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问题

    其实说黄皓奸佞,不如说老板刘禅后来变的昏庸,刘禅的这个人脑袋并不差,东吴和曹魏在总经理位子争夺上你杀过来,他砍过去,而蜀汉公司却没有,蜀汉公司总经理没有曹魏和东吴权力大,也总是一直做外业,他表面上是一个总经理,实际上是内外两个总经理,外总经理掌管安保、内总经理负责人事。两人是相互制约的,谁也压不了谁,无法一人独大而架空老板,刘禅也就能安稳坐好自己的位子。黄皓在总部呼风唤雨,难道刘禅就是木偶吗?其实刘老板变得昏庸是因为骨子更喜欢自己当甩手掌柜。陈祗死后,便是黄皓行使了内总经理的职责,由于黄皓是个不完全的男人,成份出身不好,才有了大家的异议,如果陈只不死,蜀汉在陈祗这个内总经理的领导下,也会出大问题。

    当时邻居东吴公司早就知道蜀汉公司问题大大的!

    东吴和蜀汉贵为同盟公司,经常派使者加强双方合作关系,有一年东吴派了个叫薛珝的使者去了一趟蜀汉,此人回来后,东吴老板孙休问薛珝:"蜀汉公司如今怎么样?"

    薛珝答道:"老板昏庸不知自己的过失在哪儿,打工的怕得罪人,只想混口饭吃,公司里听不到一句真话,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路过其总部外分公司,普通一线工人活的很艰难,脸上一看就知道饿的营养不良了。"

    薛珝接着说:"我听说燕子麻雀在堂梁屋檐下筑巢,享受天伦,以为这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它们并不知道房子马上会发生火灾,也丝毫不去考虑万一灾难来临怎么办?如今蜀汉公司就是这种情况!"

    总结一下此人的话:蜀汉公司上下情被中间管理层阻隔了,老板了解不了下面情况,下面有情况反映不到老板那儿,老板以为公司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普通员工却衣食无着、饥寒交迫。蜀汉公司开不长了!

    孙老板听完后,认为是危言耸听,只到两年后,蜀汉公司倒闭,东吴上下才佩服此人的先见之明!

    刘禅把公司开成这个样子,责任也不能完全怪他,一怪公司地盘小,窝在四川和陕西汉中,四周全是山封住了。二怪公司人才少,姜维当年带了几个兄弟投奔蜀汉,这些人在曹魏估计是埋没的份儿,来蜀汉公

    司全成了人才,一一进入中高层(梁绪官至大鸿胪、梁虔大长秋、尹赏执金吾),虽有广告成份,但也不至于不付广告费,全都上镜吧,显然还是蜀汉公司人才太少了。有句俗语叫: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廖化都是公司不入流的人才,到蜀汉后期,也不得不拿出溜溜了。三是公司野心太大,这一点姜维有责任,不过姜维一身武艺,总不能娱乐至死吧,干点事,公司又吃不住消耗,不干吧,公司业务像一潭死水。姜维的人生有时候挺困惑、挺茫然的。其实就是刘备和搭档诸葛亮在世,也难以振兴蜀汉的,何况是刘禅、姜维!

    这不,话没说完,姜维又准备去干一票了!

    廖化同志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发话了:"公司一直用武不停止,对外用武如同放火,稍有不慎,就会玩火自焚。"

    "和对方斗智,曹魏公司已经提前考虑到,斗勇吧,自己的力量又不如对方,还一直这么硬干下去,将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廖化自言自语,姜维装作没听见,老廖最后"唉"地一声叹了口气。蜀汉公司厌战情绪一直存在,从上到下士气低落,只有姜维这个人在对外事务上像喝了浓咖啡一样,从不瞌睡。

    姜维带了人马这次瞄上了曹魏洮阳(甘肃临潭),在半路上碰到邓艾的人马,邓艾没怎么费劲,三拳两脚打败了姜维,姜维也习惯了,下令撤退,来到沓中(甘肃舟曲)。姜维吃了败仗的消息传到总部,黄皓认为废姜总经理的机会来了,于是在老板面前谗言姜维,提议用自己关系好的副经理阎宇取代姜维。

    姜维听闻消息后,快马加鞭赶回总部,秘密会见老板刘禅,刘禅肯定了姜维的忠心,让总经理在外放下心来,好好工作。姜维见老板相信自己,没有追究责任,于是抱着自己在蜀汉三十多年的工龄、赤胆忠心于公司的份上,提出了一个建议,他向老板诚恳地说:"黄皓奸巧专权,对公司发展极为不利,应该铲除此人。"姜维在蜀汉上了三十多年班不假,但黄皓可是和刘禅一同成长,陪刘禅一起慢慢变老的那个人。关系孰重孰轻!

    刘禅静下心听完后,心里想:"老姜啊,你要我干掉黄皓,你啥意思?"

    刘禅没有将心里的话吐出来,吐出来姜维只能晕厥,他只是不以为然地说:"黄皓不过是个公司小人物,往年董允处处压制黄皓,我都觉得老董有些过了,如今你又来说干掉他,你们又何必苦苦相逼黄皓这个残废人呢?"

    姜维一听,老板是决定和黄皓一条战线了,试想一个和自己日夜相处的人亲密?还是和一年照不了几回面的人亲密?不言而喻,老板只会相信朝夕相处的黄皓、而不会信任远在天涯的姜维。老姜竟然提出杀黄皓这种非份之想,验证一句"姜不一定是老的辣,有可能透芽了",如今黄皓也不是小黄了,他是大黄苦寒,专治湿热、泻火,老姜性热,其解表温胃一套正被大黄所克!

    姜维知道这一句话坏菜了,说出去的话如覆出去的水,难以收回。何况刘老板已经针对自己的话提出反驳抗议,姜维想了想,说:"老板,我一时失言,冒犯了,请老板别介意。"

    刘禅没有说了,示意退下。

    很快刘禅召见黄皓,让黄皓明天去姜维家谢罪!

    第二天,黄皓登门谢罪。

    好端端地谢什么罪?姜维明白了,老板没有把《易经》中"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这句话当作格言珍藏,却把自己秘密说的话制成新闻,传播出来,让蜀汉公司上下都知道了。

    "姜总,黄某多有得罪,请您见谅。"黄皓说。

    "哪里哪里,是我姜维鲁莽。"姜维回答。

    黄皓客套了几句,毕竟他是奉老板的命令来的,说完拱拱手表示要回,姜维也没有留客的意思。二人是面和心不和,既便老姜留大黄吃饭,二人酒桌上也是假话一来二往,二人不在一起吃饭会让空气更干净些。

    如今总部已是黄皓的天下,老板这个太阳照着黄皓,黄皓如同奥斯卡的小金人,在聚光灯的作用下,闪闪发亮,而姜维更像一块埋在地下的劣质煤块,久不见光,乌黑暗淡。

    此处不可再呆了,很快,姜维以回老家种麦的理由,再去沓中屯田,不敢再回人身已经得不到安全的总部了。竹林七贤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姜维和黄皓不和消息很快从蜀汉传到曹魏。曹魏的司马昭认为蜀汉

    高层分裂,兼并的机会已经来到。

    司马昭终于等到了今天,自杀害曹髦后,司马兄背负着强大的舆论压力,也迫切需要吞并蜀汉公司来给自己证明。

    大兼并之前,司马昭准备整肃一下公司纪律,此时公司有个叫吕安的人正好撞上枪口,吕安的老爸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冀州经理吕昭,吕昭一生默默无闻,前面被桓范拉出来照一下面,如今又被儿子的事牵出来亮了一下照片,吕昭家教一般,儿子没有兄友弟恭的和睦,更没有推枣让梨的谦让,两个儿子还发生了阋墙之事,让大名士嵇康也跟着垫背,没办法,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两个儿子都和嵇康关系不错,吕昭大儿子吕巽才能一般,他不仅和嵇康结友,还和总经理司马昭私交不错,曾做过司马昭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二儿子吕安有才华,却傲物,蔑视公司礼法,时常去嵇康那儿玩耍,还帮嵇康浇菜园地。

    由于吕安牵涉很多历史上思想文化大咖,也就是说吕安一出现就捅了名士们的窝了,下面我不得不为大家梳理一下这些名士了,也就是袁宏先生所说的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近代陈寅恪老师认为先有七个人,后有竹林,也就是说七贤和竹林没什么关系。但更多人认为七个人先后在山阳(今河南焦作)某竹林里搞聚会。但笔者认为竹林是有的,在竹林里搞聚会也是可能的,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室内喝酒聊天。

    这七个人的核心大佬就是嵇康,嵇康谯国銍人(今安徽濉溪),后隐居在曹魏山阳分公司境内,史书上说嵇康人长的气宇轩昂、龙章凤姿。如此这般,实乃大帅哥一枚。至于文章典籍是尽览、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他的知识根本不是老师所教,一切皆是自学,这种人如今我们应该称之为天才。还写了一篇《养生论》,论述如何养生,他经常上山下乡采药,一高兴起来就几天也不回,漫游山泽,如姑射山仙人一样,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打柴割草的人见到他,看他仪态不凡,世俗难见,回家后告诉别人:"我见到神仙了。"嵇康有仙人之表,很有星采,当年在总部洛阳书写石经古文,有个保安的儿子叫赵至,年方十四,见嵇康风采飘逸,便止不住地问嵇兄名姓,嵇康见这孩子衣着朴素,两眼坚毅,于

    是告之自己名姓和原籍,后来小赵同学竟然按着地址找到山阳,又打听到嵇康去了邺地,后又辗转去邺,与嵇兄相见,嵇兄便携小赵返回山阳。赵至寻嵇康和唐代魏万慕李白经历相似,两人追星也为后世青少年,做了一个大人们想骂却又骂不出口的榜样。曹魏普通员工认为嵇康犹如仙人,而嵇康却不认为自己是仙人,嵇康的心目中的仙人形象是孙登。

    如果说嵇康是曹魏普通员工的偶像,孙登就是曹魏管理层的偶像,包括阮籍、嵇康、杨骏等等都是此人粉丝!

    孙登有点像古希腊的哲学家狄奥根尼,狄奥根尼整天呆在木桶里滚来滚去,有一次亚历山大去拜访狄奥根尼,问狄老:"我是亚历山大,已经征服整个世界,你需要什帮助尽管说?",狄老在木桶里伸了下懒腰,说:"我在休息,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听到狄老回话,赶紧让到一边,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意做狄奥根尼。"孙登极清心寡欲、生活于自然,成长于自然,还要回归自然。此人不像狄老那样窝在木桶里,他觉得那样生活并不自然,而是憋屈,他住的地方是山上的土窑洞,洞门前宽敞、阳光充足,他夏天编草做衣服,冬天用自己长头发保暖,真正是一位超级环保主义者!

    他喜欢读《易经》,也爱好弹琴,大家看到他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挺和蔼可亲。某天有个无聊的人嫉妒他的快乐,心生歪念,想看看他发怒样子是不是很可爱,于是把老孙一夹,像丢大石头一样,口呼"一、二、三",将他"噗通"一声扔进山边水塘,老孙一阵狗刨,爬上了岸,不再乐呵呵,而是大笑起来!那个无聊人被老孙的表现弄的哭笑不得,此人开涮的行动因老孙的不配合彻底破产了!

    人生的快乐是因为活得简单,人生的不快乐是有了太多欲望!显然那个无聊的人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孙登淡泊名利,过着极简单的生活,很快他的信息资料就反馈到司马昭那儿,司马昭见此人行径与古代贤人相近,他没有像亚历山大那样去亲自去见狄奥根尼,而是派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去考察,看看此人是真隐士还是假隐士?阮籍奉命前往,老孙一看他目的性太强,就明白了,也不和他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