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 华佗!他真能治好曹操的头疾吗

    不过,曹仁的防御工作确实做得很到位。而擅长水上作战的周瑜,似乎对攻坚缺乏足够的办法与经验。甚至在攻城战中被流矢所伤,伤势还颇重,于是只能卧床休息。曹仁自然更是得意,带着军队出城,直逼周瑜主阵,这用意很明显,就是要探探你周郎究竟伤势如何,不行的话就回去算了,又何必硬耗着呢?

    结果,当曹仁逼近之际,居然望见周瑜全副武装,如同平常一样在军营中激励士卒向前。曹仁一看不得了,还是算了吧,于是撤回城去。

    而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终于做出了调整战线的决定,与其在江陵这样一个突出部与敌人纠缠,还不如弃城后退到较为稳定的襄樊一线!

    于是,曹仁终于向北退去。周瑜如愿以偿,拿下了江陵,随即他便被委任为南郡太守。另一方面,放弃江陵也意味着放弃湖南的四个郡。正好在此时看着风光的刘备便迅即南下,轻松收割了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个郡,而且没有演义中那么多打打杀杀的故事,基本上就是望风而降,刘备属于和平接收。

    这一回,曹操实际上是做了回甩手大掌柜,将荆州中南部的五个郡都让了出去。孙权得了一个,刘备得了四个。谁占便宜了呢?自然是刘备,周瑜杀得天昏地暗,这才得了一个,而你刘备居然一毛不花,就顺手捞走了四个。

    所以,周瑜很不高兴。

    而曹操呢,似乎也不在意,他扔出去五个郡,看上去好像吃了亏,可是这五个郡落下去,便会成为孙刘两家你争我夺的目标,如此一来,孙刘联盟走向瓦解,已然开始倒计时--这,何尝不是曹操的一大胜利!

    接下来,就让孙权、刘备为了这五个郡狗咬狗吧!

    正所谓人衰命穷,此时的曹操,在一场大败仗之后,又饱尝了一回心痛的滋味。那便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儿子曹仓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曹冲,死于这年。

    这一年,曹冲刚满十三岁。

    据说,早在这个孩子五六岁之际,当时刚成为江东之主的孙权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究竟有多重,可是如此庞大的动物,称量显然很是困难。他向文武官员征求方法

    ,据说也都拿不出合理的方案。就在这时,曹冲说话了,他说这个简单啊,把象带到河边去,找条船驮着它,看船沉到何处,就在那里画上标记,而后再运载货物过来,载重到同等位置,再称量那些货物的分量,不就得出大象的体重了吗?

    老实说,这个故事很让笔者觉得可疑,因为按笔者五六岁的情形,还只是幼儿园拖鼻涕的小朋友而已,顶多知道如何玩、如何吃,做个简单的算术,再记几个英语单词而已,那已然是笔者眼中的极限了。可这个曹冲,居然晓得称量物体那么多的知识,若说是天生聪明,我也只能深表佩服。

    如果只是有些小聪明,那倒也算了,可这曹冲据说还颇懂体谅下人的难处,这便值得大大的称赞了。当时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里,据说被老鼠啃咬了。老鼠自然只是为了磨牙,可负责看管的人员却吓坏了,反绑起自己的双手想去向曹操自首,可左思右想,却担心一去不回,再也没有存活的可能。

    这时,曹冲便出现了,他告诉看管员,且等待三天,到时候自会有解决的方法,你只需自首就可以了。

    接着他做了什么呢?他拿起刀,戳破了身上所穿的衣衫,还做成像是老鼠啃咬的模样,而后一脸苦恼地去见老爹。曹操自然要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于是曹冲便回答说:“老鼠咬了人的衣衫啊,人就会遭遇厄运呢!”

    曹操大笑,身为父亲,他自然要教育儿子,衣衫只是衣衫,老鼠也只是老鼠,最多你不要那件衣衫而已,至于别的,那就纯属瞎掰了。

    好嘛,父子俩如此交流过不久,仓库看管员便按照曹冲的吩咐来报告老鼠咬坏马鞍的事了,有了曹冲的打底,曹操果然对这事想得很开:“我儿子的衣服尚且被咬,何况是这放在仓库里的马鞍呢?”

    据说,这看管员的过错便得到了宽大处理。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小小的曹冲,居然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实在是可敬可佩。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曹操对这个儿子极为看重。相比之下,那在宛城危难时刻只顾自己逃亡的曹丕,就差了太多太多……

    可是因为曹冲的死,曹操便不得不考虑

    在曹丕等人中选择一个新的接班人,这不得不说是曹丕等人的幸运,却是曹操的不幸,亦是将来的魏国之大不幸!

    建安十三年,实在是曹操的厄运之年啊!

    厄运之年,也是头痛之年。

    因遇挫而引发心中郁闷,因郁闷而内火炽热,加上偏头痛的缠扰不休,曹操失去良好的心态,愈发变得偏执狂。

    没有人知道曹操的偏头疼起于何时,《曹瞒传》说他少年时就有这方面的顽疾。譬如,他的叔叔就曾在路上的一次意外相逢时看到他面目扭曲、嘴巴歪斜,大吃一惊的叔叔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曹操歪着嘴说:

    “刚才突然中风啦!”

    叔叔自然急了,中风可不是小事,他慌忙去喊曹操的老爹曹嵩。曹嵩也是惊愕不已,连忙来看,曹操却已恢复正常状态,嘴不歪来脸也不变形了,一副安乐模样。

    曹嵩便奇怪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你叔可是一副出大事的模样,说你突然中风,脸都扭歪了呢。

    曹操说,哪有这回事呢?只不过是叔叔不喜欢我,所以故意说这种谎言而已。

    可问题是,曹操在少年时究竟有没有风疾呢?

    看来还是有的。《曹瞒传》虽然是吴人写的,难免会有些歪曲之处,但这种政治小册子,就是要真假掺和,才会取得读者的信任。

    实际上,曹操的头风一直都有,且时常发作。

    官渡大战前夕,四十多岁的曹操就曾因为头风发作,以至于不得不卧病在床。就在那时节,左右拿进来一篇檄文,说是河北陈琳写的,专门骂曹操的。

    这种檄文,正在闹头风的曹操该不该看呢?

    据说是看了,且看得毛骨悚然,原因自然是这陈琳文章写得好,用词慷慨激昂,骂得激烈到位,直激得曹操出了一身冷汗。

    可也巧,正是这一身冷汗,让曹操的头风一时之间好转了,居然从床榻上一跃而起。

    老实说,这是个很神奇的记录,头风病人若是一骂就能痊愈,那医院也不用招什么医生了,直接在***门旁开个特约门诊,让那些信访户对着头风病人一通乱骂,好了,信访户心头被欺凌的恶气出了不少,头风病人的病也痊愈了,岂不是两全其美?

    不过,以曹操的权力和地位,他的风疾,自然有全国最好的医生来为他治疗。

    此时的名医,便是华佗!

    每当曹操头痛难忍的时候,就会把华佗叫来--这是大汉帝国唯一可以减轻他的痛苦的良医。

    华佗是曹操的老乡,一个淡于功名利禄的人,沛相陈珪推举他当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他宁可浪迹民间,做一个四海为家的游医。百姓们因此赋予他神秘色彩,说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像壮年人一样。又说他医术通鬼神,能起死回生。

    能不神化吗?中医传承数千年,不也就出了那么几个人:华佗之前有扁鹊,华佗同时代则有张仲景,华佗之后有李时珍。

    据说,华佗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的针灸。每次灸疗,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便能化解病痛。倘若用针,也只是扎一两个穴位。他习惯在下针时告诉病患:“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请告诉我。”病患一旦说:“到了。”他便起针,病患随之痊愈。

    针灸,我也曾体验过许多回,但那医生在我背上下针、烧艾灸条,究竟有多少作用,真的很难说明白。倘若时下真有华佗这样水准,哪怕只是有他五成水准的针灸医生,也一定会顾客盈门,恐怕挂号要挂上几个月才能扎上一针呢!

    但或许还真有,只是未曾遇上。

    而华佗,不但擅长用针,更有一种奇门妙方叫作“麻沸散”,在我们今日之人看来似乎就该是麻醉剂。病患服下之后如醉死一般毫无知觉,华佗趁机下刀切除病变部分,洗净伤口,缝好之后用药膏敷上,以一月为期,伤口便得愈合复原。

    华佗有名人病例没有?真有!

    曾经与刘备有过交往的广陵太守陈登,就曾患上一种面色赤红、心情烦躁的奇怪病症,华佗为他治疗,判断是寄生虫作怪。于是准备了十几个脸盆,为他打下许多红头的虫子。

    “陈太守,你食海味太多,所谓病从口入啊!”据说,当时华佗只将陈登的病症治愈,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所以他估计日后可能会复发。复发的日子,估计就在三年之后,

    到时候华佗会帮他再行医治,彻底理清病根。

    老实说,这话有些让人看不懂,为什么华佗一定要等到陈登再度病发之际,才能为他除去病根呢?之前做些调理,不让他复发不行吗?

    可惜这些问题都无法再问,因为爱吃海鲜的陈登,三年后果然旧病复发,而这个时候,华佗偏偏上山采药,数日未归,等不及他归来的陈登,就此病发身亡。

    惜哉!那陈登也是个少见的能人啊,不但曹操看重他,就连刘备也对他赞誉有加,孙权更是他的手下败将,这样的人,放在整个汉末三国时代,也就此一人而已。

    相比歹运的陈登,江东虎将周泰就好运许多。据说,他曾经为保护孙权而身中十二枪,命在旦夕,而华佗当时正游历江东,施术为周泰治疗,一月之后便得康复。

    只是,周泰是硬伤,而非恶疾。

    所以,曹操的头痛病,能被华佗看好吗?

    这个时候,华佗的大名,也终于传播到曹操耳中。

    “真有如此神通吗?那就请他过来吧!”在耳闻手下说了这位神医诸多玄妙事迹之后,曹操终于发话,请他到许县为自己医治。

    华佗还真来了,望闻问切之后,便在曹操胸椎部的膈俞穴进针,片刻便令曹操脑清目明,疼痛立止。

    “果然神医是也!”曹操大喜,但是华佗却告诉他,针灸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果要治本,非得动手术不可。

    具体而言,华佗的判断就是曹操的头痛病根在脑子里,所谓“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喝点汤药固然能缓解症状,但要完全医治好,就必须做头部手术。

    问题是这个头部手术该怎么做好呢?

    华佗说,我先给你喝一碗“麻沸汤”(哈哈,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麻沸散”),然后我用一把利斧,砍开你的脑壳,取出让你病痛不已的“风涎”,如此一来,便可以去掉病根。

    曹操一听这话,吃惊非小!

    为什么这么说?他居然说要先将你麻醉,然后砍开你的脑壳--天哪!砍开脑壳之后还能活吗?这简直就是在开玩笑--不!这就是当我是二百五,随便忽悠我几句,就想要我的命啊!

    曹操立马就翻脸了:

    “你要杀我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