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也是一种美——小池定理

    春秋末期,一代名臣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立即离开了越国,并从齐国写信给好友文仲说,越王为人阴险,工于心计,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问他为什么还不离开。

    文仲在收到信后犹豫不决,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还是没逃脱被赐死的命运。而范蠡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亲密战友文仲,舍不得放弃富贵,最终导致杀身之祸。范蠡就是因为懂得在该放手时就放手,才保住了性命。

    懂得放弃,是一种大智慧,而小池定理就和放弃有关。

    日本管理学家小池敬提出了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的心理学定律。

    上一个故事里的文仲就是输在了小池定理上。其

    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往往对某些事情越是沉醉,就越是陷得深,就越难以放弃。

    尤其是在赌徒身上,小池定理非常明显。很多人在最初接触赌博时并没有上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赌得多就越是来劲,直到将自己的全部家当都赔上去为止。

    还有许多恋爱中的例子也是如此,有很多人在失恋时要死要活不能自拔,并非是他的生命里真的是缺了对方不可,只是因为他投入得太多了,沉醉在这一段恋爱中,以至于不能自拔。

    其实,适当地放弃,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不经意的放弃之间,成功也会悄然降临。

    谭盾是个着名的音乐家,可他刚到美国的时候,却和一个黑人钢琴手在商业银行前卖艺,

    那是个很能赚钱的好地盘,可谭盾最终放弃了这个地盘,因为他想到大学进修。

    十年后,当他再次路过那家银行时,发现昔日老友仍在那儿卖艺,而他当时已是个国际知名音乐家了,经常应邀在着名的音乐厅表演。

    1998年,着名作家毕淑敏成了心理学研究生。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到了2003年7月,离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她思之再三,最终决定放弃。这使许多人感到意外和不解。她却冷静地回答:“因为我不能去考外语、写论文。我担心一个几十万字的心理学博士论文写下来,我可能就不会写小说了。因为风格不一样,思维的训练也不一样。考外语,是一个死功夫。我想,生命对我这个年过

    五十的人来说是那么宝贵,不值得拿出半年时间专门去念外语,去应对考试。”

    毕淑敏放弃了争取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西四环外开设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她认为,这是“助人和自助的工作”,是自己极有兴趣探索和愿意去做的有价值的事情。而她自己也同样在写作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比尔·盖茨的例子则足以说明懂得放弃是多么的重要,以他的经济实力,足以买下半个纽约的地皮,去做房地产老板。但是他只关注自己的操作系统以及软件的研究和开发,而不被市场中的暴利行业所诱惑。有位投资专家评论得妙:“比尔·盖茨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只是知道做什么,而且知道不做什么,知道应该放弃什么。”

    古往今来,凡是懂得放弃的都是智者,陶渊明放弃了纷乱的官场,才有了“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李白放弃了世俗功名利禄,才有了“诗仙““剑仙”“酒仙”的美誉;李叔同放弃本来优越的生活,终成一代禅师;钱学森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才造就中国两弹一星的辉煌。

    这都是由懂得适当的放弃而带来的成功,反之,过度的沉迷则会让我们迷失自我,君主若太过沉迷美色,一定会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读书人若太过追求功名利禄,一定会落得身败名裂的结局,商人如果眼里只有金钱,则一定会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恋爱中的人若太过迷恋对方,一定会迷失自我,从而变成感情的奴隶。所以,适当地放弃也未尝不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