非洲迦太基本土——腓力五世与叙利亚的塞琉西国王安条克三世发生了冲突。爱琴海四周的希腊城邦因不堪马其顿的袭扰,也联合起来反对腓力五世。腓力五世想西征罗马,没想到这么多希腊城邦趁机反他,不得不全力去对付这些反对势力。
腓力五世不得人心,运气也非常不好。公元前201年,马其顿舰队被罗德岛和帕加马****打败。而已战胜迦太基的罗马人企图乘势向东扩张,以保卫希腊为借口向马其顿宣战。这样,腓力五世让马其顿陷入四面楚歌,周边无一例外都是反马其顿的国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势呢?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马其顿的历史,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
在腓力五世前一百多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曾经率军远征,其国土面积地跨亚欧非三大洲,东方最远的地方曾到达过印度河流域。当时,罗马人正在与萨姆尼特人苦战,马其顿也将矛头瞄向东方,志在开辟通往东方的商道,无暇西顾亚平宁半岛上那些希腊城邦和拉丁城邦。如果不是马其顿帝国因亚历山大大帝突然死亡而分裂,那么马其顿早就将扩张矛头指向西部了,罗马人、迦太基人等将会在马其顿帝国面前不堪一击。或许,那样将不会存在后来的罗马帝国。罗马人是幸运的,但也有自知之明。他们虽然打败了意大利各城邦,打败了西地中海强国迦太基,但要打败东地中海强国、曾经称霸亚欧非的马其顿,仅仅凭自己的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找那些反马其顿的希腊人做同盟者,共同对付马其顿,然后寻机对其发动军事攻击,一点点削弱并最终征服马其顿。
马其顿曾经是希腊众城邦中的一个。亚历山大大帝崛起时,马其顿武力兼并过其他大多数希腊城邦,但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那些希腊城邦纷纷摆脱了马其顿的统治,并对其充满敌意,时刻防止马其顿再次强大起来。因此,罗马人与那些希腊城邦联合组成反马其顿同盟是有共同目标的。马其顿时刻想恢复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辉煌,与周边的邻居长期处于敌对关系,时刻想吞并周边的城邦。这令这些城邦的人远远比罗马人痛恨马其顿。
马其顿虽然比较强大,但处在众叛亲离、当时几乎所有周边国家“群殴”它的状态之中,这对想东征马其顿、扩张领土的罗马来说,是一个天
赐的良机——只要打败了马其顿,征服其他国家和城邦就容易多了。
公元前200年,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努斯率两个罗马军团渡过亚得里亚海,到达希腊西部。与此同时,罗马人展开外交活动,征得了埃托利亚同盟和亚该亚同盟的支持,还争取到了西亚强国叙利亚保持中立。叙利亚与马其顿隔着地中海,也与其关系不好,但是罗马人担心自己和其他希腊城邦“群殴”马其顿时,叙利亚突然加入,或者提出要挟性质的条件,因此先通过外交活动,争取它中立——罗马不希望叙利亚参加“群殴”马其顿,因为叙利亚那时要比罗马强大,它的参与会威胁到罗马的“领导权”,会搅乱罗马借此机会控制其他希腊城邦的计划。
马其顿是强大的。腓力五世对罗马以及周边城邦的“群殴”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当时势力最强大的叙利亚没参与,宣布中立,就无法使那些“群殴者”在实力上超过马其顿。
公元前197年,腓力五世亲自率军迎战罗马军。两军在库诺斯克法莱遭遇。罗马及同盟**约2万人,马其顿军2.5万。看双方的兵力,马其顿人似乎没有什么害怕的,罗马人也没多大取胜的希望。不过,时逢大雾,马其顿方阵不能发挥威力,被罗马军团击溃。
当年,双方缔结和约,马其顿被迫从希腊北撤,并向罗马赔偿巨款。和约还规定马其顿只能保持5000人的军队,拥有5艘战船,未经罗马许可,不得与邻国交战。这一条约,俨然让罗马成为马其顿的保护国。
不仅如此,罗马还趁机宣称自己是希腊各城邦的解救者,俨然以这些城邦的保护人自居。这是那些与罗马人结盟的希腊城邦所没料到的。从当时的情况看,罗马人的举动也有些霸道和莽撞。因而,罗马人不久便面临了麻烦。
罗马人签订和约的初衷是希望希腊从此分裂,并使各城邦保持平衡,以便自己稳稳当当做盟主。不过,做盟主不仅仅要有强大的武力,更需要超人的智慧。不久,和约即产生裂痕。罗马的同盟者欧迈尼斯与比西尼亚国王普鲁西亚斯交恶,后又与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发生争吵。罗马人认为欧迈尼斯企图扩展权力,就通过援助佩尔修斯来牵制他。而阿托利亚人之间又不断发生争执,亚该亚同盟内部经常起摩擦,一些国家经常到罗马城去告状。罗马派遣大使或代表团调查和调停,但结果却少有成就,这显示出罗马这个盟主在处理事情上尚有欠缺。
看到这种局面,从未放弃重获霸权希望的腓力五世认为罗马势力已经衰落,马其顿崛起的机会来临了。他于公元前187年派兵占领色雷斯海岸城市埃努斯和马罗尼亚。这足以威胁赫勒斯滂——通往亚洲的最近通路。欧迈尼斯感到惊慌。公元前185年,罗马派代表团去调查并提出报告,裁决要求腓力五世撤兵。腓力五世极其愤怒,但因为他对战争并无准备,只得忍怒撤兵,并派幼子德米特里到罗马去向元老院诉苦。
罗马人利用此机会分化马其顿王族,非常欢迎德米特里,待以殊礼。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努斯甚至向德米特里献媚说罗马不久将拥立他为王。德米特里回到马其顿时,带回了对马其顿人最有利的答复,受到马其顿人热烈欢迎。于是,马其顿人认为,由于腓力五世的挑拨,马其顿与罗马之间才走到战争边缘,因为德米特里的斡旋才重获和平。腓力五世的大儿子佩尔修斯极为嫉妒弟弟,伪造弗拉米尼努斯寄来的威胁腓力五世的信,以此为借口,将德米特里毒死。不久,腓力五世就识破了这个阴谋,但他已经被佩尔修斯架空。不难看出,罗马人此计运用得非常成功,不动声色地挑起了马其顿的内部矛盾。
公元前179年,腓力五世莫名其妙死了,他大儿子佩尔修斯继承王位。佩尔修斯决定继续采用敌视罗马的政策,而第一步却要求与罗马续订同盟条约。罗马同意之后,佩尔修斯就设法增强对色雷斯的控制,同时想办法收买一切反罗马的人,发出号召欢迎一切由于政治或债务等理由逃亡在外的希腊人到马其顿来,并允诺完全恢复其过去的地位和财产。于是,几乎每个希腊城市和国家中,不管对马其顿是友是敌,只要是反罗马的人,都向马其顿靠拢,纷纷投靠。
得知此消息,罗马元老院大为恐慌,立即派代表团到马其顿去进行调查。佩尔修斯对罗马代表团成员冷眼相待。此时,罗马人才意识到佩尔修斯的野心已经膨胀起来,而且比其父腓力五世更有手腕。公元前172年
,欧迈尼斯到罗马城去,在元老院陈诉佩尔修斯的侵略意图,要求罗马出兵。罗马元老院同意了。
罗马司法官西西里乌斯被派往伊利里亚,在阿波罗尼亚建立亚德里亚海东岸的桥头阵地。不过,此时罗马是危险的。因为佩尔修斯财库里的金钱足以供养他现有的军队再加1万雇佣兵10年,储存的粮食也能支持同样长的时间,各种装备可供其三倍的兵力使用,拥有39000步兵、4000骑兵。如果主动进攻的话,那么尚未准备好的罗马人将会惨败。不过,佩尔修斯没有充分了解局势,也缺乏主动进攻的勇气,依仗着粮食多消耗得起,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坐候敌人进攻。
公元前171年仲夏,在执政官克拉苏指挥下,罗马军才从布林底西渡海到了阿波罗尼亚。全军包括两个由执政官率领的正常军团,每个军团为6000步兵和300骑兵,另有联军的16000名步兵和600名骑兵。为了与罗马合作,欧迈尼斯的陆军和舰队同时动员备战。相对于马其顿军团,罗马联军在实力上一点儿也不占优势。
克拉苏在伊利里亚留下了一支强大兵力以阻止马其顿从西面进攻,然后率领其余部队从阿波罗尼亚翻过山脉,到达色萨利的拉利萨。在卡里西努斯小山附近,罗马军与佩尔修斯率领的马其顿军遭遇。罗马军大败,损失2000步兵,200骑兵被杀,200骑兵被俘。罗马军不得不撤过佩留斯河,回避马其顿的兵锋。
此时,佩尔修斯本应趁战胜的当口尽量扩大战果,却固执地坚持防御战略,还错误地派使节到罗马去讨论和平条件。腓力五世战败,剩下的势力尚强大,足以与罗马人再战,结果令人意外地主动向罗马人求和;佩尔修斯战胜了,更有资本与罗马人再战,也积极主动向罗马人求和,这让罗马人发现佩尔修斯比腓力五世更外强中干。罗马人久经战场,与各种强敌交过手,但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强大而懦弱的对手,虽然战败,但是不愿意就此停战,而想进一步榨取更多利益。马其顿的议和建议被罗马人拒绝了。罗马人给佩尔修斯的答复是:唯一可以考虑的就是马其顿无条件投降。
尽管表现得如此强硬,实际上罗马军此时纪律败坏前所未有。失败使他们的组织被破坏,使他们士气消沉。他们用最可耻的行动虐待友好的人民,而同盟军则把他们当作被征服的敌人看待。如果佩尔修斯有勇气指挥马其顿军紧追不舍,不仅克拉苏率领的罗马军会全军覆没,罗马甚至会失去对希腊各城邦的控制。
罗马人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决定以更换指挥官来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公元前170年,曼西努斯接替了克拉苏的职位。但是,曼西努斯也是庸人一个,率军进攻马其顿军时惨败。公元前169年,菲利普斯代替曼西努斯担任统帅。
菲利普斯雄心勃勃,但依然与其前任是一路货色。菲利普斯率军经过拉帕索斯隘路翻越过奥林波斯山,到赫拉克勒乌姆时才发现军队缺乏补给。这次如果不是佩尔修斯怯弱无能,罗马军团全军覆灭将不可避免。当时,佩尔修斯得知罗马军团进入马其顿境内,以为一切都完了。在恐怖中,他逃到彼得那,下令烧毁船只,把一切财物沉入水中。罗马军前进四天之后,实在无法补给,菲利普斯被迫下令撤退。佩尔修斯恢复正常后,从彼得那向南前进,在迪乌姆以南占领伊尔皮乌斯河边的阵地,进行坚强防御。见此,菲利普斯便下令放弃进攻。两个窝囊废的战争就这样戏剧性地结束了。佩尔修斯就这样白白放弃了让罗马威望全部崩溃、完全摆脱罗马压迫的历史机遇。
佩尔修斯没有反思自己的举动,但罗马人对自己则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战后,罗马元老院将菲利普斯撤职,选举保卢斯为执政官,并把公元前1**年的战役指导权完全交付给他。保卢斯属于老贵族世家,其父亲曾担任过执政官,战死在坎尼,其至亲阿非利加·西庇阿在西班牙和利古里亚都立有许多战功。不仅如此,他是少数能够拒绝金钱诱惑的罗马人之一——他打仗并不以发财为目的,从不会放纵手下的士兵去抢掠。
保卢斯对待战争非常谨慎,要求元老院派代表团去调查希腊的局势,并且代表团成员由他决定。罗马元老院同意了。于是,保卢斯派阿赫诺巴布斯等三人去希腊,按照他设定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阿赫诺巴布斯等三人回来后向罗马元老院报告了希腊的现实情况:罗马军的营地和马其顿军隔着伊尔皮
乌斯河相对峙;佩尔修斯无进攻意图,而罗马军的兵力也不能胜任进攻;菲利普斯的部队闲散无事,粮食只够几天之用;在伊利里亚,克劳迪乌斯指挥的部队,情况颇为紧急,但若能增强他的实力,佩尔修斯就会陷入两面夹攻之中;罗马舰队的情况糟透了,许多水兵病死,其他的纷纷逃亡,留下的人员缺衣少饷;欧迈尼斯的忠诚也颇有疑问……
罗马元老院听取报告后,对保卢斯刮目相看,对其授权:可以亲自选择他所辖的两个军团中的护民官,总兵力为14000名由罗马公民和拉丁同盟供给的步兵,以及1200名骑兵。另外,还有两个军团,每个步兵5000人和骑兵200人,由司法官加卢斯率领增援伊利里亚。
公元前1**年春初,充分得到授权的保卢斯启程前往希腊。他日夜兼程,离开布林底西后五天就到了德尔斐。在那里祭神之后,他用四天就到了伊尔皮乌斯河边的军营中。同时,司法官加卢斯也启程前往伊利里亚。
一到军营,保卢斯就发现军中在闹水荒。他立即命令掘井。随后,他命令一切工作都应有秩序,不准喧哗吵闹。他禁止哨兵携带武器,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战斗。对前哨采取轮流换班的办法,让放哨的士兵也能充分休息。不久,罗马全军就再没有一个游手好闲之徒,军纪也严肃了很多。
不久,保卢斯召集军官们开会,目的是要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听完军官们的汇报后,保卢斯不作任何结论就宣布散会,然后秘密拟订自己的计划。他的战略是:在正面牵制佩尔修斯的同时,用舰队威胁佩尔修斯北面的交通线以分散他的注意力;另外派遣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向西越过奥林波斯山南坡,取道佩修姆和佩特拉,前往迪乌姆,直达马其顿营地的后方。
这种战略与当年对付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人如出一辙。佩尔修斯的胆识和军事才干远远不如汉尼拔,因此这一场战争,他的失败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
保卢斯请两个商人当向导,命令司法官屋大维努斯把全部舰队集中在希拉克兰,并准备1000个人10天的补给。其次,他命令纳斯卡和率领一支精兵,共8000步兵和200骑兵,向希拉克兰进发。他此举是为了让佩尔修斯以为罗马人要在那里上船,准备从海上迂回马其顿阵地。他只把计划暗中告诉纳斯卡一人。为了吸引佩尔修斯的注意力,保卢斯又告诉纳斯卡,他将亲自率领其余部队进攻马其顿的前哨阵地。
纳斯卡出发后,第二天拂晓,保卢斯就向设在伊尔皮乌斯河道中央的敌军前哨阵地发动了第一次牵制性攻击。马其顿王佩尔修斯在一边,罗马执政官保卢斯在另一边,都在观战。远距离作战对马其顿军较为有利,因为他们可以投掷石头,但一到近战,罗马军却比较坚定,因为他们的防御较好,每个人都有盾牌。差不多到中午时分,保卢斯就发出收兵信号。这一天的战斗就如此结束了。
第二天,同样的剧情又上演了一遍。第三天,保卢斯不再下令罗马军进攻,而另派一支军队沿河岸向下游走,装出准备在河口上渡河的样子。很明显,这都是为了吸引马其顿人的注意力,使其忽视纳斯卡率领罗马军执行的迂回战略。
当晚,纳斯卡率领罗马军利用黑夜掩护从希拉克兰向西进发。不幸的是,在行军途中,有个克里特士兵逃走了。他跑到马其顿营地,把秘密告诉了佩尔修斯。佩尔修斯立即派1万雇佣兵和2000马其顿兵,由米罗率领进行阻击。
马其顿军一撤退,保卢斯就知道大概发生什么变故了,于是也马上率军去接应纳斯卡,毫无困难地与纳斯卡在迪乌姆以北会合。纳斯卡担心马其顿王佩尔修斯再度乘着黑夜逃走,主张立即进攻,但罗马执政官保卢斯却更有经验,没有接受他的建议,而是命令罗马军修筑营地,就地防守。
罗马人修筑营地时,护民官加卢斯向士兵们宣布说:“明日夜间会有月食发生,时间是自第二时到第四时。”为了平息士兵们的害怕心理,他解释说这纯粹是自然现象,并说明了理由。到月食真正发生时,罗马士兵均认为加卢斯具有识破天机的智慧。相反,马其顿士兵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恐慌,认为这是王国灭亡、民族毁灭的预兆。马其顿营地叫闹喧哗,直到月亮复圆才停止。
月食后那天下午,罗马军有一匹马脱缰冲向对岸,后面有三个人跟着追,河水刚刚没过大腿。同时,马其顿方面有两名色雷斯士兵想去捉那匹
马,结果被打死一个。于是,这队约800人的色雷斯兵被激怒。罗马方面当然不肯示弱,立即对抗,双方马上发生小规模冲突。
喧闹声把保卢斯引出帐外。他知道一旦打起来,要召回自己的部队,既不容易又不安全,所以最好是利用士兵的锐气把这个偶发事件变成胜利的机会。于是,他率领全军出营。正好,赶去参加小规模冲突的纳斯卡回来报告:马其顿王佩尔修斯已经领军出营,正在布阵。
于是,一次偶尔的冲突事件迅速演变成双方的大决战。
马其顿军的攻击速度快得出人意料,迅速渡过劳卡斯河,向阿罗克拉斯山麓前进。看到马其顿军阵前面伸出的长矛有如刺猬一般,保卢斯不免有点儿惊恐,但他很快就故作镇静,连头盔和铠甲都没穿戴,就指挥罗马军摆开军阵迎战。
罗马方面最初的反攻是由皮里格尼亚人组成的军团。他们处在罗马军阵右端,无法攻入马其顿人用长矛组成的人墙。指挥官萨维努斯抓住一面军旗,投到敌军中间。这引起一场混战。不过,皮里格尼亚军团还是被马其顿人击溃。他们漫无秩序地向阿罗克拉斯山上逃走。这时,罗马全军都想退回山坡,军阵中出现一个大漏洞。如果马其顿王佩尔修斯趁机追杀,那么罗马军阵将会完全被击溃。在此关键时刻,他低劣的军事素质再次彰显出来——他命令马其顿军将方阵向山坡上推进,并不去追击已经动摇的皮里格尼亚军团。
罗马执政官保卢斯把兵力分开,命令他们迅速钻入马其顿军阵的一切裂缝、缺口中,并立即展开近战。保卢斯把这个命令传达给罗马军官,军官们又传达给士兵们。不久,他们就搅在马其顿军阵之内,从侧面和后方攻击,致使马其顿人的盾牌保障失效。这样一来,马其顿军阵的力量和优势全然丧失,最终完全被击溃。
看到将会不可避免的失败,马其顿王佩尔修斯率领几乎毫无损失的骑兵逃回皮拉,再退到安菲波利斯。
这一战,马其顿军被杀2万人,被俘6000人,在追击中又被俘获5000人。而罗马方面的损失在100人左右,大部分为皮里格尼亚人,并且以负伤人数居多。战后,马其顿王佩尔修斯已经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不得不向罗马人投降。
罗马元老院决心把所有有问题的国家,无论敌友,都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使他们永远丧失叛变的能力。马其顿的国号被取消,重新组织四个联邦式的共和同盟,每个同盟都禁止与其他同盟通婚,不准在国外置产。所有王国都被解除武装,把一切小康阶层以上的人,包括所有官吏在内,都送往意大利当俘虏。在希腊各城市中,罗马人开始追诉审问“叛逆”,因为到处都可以找到马其顿人和曾经在佩尔修斯军中服役的人,这些人都一律被“清算”。伊利里亚也遭受同样的待遇,伊庇鲁斯那些城邦也一样,虽然违反其本意,但是保卢斯还是命令罗马军洗劫了70个城镇,把15万伊庇鲁斯人卖为奴隶。
敌人既已肃清,罗马就开始毁灭同盟国。在战争中,亚该亚同盟的一切行为都无懈可击,虽然如此,其1万名精英骨干都被发配到意大利,不经审问就在那里关了17年之久。欧迈尼斯被迫交出他在色雷斯的一切属地。罗得岛人也受到相似待遇,所有大陆上的领土均被剥夺——这些本是马格尼西亚一战之后罗马分给他们的。
罗马此举摧毁了希腊地区原有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后来,由于罗马炮制的4个自治***之间不断争斗,在马其顿引起一片混乱,马其顿人对罗马的统治日益不满。公元前152年,一个觊觎王位者安德里斯库斯试图重建马其顿王国,自称为佩尔修斯的儿子,自立为王,并募集了一支军队,公开反叛罗马。罗马派梅特卢斯任马其顿军政长官。梅特卢斯率领罗马军很快便将马其顿新军歼灭。不久,又有两人冒称佩尔修斯的儿子,接连举兵反抗罗马的统治。梅特卢斯用两年时间才将叛乱平息。4个***不复存在,罗马吞并马其顿,将其作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个行省。到此时,罗马人经过艰苦奋斗最终征服希腊人,在这里建立直接有效的统治,成为独霸地中海的国家。
对罗马人来说,这不仅扩张了罗马领土,还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原来他们只要奋斗,征服军事上比他们强大、文化上比他们先进的国家也不是不可能的。对罗马人产生的另一个影响,那就是罗马人意识到:整个地中海是罗马的,决不允许其他国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