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 九州!在地图上比画分割有意思吗

    回转许都,他便要干一件大事,那就是重新分割行政区划。原本这大汉天下是十四个州,现如今要回归古代的九州制度。

    所谓十四州,认真说起来是十三州加一个司隶校尉专属区,十三州便是豫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雍州、并州、冀州、幽州和交州,司隶校尉专属区则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属于首都附近的特区。

    而今呢,曹操说要复古,那就是恢复以往的所谓九州,撤掉司隶校尉和凉、交等几个州,只剩下雍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荆州、扬州、徐州和益州。照今天的地理观而言,整个黄河北岸,什么山西、河北、辽宁、京津乃至朝鲜的西北部,都悉数并入冀州;而西北地区,从河南往西一直到甘肃,全属于雍州;南部原属于交州的两广及越南北部,则就近划割给益州与荆州;中原地区,则依旧是青、兖、豫、徐四个州,变化不大。

    此时的南方,在孙权、刘备、刘璋等人的控制之下,虽然做出了撤除交州的决定,实际上也毫无影响。因为交州的地方官,早已识时务者为俊杰地投靠了南方的主宰孙权。

    自然,这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中原大乱之际,交州的地方官,本是大将朱俊的儿子朱符,可是这位将门之后的地方官,却无法弹压土着的叛乱,甚至被杀。

    于是,当时的交趾太守士燮,便慢慢控制了岭南地区,他的郡府,就在今越南的河内。他的弟弟士壹,则出任合浦太守,控制了两广南部的雷州半岛;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去了越南中部,做九真太守;另一个便到了现在的广州,做了南海太守。

    如来一来,直接掌握在士家手中的郡,竟已有了四个,而交州一共只有七个郡,最南端的日南郡已然在此时独立出去,建立了林邑国,于是在士家之外,便只剩下了苍梧、郁林两郡而已。

    苍梧太守,便是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哭着喊着要去投奔的吴巨。他实际上是刘表派到岭南来抢地盘的代理人。刘表势大之际,还派了一个

    叫作赖恭的人来做交州刺史,结果未能真的拿下交州,反而与吴巨发生冲突,只能怏怏而去。

    此后的岭南,便是刘表的代言人吴巨与中央朝廷所委任的士燮所争雄的天下。而你有荆州做背景,我又何尝不能找一个呢?于是士燮便积极地向中央朝廷进贡,而此时的大汉朝廷已然在曹操的控制之下,在南方能有一支反对刘表的力量,那自然是极好的,所以就大加赏赐,最高峰时不惜赐予“九锡”,让他总督交州七郡,实际上便是把岭南的权力都托付与他。

    而正当士燮与吴巨对峙之际,就是三年前的建安十五年,孙权方面也将矛头指向交州,理由是接到了前任刺史赖恭的邀请,这就派步骘接任州刺史,试图将岭南之地纳入他的管辖之下。

    在江东虎面前,吴巨选择了抗拒,结果被杀;士燮呢,则是领着一帮兄弟归附,这真是令曹操大失所望啊,可是在当时人看来,这也不失为识时务的办法。因为曹操远在北方,无力声援。当年长沙抗拒刘表的结局,南土之人都已知晓,所以吴巨死后,便无人敢反对孙权。士燮也很积极地将儿子送到江东去做人质,后来做到武昌太守。而在后来的吴蜀冲突中,士燮也很是积极,据说平了南中豪族雍闿的叛乱就是他的功劳。

    交州既然已经投向了孙权一方,那么曹操也就不再有什么顾忌,划分新九州之时,便毫不犹豫地将这一州之地,在理论上切割给了益州和荆州--其实,这么做也有他的用意。一边给益州、一边给荆州,这便造成了刘璋以及后来的刘备与孙权两方争利的可能。

    问题就在于,曹操重新调整州级行政单位,究竟又有何意义呢?

    唯一的答案,便是他要建立一个庞大的诸侯国,而若是按照原来的州界,这么一来,就要涉及两三个州,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非议。

    所以,这次州界调整中,最大的变化就发生在河北,原本的幽、并、冀三个大州,一时间就成了一个大州,而曹操的诸侯国,就在这个大州范围之内。

    于是,冀州

    的魏、赵、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加上原属司隶校尉辖区的河东、河内与原属青州的平原,一共十个郡国,悉数划入这个魏国的直属范围之内。

    于是,也就从这一天开始,曹操正式从常规意义上的侯爵更进一步,成为非常规意义上才有的实质性公爵--爵位系统里自然也有公爵,甚至还有诸侯王,可任是哪一时期的公爵,都没有如此大的封地。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就连街头巷尾的喝茶老汉也知晓的了。

    因为忙碌着做魏公这件事,不但是江东的孙权,曹操甚至连已然搞得差不多的马超也懒得搭理了。

    而此时,被周瑜困于一隅许多时日的刘备终于也忙碌起来,他如今在益州,理由是应益州牧刘璋的邀请,带兵帮忙抵御张鲁的侵袭。

    也就在荀彧自杀的这一年,刘备进抵葭萌关,按理他应该考虑如何对付北方的张鲁,而事实上,这个“居心不良”的家伙,实实在在是惦记上了刘璋的益州。

    而为他策划的,便是周瑜死后从江东投奔刘备的“凤雏”庞统。

    庞统大概是在江东憋屈太久,这时便成了刘备阵营中最积极上进的人,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有点急于求成了,这便为之后的突变埋下了伏笔。

    他为刘备准备了三个行动方案:

    方案一,来个猛烈的快速作战,也不吭声,立马就带着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出发,昼夜不停,全速前进,直扑益州州政府所在地,想那刘璋一定全无准备,因为他压根儿就想不到刘玄德这个“仁德值千金”的家伙居然也会来这一招。

    所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快攻快打,这是最节约成本的打法。

    方案二,则不用那么急,白水关的两员蜀将杨怀、高沛不是老劝刘璋,要把你送回荆州去吗?你就真告诉他,说有急事要回去了,想来那二人一定乐坏了,多半会带着几个兵,美滋滋地来为你送行,到时候就在告别的晚宴之上,你手一挥,帐下武士便把他们给拿下了。哈哈!这时候我们便向成都进发……

    方案三,那可就是慢慢来了

    ,退回荆州,从头开始,这是真正的下策!

    刘备琢磨半天,用方案一虽然快,但是太猛烈了,感觉有些险,万一被识破,来个半路夹击,岂不是全部报销?方案三则太慢,简直就不像话。要么还是用方案二,不快不慢、不急不躁,正正好!

    于是,刘备这就给刘璋写去一封信,说曹操又去打孙权了,那边告急求支援呢!所以我这就要回荆州了,还请季玉兄帮忙,再拨一万士兵和相应的军需给我。

    刘璋那边到处有人说刘备的坏话,什么他居心不良啊,不是个好东西啊,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诸如此类的话,听多了总归有点入耳,所以收到刘备的来函,他虽然不拒绝,却一律来个打折处理,要一万士兵,只给你四千。

    哈哈,这四折打下来,刘备不怒反喜,为什么呢?有借口了啊!这就告诉他的兵们:

    “啊呀,各位兄弟,咱们不辞辛苦从荆州赶到这荒山野岭,为的是啥?不就是帮刘璋那小子挡强敌吗?可眼下,这小子却尽干些耗子钻油壶--有进无出的勾当,你们说说看,咱还能帮他干吗?”

    一时之间,大叫大嚷,这就吵着要回荆州去。

    刘备嚷着要回去,别人倒没什么动静,张松第一个憋不住了,为什么呢?人就是他招来的,招的目的就是做家贼,而今贼不做了说要回去,这算个什么事呢?

    其实,这个得怪刘备,你好歹给张松一个暗示啊,事实上却是一字未提。结果张松心急火燎地给刘备写信,这重要的物证便落在了他哥的手里。有道是大义灭亲啊,他哥立马揭发,张松人头落地,刘备的偷袭计划也彻底曝光了!

    《三国演义》在这里便虚构出一个情节,说那杨怀、高沛名义上是来送刘备回家,实际上却带好了利刃准备行刺,幸好一阵风急起,吹倒了马前帅旗,庞统便算出有人要来行刺。于是刘备穿上厚重的铠甲,将这杨怀、高沛二人赚入大帐喝酒,酒杯一抬,刘备大喝一声,刘封、关平这俩小子便从帐后跃出来,捉住杨怀与高沛,搜出利刃,这就正大光

    明地将他们斩于帐前。

    其实,《三国演义》这么说,无非是帮刘备找一个借口而已。实际上刘备只是杀了杨怀与高沛而已,他们带不带刀都要杀,杀完之后,更逼向关城,夺取城池作为谋蜀的第一步,这才是真的!

    这么说,虽然有些小瑕疵,但刘备的取蜀计划还是如他所想的那般成功开局。接下来便是扩大战果,向成都挺进。

    刘备来这一手,刘璋确实没想到,大家都说这刘玄德如何仁义,那说书人更是把他夸得像朵花似的,怎么事到临头竟玩儿这么下三滥的手段呢?文明、和谐、平等、公正、诚信、友善这些社会核心价值观他居然完全不放在心上啊!

    也就在这个关口上,有人给刘璋出了一个可以说是绝对能将刘备置于死地的应对办法:

    “刘备其实是在孤军深入啊,真正的荆州兵人数不多,更重要的一点是粮草缺乏,全靠抢啊!咱们就应该针对他的这个弱点,来个坚壁清野,把靠近他部队的两个郡的百姓都迁到内水以西,什么仓库啊庄稼啊全部烧掉,不给他留一根禾苗,然后加高加厚城墙,挖深壕沟。我们压根儿就不用和他们打,就这么静悄悄地看着。刘备那些兵想攻城攻不下,想野战没人理会,仓库里没有军粮,农田里没一点稻谷,不出一百天,必定饿得不行,灰溜溜地逃走。而我们呢,就在这个时候出手,追杀截击,说不定那刘备饿昏了,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了呢!”

    这个办法,据说就是刘备的最怕,可也是刘璋最不可能采取的战术,理由就是这样会扰乱百姓的正常生活,烧毁农作物,更会让百姓无以为生。

    刘璋还真是个厚道人,可惜也真是一个糊涂人。稻谷烧了明年还可再种,不够吃可以从粮仓里放粮,可若是益州被刘备夺了,那对于你刘璋而言,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些话,谋士们肯定都跟刘璋说了。所以,实在不是益州的参谋团无谋,怎奈何刘璋他死活不听啊!

    于是,刘璋就派出大队人马,什么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一起去打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