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力较弱时,加入假设作为支撑

    古罗马有一句名谚:“世上没有如果。”这句警句劝告着一代又一代人要接受现实,要坦承不足。当然,话虽如此,我们恐怕还是忍不住无数次地对自己说:如果……

    好消息是,沃顿商学院的导师们提出:“如果”并不尽然是坏事。当一个人的观点说服力较弱时,他完全可以加入假设作为支撑。

    为什么要在讲话的时候使用假设?沃顿商学院导师们给出了三个原因:

    第一,假设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话语。当我们说了一段话,或者说完一句话之后卡壳了,该怎么办呢?比如现在,你刚刚说完“我的口才不好”这句话,你接着可以说什么?

    首先,你可以自问:“为什么我的口才不好呢?”其次,你可以举例,说:“例如,昨天在公司里开会,老板中途突然让我发言,我刚说了一句,脑子就蒙了。”或者还可以提出假设,说:“如果我上中学时就重视口才的锻炼,今天就不会失去那么多的机会了。”

    总而言之,当你说了一个已经存在的事实之后,为了增强感染力,你还可以用假设来讲一些虚拟的事

    9.1 假设的意义

    实和想象的状况。因此,当你的话语出现了断档,就可以说:如果怎么样,就怎么样。或者说:万一怎么样,就怎么样。或者说:只有怎么样,才能怎么样。或者说: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上

    这些句型都属于假设。

    第二,假设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路。拓展思路首先有利于增加话语的多样性,但是,强调想象力似乎是更该被重视的素质。人的思想的创造力来自于想象力,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或者缺乏想象力,他将是无趣的、无能的、失败的。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在一本名为《历史主义的贫困》的书中,把历史主义严格地限定为历史决定论,他反对这种“历史主义”。波普尔认为,历史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而也是无法预言的,历史的解释不该归属于科学的范畴,因为它是不可检验的,历史主义的错误就在于它把历史的解释误认为是科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贫困”一词主要是说一个人在金钱上的匮乏,可是波普尔用它来批评一种思想。说到底,波普尔称“历史主义的贫困”,就是说它缺乏想象力,只是机械地去解释历史,认为历史是一个一切都有定数的过程。

    还有一本书,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写的《社会学的想象力》。看到这个书名,我们都不免感到非常奇怪,社会学也有想象力?在这本书里,米尔斯对传统的美国社会学展开了严厉的批判,批判传统社会学科过于宏大、抽象、僵化、实用主义等倾向,由此强调“社会学想象力”的重大意义。

    以上两个例证可以说明:当思想失去了想象力,

    就没有活力,生命力也就荡然无存。因此,我们讲话也必须插上想象力的翅膀,由此才能让你的话语鲜活而生动。

    只要我们在言谈间善于使用假设,就可以激活与提升自己的想象力。我们平时的思考与讲话,往往不经意间陷入死胡同,表现为一根筋,语言听上去思路狭窄、死气沉沉、呆板凝重,就是因为不懂得展开假设与想象。

    在沃顿商学院的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尝试做出假设,他们发现自己可以跳出狭隘的格局,一下子就让自己的思路活跃起来,并在话语中展现与往日的自己不一样的精彩。他们经常在课堂上探讨一些看似不着边际的问题:假如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该怎么度过最后一天呢?假如我买彩票中了一百万美元,我怎么花呢?假如时光倒流,我会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假如我是我的儿子,我会怎么办?

    以上这些题目,都是不切实际的想象。但是,当你这么去思考的时候,你就可以借此表达深藏在心中的一些无奈、一些追求、一些观念,当然,也可以展现你的见识与格局。

    英国动物病理学家贝克特认为:“科学家必须具备想象力,这样才能想象出肉眼观察不到的事物如何发生、如何作用,并构思出假说。”爱因斯坦高度评价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

    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一般人看来,自由奔放的想象与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应当是天然对立的矛盾关系,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逻辑思维是指遵循客观规律和主观思考的思维方式。既然想象也是一种思维活动,那它必然也有其内在的思维规律性,不管这种规律性是受自外在客观的制约,还是来自内在主观的发散,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种道理,即逻辑。

    即使是素以逻辑严谨着称的科学家们也知道,高级想象并非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而是需要满足逻辑自洽性的合理假设。那些以想象力超凡着称的科幻小说里,艺术创作也不是单纯地天马行空去想象,尽管作者可以凭空假想一个不存在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中,也必须有其内在的逻辑。小说里的任何一个情节都要经得起自圆其说的考验,否则就只能是一部破绽百出的三流作品。

    第三,假设可以增强你的说服力。

    为什么要使用假设?因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个人能被另一个人说服,一是基于喜欢,一是基于恐惧。而且两者比较而言:追求喜欢的东西,是人的动力;逃避痛苦是更强大的驱动力。

    当我们要使用假设去说服别人的时候,无外乎就是要展现诱惑或者威胁。例如许多企业的文化墙上贴着“今天不努力工作,明

    天就努力找工作”,这就是用假设在给员工心理上示威。

    一个男青年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他会怎么说?一种可能的说法是:“如果你嫁给我,我将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这是展现诱惑。他也可能这样说:“如果你不嫁给我,我一定要毁了你,谁也别想得到你。”这是恐怖的威胁。

    商业人士对客户也总是这样说:“如果你们跟我们合作,可以得到最好的产品,最合适的价格,最贴心的服务。”“如果你们跟别的公司合作,可能价格上便宜点,但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让你们头疼,甚至人员沟通都非常困难。”

    总而言之,一个真实的假设往往可以让情形呈现在眼前,让真理浮出水面。如果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让其思维以这些假设作为前提和基础,那么他便能时时刻刻对状况有所准备而不会陷入困境,他的人生也就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提升。也许,读者朋友们每天都在自如地使用假设的方式教育与说服身边的人。只不过,从今天开始,你的假设将变得更加自觉,对它的运用更加完美。

    沃顿商学院思维课笔记:

    交流是一门艺术,你的语言能否让交流更顺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说服力。如果枯燥的理论和依据不能引起听者的兴趣,那么请加入假设作为支撑,这将帮助你打通双方交流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