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 虎侯!许褚的肉搏战

    “哈哈,想不到那些马贼居然也知道许仲康的绰号叫虎侯!”

    曹操对手下诸将如是说,这“虎侯”的名声便由此在军中传开,据说上上下下从此都把许褚叫作“虎侯”--而事实上,曹操从未封许褚做真正的侯爵,一直到曹时代,许褚才得了牟乡侯的爵位--显然这只是个玩笑,但许褚却一下子认真起来。他说马超既然如此,我明天就一定要向他挑战,一定将他生擒活捉过来,扔在帐前任君处置。

    哈哈,这话自然有些夸大了,曹操也笑,他说马超好歹也是西北人眼中的少年英雄,你可不能轻敌啊!

    可许褚还偏就上了牛劲儿了,发誓一定要与马儿决一死战,否则绝不善罢甘休!

    “真的假的,你可别吹牛啊!”

    “岂敢乱说,自然是真。”

    曹操想,既然这样,那就派人下个战书吧!带话给马超,说我们这边的虎侯,听说你们的小马也是个英雄,既然如此,明天就来个一对一,单挑一决胜负如何?

    在西北军大营,马超一看战书,立马就火冒三丈了,好你个傻大个儿,白天让你一步,你居然还蹬鼻子上脸想占我便宜来了,好吧!既然要打,我就相陪--在文书上批下应战字样,这就是答应单挑了!

    那么,究竟谁胜谁负呢?

    次日,双方便在营前空地上布下阵势,马超提着长枪,纵马向前:

    “虎痴快来送死!”

    曹操一瞧这小马哥的架势,回头还不忘来个激将法:“各位,要说这小马啊,还真不输给当年的吕奉先!”

    许褚一听这话,腾一下就冲出去了。挥舞着大砍刀,便没头没脑地朝马超头上招呼。马超一时倒也被他紧逼,舞枪只是抵挡。据说这一打便打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人没觉得累,马儿先困乏了,于是双双回去,换了坐骑,又回到战场中央,再打一百回合。

    要说这时候,许褚可真是打上瘾了,好久没遇到这样的对手了。他喊声暂停,居然回到阵中把身上的盔甲都给卸了,打着赤膊

    ,露着一身肌肉,重新来和马超打。一时之间两边的士兵都被吓坏了,要知道这是真刀真枪的干,可不是玩儿杂耍。可许褚毫不在意,又和马超打了三十多个回合。瞅见马超一个破绽,他举起大刀便砍过去,小马却身体灵活得很,一把闪过,手中长枪便往许褚心窝里刺来。这时许褚若是回刀来挡,必然是来不及了,因为枪的优势在于快速穿刺,而刀则重在大力抡斩,灵活性远逊于枪。

    可许褚毕竟是许褚,来不及挡,便索性把手中的刀扔了,手臂一抡,这就将马超刺来的枪杆子给挟住了。哟!马超自然要把枪给拽回来,两边一扯,嘎嘣一声,那大力的裸汉子许褚竟把枪杆子给挟断了,各抢了半节,在那乱打互殴,活生生将这一场血肉厮杀,变成了搞笑闹剧。

    半截枪杆自然做不了武器,此时这场互殴便到了尾声。曹操说,哎呀,不要再让许褚打下去了,妙才、子廉,你们两个快点上前,帮他一把!

    于是,夏侯渊和曹洪这两人便急急上前,而那边也有庞德、马岱出来抵挡,结果单挑就变成了群殴,继而西凉铁骑也来了个两翼包抄,曹操的人马便吃了个亏,许褚胳膊上连中两箭,被一帮人护拥着退入城寨。

    要论结果,其实是马超胜了,可单讲单挑肉搏,却不分胜负。所以,马超一回大本营,便跟韩遂说:

    “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敢打的人,许褚这家伙真虎痴也!”

    于是,许褚又得一诨名,叫作虎痴。

    问题是,《三国演义》上绘声绘色描述得如此精彩的血肉搏斗,却不见正史。

    正史上说的是什么呢?双方僵持,一直到了九月间,西北军便再次提出了划地求和,还表示愿意送“质子”到曹营来。

    他们似乎是让步了,曹操这边便与自己的谋士商量。那位奇谋百出、算无遗策的“毒士”贾诩,又说话了:

    “可以答应他们!”

    “真的吗?”

    “自然只是让他们自我麻痹而已,我们这边则做好准备,一有

    机会就歼灭他们!”

    “可机会又从何可得呢?”

    贾诩笑,很简单,一张嘴,便说出“离间”二字。

    废话!“离间”两字好说,问题是从何处入手呢?

    贾诩乐了,曹公你忘了你与那韩遂的旧交关系吗?

    曹操大笑,原来如此!

    恰在此时,韩遂派人来了,说是要与曹操在阵前相见--这便是应马超的要求,出面与曹阿瞒搭搭话,试探他究竟什么条件才肯议和。

    曹操说,那就见吧!

    依旧是两军对垒,却没有赤膊打架的场面,而是两个已然到知天命年纪的老愤青在阵前,马头相交,谈从前、说故事。

    还真有许多话要说,当年的韩遂,还叫着“韩约”的旧名。也就在二十七年前(公元184年),从凉州入京办事的韩约来到洛阳,大将军何进久闻这西北汉子的名声,居然还特地与他相见。

    相见说什么呢?自然不是谈股票、说金融,韩约难得有这个机会,他几乎是孤注一掷,直入主题,劝何进一定要先下手为强,消灭了作恶的宦官势力,才能有大汉的明天。

    结果,何大将军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听从。韩约只能失望而去。

    可能也就是在这前后,当时叫作韩约的韩遂,与曹操相识。两人对于时局都有着深刻而相似的看法,所以相见恨晚,一时间居然成了好朋友。

    哎呀!想不到啊,二十多年过去了,你居然成了大汉丞相,而我却是西凉叛贼--人生,就是这么出人意料啊!

    曹操微笑,老韩,只要认清时局,一切都还不晚、不晚!

    说完,两人各挽马头回归本阵。

    要说这情景也实在少见!一时之间,围在两人附近的许多关中汉人、关西胡人都来看热闹,重重叠叠围了好几圈。曹操居然还笑呵呵地与他们打招呼说:

    “你们大概是想看看曹操究竟是何许模样吧!其实我也是个普通人罢了,并没有长四只眼睛、两张嘴巴,只不过这里--”

    说到这里,他指指脑袋,“不过是这里的智慧稍许多一点

    罢了!”

    呵呵,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敌人面前夸耀自己聪明,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这一帮胡人稀里糊涂地回到本阵,叽叽咕咕说个没完没了。

    而这一天的战事,居然也就这样结束了。

    小马哥自然觉得奇怪,便去问韩遂:“阿瞒与你讲了些什么?”

    韩遂挠挠头:“没说什么别的事啊,光扯从前了!”

    小马哥不信,哪有大战间歇的首脑谈判不谈正经事而光扯闲话的,你当我是傻子啊!

    韩遂也没办法啊,他说曹操不愿谈,单我一个人也没法说啊。

    小马信不?自然不信。他以狐疑的眼光瞪着韩遂看了许久。老韩呢,心里也很窝火。这搭档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彼此信任。这么一搞,谁也不信谁了。

    好嘛!内讧分裂的种子,就此播下。

    可是还没完呢。过两天,韩遂居然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便是曹操,打开一看,信笺上没多少字,却圈圈改改、涂涂抹抹,感觉像是装错信封,把草稿塞进来了似的。韩遂正嘀咕说这曹操怎么老糊涂了不成,小马哥他们便进来了,说曹操的信你得给咱也瞅瞅啊,咱毕竟是盟友啊!

    韩遂说是啊,那你就拿去看吧!

    结果,小马哥接过信一看便不得了了,这哪是信啊,简直就是涂鸦,而且涂鸦的还尽是些重要的地方。老韩啊,你这可就不地道了啊,咱一起对付曹操,那就该同心同德,曹操的信来了你就该给咱也过过眼,这涂鸦是怎么回事啊?

    啊呀,这个本来就是这样的啊,我可没动过笔呀!

    事到了这个地步,韩遂简直就是长五六张嘴都说不清了,怎么办呢?老韩也火了,小马你这可不够意思啊,咱一起造反,互相信任是最起码的基础,现如今曹阿瞒随便涂鸦几个字寄过来,你们就怀疑我不成……

    大吵一通,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首脑们不欢而散,这联盟也就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缝。于是,当数日之后曹操正式发出挑战书约定战期之际,西北军早已无法拧成一

    团了。

    其实,战争的胜负,已然定于此时。

    《三国演义》在这个时候说,韩遂既然无法自白,就索性向曹操投降,甚至设下宴席,要取了马超的性命作为投诚之礼。可事情做得却又不周密,以至于马超得知消息,大怒之下,一剑刺向老韩,老韩手里没有兵刃,居然用手去挡,结果那左手便被一剑砍下。韩遂手下的杨秋等五个将领急忙上前围堵,一场恶战在所难免,结果小马哥以一挑五,先一剑砍翻了马玩,后一转身又刺倒了梁兴,剩下侯选、李堪、杨秋三个便慌了心神,各自逃命而去。

    可小马哥虽然砍了老韩和他的部下,却无法改变西凉溃败的命运。这时候,曹操四路兵至,许褚、徐晃、夏侯渊、曹洪,只喊着要捉拿马儿。马超被射倒坐骑,几乎就要束手就擒了,幸好这时庞德、马岱杀到,救他回去。曹操一路追杀,把这西凉大军杀得七零八落,只剩下马超、庞德、马岱数十人奔陇西而去!

    这自然也是演义,事实上,韩遂并未被马超砍去手指,也不曾投降。曹操虽然运用离间计成功地瓦解了马韩之间的信任,但并未真的说服老韩投降。结果是老韩和小马感情虽破裂,却未到“离婚”时,历史上最终的结局,是韩遂、马超做出了同一抉择,那就是逃奔凉州。西凉将领中,也只有成宜和李堪是真的阵亡了。杨秋跑到了安定,曹操又追杀到安定,于是杨秋只能投降。

    按理说,曹操应该斩了杨秋示众,可事实是他很宽大,不但不杀,还恢复了他的官职爵位,保留了他的部曲。

    这是为了什么呢?

    似乎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马超、韩遂并未彻底解决,而曹操又急于回归,所以在这个时节,唯有采取收买人心的办法,拿这能力低下无害的杨秋做个典型,让西北人瞧瞧,用不着跟着小马卖命换钱,还是到咱老曹这边比较好,看看那杨秋就知道了。

    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操非急着回中原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