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 清盘!曹操不想再跟你们玩儿了
曹操显然很高兴,当徐晃回到摩陂之际,他甚至出营走了足足七里路来迎接徐晃,更设下盛大酒宴,对拯救了襄阳、樊城的徐晃表示慰问:
“公明啊,此次襄、樊二城得以保全,完全是你的功劳啊!”
曹操举卮,对徐晃如是说。
徐晃不是得个机会便张扬、喜欢虚摆空架子的人,他告诉曹操,虽然是他打退了关羽,可战功却非一人所建,为他出谋划策的,便是赵俨!而胜利之根本,还是要归功于樊城的坚持,那就该说是曹仁之功了……
曹操微笑,这就放下酒卮,策马扬鞭,进入诸将的驻地。他注意到,就在此刻,许多兵营的士兵们听闻魏王的到来,纷纷出来围观看热闹,或许是想看看闻名天下的曹阿瞒究竟生得何许模样。唯有一处军营,严守军阵,居然没有丝毫骚动。
“这是哪位将领的兵马?”
徐晃拱手,说正是他的兵营。
曹操一声叹息:“徐将军真可谓有周亚夫之风啊!”
这是夸赞吗?
是大大的夸赞!
汉文帝年间,匈奴犯边,汉文帝到驻扎在长安附近的三路军队中巡视兼犒劳,周亚夫便是其中之一。汉文帝到来之际,另两处军营都早早打开大门,根本无须通报,皇帝的车马便****。可到了周亚夫这边,守门的都尉却说:“军中只听军令!”那意思就是,天子诏令在此也无用。
于是汉文帝便命使者进去通报,这才获准进入,而且进入之际,士兵还严肃地告诉皇家车夫:“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
皇家车夫也讲规矩,居然乖乖听他的话,控制着缰绳不让马儿走得太快。而到了中军大帐,周亚夫居然还提着兵器,一身戎装来见皇帝,说:
“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
这像话吗?汉文帝说像话,这才是军中真该有的规矩,如另外两家,简直儿戏一样,如果敌人来袭的话,怕是要做俘虏了!
这什么意思呢?周亚夫固然是个良将,可他也幸亏遇到的是大气的汉文帝,后来到汉景帝时代,他便受辱而死。
眼下其实也是如此,徐晃幸亏遇到的是曹操,若是早年那个主子杨奉,他便没有今天。若是误投了孙权或是刘备,恐怕也难有如此成功的一幕。
曹操的阵营之中,其实如徐晃这般的名将,还有多人,如张辽、张合、于禁、乐进,这四人便与徐晃被后来人誉为的“五子良将”。
张辽,如今在东线,已然是一个方面的司令官。张合,在西线,也成为西部军区的实际负责人。而徐晃,事实上便是一支灵活的机动部队,指哪打哪!
于禁,其实也算一个不错的将领,比乐进要强许多,只是时运不济,在襄樊战役中居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冲垮了兵营,以
至于只能束手就擒。而就擒之后,他便只能在求死以成名和毁名以求生两条路之间做出抉择。实事求是地讲,他其实也没犯什么大错,只不过以中国人的忠孝节义而论,后者多少有些丢脸。
可事实上也有例外啊,譬如当年的关羽,不也做了曹操的俘虏,为什么于禁就那么跌份儿呢?有人说关羽不是被俘,而是与张辽约定了三件事,头一条便是降汉不降曹,所以他的投降是有气节的。张辽当年就曾为这个而烦恼,他怕跟曹操报告之后,曹操就会大怒,杀了关羽。不说呢?又不是做部下的道义。
自然最终张辽还是跟曹操报告了,曹操的态度据说也很坦然,他说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三国演义》上后来演绎出来的许多故事,包括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在内,估计就是从这里来的。
为什么关羽降曹不成污点,反而成了他的光荣业绩。而于禁战败被关羽捉去,便反而一蹶不振、名声扫地了呢?
有人说于禁岂能同关圣人相提并论--可事实是关羽与于禁又有什么不同呢?于禁为什么就不能说自己是降汉不降关呢?
事实上,关羽最终从曹操一方返回了刘备阵营,而于禁末了也从孙权那边顺利地回到了曹方,唯一的不同是:此时曹操已死,新的主君是曹丕。
而于禁呢?却因为关羽的溃败而又成了东吴的
囚犯,虽然孙权对他很宽待,甚至与他一起骑马出行,结果半途遇见个爱闹的虞翻,唧唧歪歪说你个于禁不懂事,你只是一个俘虏而已,哪里有资格能与我们主君并驾齐驱呢?甚至拿起马鞭要抽于禁。而随后孙权在楼船上摆宴席,上演乐曲之际,大概是音乐触动心弦,于禁又伤心落泪,依旧是这虞翻,跳起来大喊大叫,说你这家伙休要在这里装可怜--啊哟,你为何要对一个俘虏咄咄相逼呢?
所以,于禁的俘虏生涯其实很是作孽,当公元221年他得以回到魏国之时,胡须和头发都已然雪白,脸更是消瘦如刀削。自然,被嘲笑和讥讽是难免的,可于禁似乎还抱点希望,觉得曹操的儿子曹丕会宽容他,因为自己毕竟是力尽而降。汉代因力战却难免被俘的厄运最终投降匈奴的李陵,不是还得到了司马迁的辩解吗?更何况你曹魏,一直以来收纳了那么多降将,也没听说如何看不起他们啊--徐晃、张辽、张合不都是如此吗?
最后,于禁还是死在了曹丕暗藏的嘲讽招数之下。
实际上,投降与否,在乱世中都不会太当回事,元末的张士诚、方国珍,明末的张献忠、“曹操”罗汝才乃至闯王李自成,都曾有过投降乃至受招安的经历,也没听说因这个缘故而被看不起。
关键就在于,于禁回到魏国之际,已然是
乱世渐渐终结、鼎立稳定局面形成的时代,忠孝节义重新回到务名不务实的阶段。
好吧,只能说于禁,你真的错了!
可以说,此时已然是英雄乱世的尾声,曾经在这乱世中叱咤一时的谋士武将们,都渐渐褪去最后的光华,那些神机妙算的谋士,荀彧、荀攸、郭嘉乃至他们的对手陈宫、田丰、沮授、周瑜、庞统等等,都已然化为尘土,而威风八面的武将,吕布、华雄、颜良、文丑、孙策、典韦、夏侯渊、关羽等,也俱只存在于后人的演绎之中。
曹操,眼望着漫漫雄关,跃马扬鞭,他想起这大汉的创立者高祖皇帝刘邦,从在沛县举兵那天算起,前后只花了七年时间便一统了天下。再往前推,秦始皇灭六国,假如从灭韩算起,一直到灭齐完成一统,也不过九年光阴。为何到了他手里,这事就这么难做呢?
是不是对手、英雄太多呢?好不容易扳倒了河北最大势力袁绍,立马又败在赤壁周瑜的手下;好不容易清剿了西部的马超与张鲁,刘备又立马出来,收了马超、夺了汉中;东边刚按下闹个不停的孙权,中南位置又蹦出个关云长来,可劲儿地往襄樊防线上使劲儿地撞,差点儿就撞开了花。
老实说,曹阿瞒已经累了,不想跟你们玩儿了,刘玄德、孙仲谋还有诸葛孔明等等,你们爱折腾自己折腾去,咱要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