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 受降!荆州文武大料理

    “生子当如孙仲谋,至于刘景升的儿子,那简直就和小猪小狗差不多啊!”

    许多年后,曹操如是说。

    事实上,投降确实是刘琮的最佳选择。因为他若是选择抵抗,就必须依靠刘备以及他的哥哥刘琦,而显然这两人断无扶持他的道理。而蒯越、韩嵩这些荆州的主流乃至他的舅舅蔡瑁这些人,无不是投降派。

    投降派有理吗?后世人自然多站在刘备的立场上说话,以他的角度而言,自然不能屈服于曹操,所以曹兵所到之处,他必反抗。可是纯粹以荆州人而言,其实接受曹操未必有什么不好,因为他代表的是大汉中央政权力量的回归,荆州只不过是从半独立状态回归到从属中央的地方状态而已。

    所以,蒯越、韩嵩乃至蔡瑁、张允之建议,对荆州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对。

    而刘琮呢?

    据说,在大兵压境之际,刘琮也曾想过要抵抗,这想法其实很好理解,我刚刚继承了老爹的基业,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放弃呢?

    蒯、韩、蔡、张这四大佬都没说话,答话的是主管官员任免的东曹掾傅巽。这显然是有所布置的,让级别相对较低的傅东曹第一个出来对答,万一不顺利,蔡瑁等人再上也不迟啊!

    傅巽掰着手指头,说了三个理由:

    首先,我们荆州是地方,他曹操代表的是中央,换句话说,荆州抗曹也就意味着以下逆上、以臣逆君。这第一条,咱选择抵抗的道义就不足。

    其次,你刚接管荆州,他曹操便大兵杀到,用这一州之兵抵抗一国之力,你有把握胜吗?要知道,一旦动兵,胜则生,败就是死!

    最后,即便是要抵抗,你能用谁去抵抗?恐怕只有刘备。你不妨自己估量一下,刘备这条活龙,你能驾驭吗?

    这些话真的很实在啊,刘琮想了一想,只好承认不行。那么傅巽便更进一步把话点透了:“你也承认自己驾驭不了刘备,那么还考虑什么呢?你任用刘备,结果无非是两种,若是刘备打不过曹操,那就是锅碗瓢盆全砸碎,你什么都剩不下;而若是刘备能扛住曹操的攻势,那么势力壮大的刘备也不会再甘愿做你的臣下,那就是锅碗瓢盆都归大耳家,你照样是什么也不剩下。既然如此,又何必疑虑呢?”

    不得

    不说,傅巽这些话都说到了点子上,试看看赤壁之战后的刘琦,也就是刘琮的大哥,赤壁之战前他还是活蹦乱跳挺健康的一小伙子,结果战后一年便病故。他为什么非死不可?其实就是因为刘备的缘故,不需要你继续存在了,这个挡箭牌没用了,反而碍事了!

    刘备貌似忠厚的背后,其实真的很可怕。

    好吧,现在就轮到你刘琮,好好地为自己也为荆州想一想了,究竟是曹操可靠还是刘备可靠?而荆州,是回归中央好还是作为刘备的反攻基地好?

    刘琮年纪不大,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那么,就开城吧!”他说。

    那么结果如何?

    据说,曹操给了刘琮一个青州刺史的职位。而在《三国演义》里,更是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大通场景,说他哭哭啼啼走在半道上,被那于禁给拦路来了个求命不求财的“剪径”,母子俱丧命。

    可实际上这只是说书人的杜撰而已,因为要抬举刘备、贬低曹操,也就必然要否定宁可降曹也不用大耳的刘琮。以这种逻辑而言,刘琮是一定要死的。

    可事实上,刘琮不但真的做了青州刺史,后来还曾做过谏议大夫,他的生活纵然谈不上“大同”,但“小康”得很,至少比那死得不明不白的哥哥强多了。

    有人便问了,曹操为何不让刘琮继续做荆州的地方官呢?这便有理由了,那就是要切断他与荆州旧官属的联系,要不然长大之时,万一再滋生野心,或者听从旁人的挑拨,便很容易出事情。而把他搁置到青州去,就等于换了一拨人,说是监视也好、辅佐培养也罢,对曹操好,对刘琮也好。

    于是刘琮便走了,留下的是偌大一个荆州,其实荆州此时的人才还真不少,蒯越以下,有的做卿(中央部长级官员),有的做尚书,有的做侍中,就连那尚在囚禁中的韩嵩,也出来做了大鸿胪(主管朝廷礼仪的部长)。

    曹操选用的人才中,有力挺刘表、刘琮的人,如大将文聘,他就对自己不能为保全荆州而与曹操打一仗而耿耿于怀,可曹操居然全不介意,还称赞他是难得的忠臣,更大度地任命他做江夏太守。

    曹操选用的人才中,也有当初刘表所压制、打击的一些流亡人才,譬如曾被何进

    征召,也曾得到袁绍邀请,此时隐匿在荆州武陵一带的和洽,这时便出来做了曹操的属官。此类之人,还有后入“建安七子”之列的文学家王粲等。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虽然来得荆州,却始终不看好刘表的未来。换言之,他们确实是盼望曹操南下许久了!

    如此说来,好像除了刘备集团的所有荆州人都在热烈欢迎曹丞相的到来似的,其实也不全是这样。许多百姓,尤其是襄阳、樊城一带的百姓,似乎都不相信曹操会不杀人,尤其是当年曹操在徐州的“魔王”事迹还在人群中传播着:

    “曹阿瞒要来荆州,他若是不屠城,那可真是奇迹了,大家可别忘了徐州,那年几十万男女老幼,可都是死在泗水滨,全是被他杀的呀!这可真是个杀人魔王啊……”

    百姓有这些疑虑,一点儿都不奇怪,谁叫你曹操有那些历史呢!事实上,这也正是数千年中曹阿瞒声誉不佳的根源所在,无须辩驳,也无可辩白!

    百姓拼命跑,曹操拼命追,这也是事实。只不过曹操真正追的目标,不是百姓而是刘备而已。

    可是,刘备还是跑了,就在当阳的长坂坡上,他遇见了一人,这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不错,他便是史上的富家子弟、《三国演义》中忠厚老实总被刘备欺骗之角色鲁肃!

    鲁肃来到荆州是有使命的,据说,他见到刘备的第一句话就是:

    “刘豫州,你要去哪里?”

    刘备明明是无路可走,却还要死撑面子,说是要去岭南投奔老朋友吴巨(此时为苍梧太守,在今广西)。鲁肃便笑了,说你到那有什么前途啊,吴巨就是个凡夫俗子,迟早被人吞并。你还是与我们江东结盟吧,眼下这才是你唯一可以依靠的对象!

    其实,该笑的人是刘备才对,他哪里是真的投奔吴巨啊,无非是找个由头敷衍几句而已。为今之计,他也只能寻求江东的帮助了。

    之后便是一连串走马灯似的外交斡旋,一会儿是鲁肃在这边拉拢,一会儿是诸葛亮跑去江东游说。

    此时的曹操,其实正走向人生的巅峰,那便是自古至今乱世英雄一致的梦想,所谓平天下。当年的刘邦、刘秀,后来的李世民、朱元璋,成功地走完了那一局棋;而项羽、李密、陈

    友谅那些人,则覆辙于中途,一切归零。

    其实,曹操拥有类似刘邦、刘秀这些人的许多优点,尤其在领导力上丝毫不逊色。可关键在于,刘邦遇见的是项羽,刘秀遇见的是隗嚣、公孙述,而曹操遇见的,却是孙权、刘备以及周瑜、诸葛亮这样的狠角色。

    可事实上,如果曹操不犯错,孙权、刘备、周瑜、诸葛亮这些狠角色全都上,他也未必就会输阵。而如果曹操犯错,就连徐荣、吕布、张绣这些角色也足以制造险情,公元190年在汴水、公元194年在兖州、公元197年在淯水便是事实。

    公元190年在汴水,他的错误是逞强冒进,差点儿被徐荣剃了光头。

    公元194年在兖州,他的错误则是顾头不顾尾,结果被吕布抄了老窝。

    公元197年在淯水,他的错误是贪恋女色,以至于差点儿被张绣掀下床来暴打!

    唯一没有犯错的是在官渡,他也因此把握住了难得的夜袭良机。

    那么这一回呢?

    应该说,曹操没有太大意,他考虑得还是颇为周全的。

    首先,他考虑的是物资。刘备这小子一旦得到物资,那就是饿虎得食,其祸非小!所以,他不辞辛苦,亲自带着五千骑兵,从襄阳疾驰三百里路,在长坂坡袭破刘备,为的就是不让他顺利占据荆州粮仓--江陵!

    应该说,这个任务他完成得很好。刘备在长坂坡被杀了个妻离子散,不得不将南逃江陵的原定路线改为东奔江夏。

    其次,他丝毫不敢怠慢荆州人才,因为一旦怠慢,他们就有可能改投刘备,造成不可估量的麻烦。所以,他对有才智的蒯越等荆州智囊、有武略的文聘等荆州武胆,乃至既无才智也没武略的蔡瑁、张允,也都能量才而用。

    这个任务,其实做得也不差啦!此时愿意追随刘备的,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而已。譬如诸葛亮,曹操得罪他,最早就是因徐州的***,所以诸葛亮坚决不做曹操的谋士,也完全在情在理。

    此刻,曹操只需做第三件任务,那就是拉拢江东的孙权,使其不要与刘备同站一边。只要完成此项任务,那么诸葛亮的“隆中对”便成泡影,刘备也将不得不真的南逃岭南,去广西做打工仔了!

    问题是如何拉拢?

    第一选项,就是继续以往对待江东的拉拢政策。曹操以前也曾使过如下招数:迎聘孙家的女儿做儿媳妇、征召孙家子弟来中央做官、授予孙权一些官职……

    那么,眼下曹操还有什么拉拢招数可使呢?

    其实不少,譬如可以征召孙权来京做个不大不小的官,或者是征召张昭、鲁肃这些人入京做官。征召令一下,自然有人愿意,譬如张昭;也有人不愿意,譬如鲁肃。可也不用理会他们愿不愿意,就在他们吵吵着要不要进京做官之际,曹操完全可以趁这工夫清剿刘备的残余反政府武装。

    简单说吧,你是汉相,孙权再怎么说也是大汉的地方官员,只要不扯破脸皮,凡事都可说,未必就一定要诉诸武力。

    可若是拉拢失败呢?是不是一定就要打呢?

    也未必!

    当年,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也没有一举拿下河北。为什么?就因为时候未到,袁氏尚有力量存在,逼得太急,反而会使袁氏兄弟团结一致。

    所以,曹操在河北,采取的是时而退却看好戏,时而拉一个打一个,最后是打完一个扫灭另一个的策略。

    这样的策略在南方就不能用吗?

    孙权与刘备之间,难道就真的比袁氏兄弟更紧密无间?

    哈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事实上,此时的形势与当年的河北乃至曹操打败乌桓之后袁氏兄弟投奔辽东如出一辙。刘备与孙权,俨然就是当初的袁氏与公孙康。

    倘若此时曹操不急着攻打江东,而是如当年对待辽东一般,先冷处理一些时日,江东的孙仲谋,会不会就像当初的公孙康斩杀袁氏兄弟一样除掉同样潦倒的刘备呢?

    具体情节自然大不相同,可大体而言,其实差不多。

    可眼下的曹操,偏偏忘记了当初。在他看来,自己已然不是当日的曹操,强悍的吕布、庞大的袁绍、几乎堪称“不死鸟”的刘备,都在自己的武力下或败亡、或逃逸,区区一个江东紫髯小儿又能如何?

    所以,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措辞前所未有、极其夸张更嚣张的书信,究其意思而言,其实是一封告知书:

    “最近奉着天子诏书讨伐不臣贼子,摇着旗子南下,荆州姓刘的那小子便投降了,如今啊,我带着八十万水军,来找孙兄弟你耍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