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 荆州!树上待摘的果实

    曹操本该选择江东,因为江东刚丧失了他们年轻而骁勇的领袖孙策,孙权接掌基业不久,大局未稳。就连他的本家也不看好江东的未来,以至于他的堂兄弟孙辅,率先派出与曹操交通的密使。只是当时的曹操正全力以赴应对河北危局,所以无暇顾及而已。

    结果孙辅的阴谋暴露,而孙权地位未稳,又念在他是至亲,所以仅仅是削夺兵权,流放东部来个永久性禁闭而已。

    而另一方面,当初曾经打败孙权、被刘备誉为“文武全才”的陈登,也终于因为爱吃生鲜而死于寄生虫,使曹操一方失去对江东军情最熟稔的参谋人才。

    曹操曾打算采取外交手腕逼迫孙权臣服,具体而言就是让孙权送“任子”(即到中央来做人质的孙氏子侄)。书信抵达江东,孙权果然方寸大乱,张昭等人都犹豫不决,关键时刻还是周瑜拿出了果敢的对策。他说当年的楚国初封之际,封地连一百里都不满,可是经历几代人的努力,居然占据荆、扬两州之地,更向南拓展至南海,兴盛达九百多年。而你现在继承了父亲(孙坚)、哥哥(孙策)那么雄厚的家业,要兵有兵、要粮有粮,没钱了就到山里挖点铜矿,口淡了就到海边煮点盐,这是多么富饶的资本,为什么要给曹操送人质呢?人质一送出去,你就必须听他的话,哪天诏书一来,说不定你就得进京(马腾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撑死不过得一个侯爵之位,带着十几个仆人、几辆车、几匹马闲逛而已,怎么能与南面称孤、自成一体相提并论呢?再说了,如果曹操那家伙真能一统天下,到时候你降服他也不晚啊!若是他暴虐无度,天下人自然会起来反对他,哪里有空来害人呢?

    周瑜的这些话,确实很到位--事实就是此时的曹操远无掌控江东的余力,孙权没必要向曹操称臣--结果,孙权将曹操的命令束之高阁,老曹也毫无办法。

    “且让那小子嚣张会儿吧,早晚有收拾他的时候!”

    恰在此时,荆州传来了刘表病危的消息,曹操抚掌大笑,那就南下荆州吧!

    正是这个决策,促成了天下三分局面的出现。自然,曹操也不是没有道理。荆州位居南国中枢位置,拿下荆州,左可以顺流直下取扬州,右可以破巫峡而取益州,下则越五岭而得交州。

    而就人事而言,刘表的病危也意味着荆州集团即将破散。乘此机会下手,显然是个好主意。

    许多人以为刘表只会自守而已,可事实上,刘表从来不曾保守过。早在公元194年刘焉病死之际,他就曾打过西进益州的主意(许多年后,刘备实现了他的这一战略)。他的办法是派出策反人员,游说益州的若干将领发起叛乱,而后他再乘乱而入--但益州还是很快确立了新的主人刘璋,刘璋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很是无能,但此时也听从了部下的意见,旋即派出军队进驻巴东以防刘表入侵,同时陆续镇压了州内的叛乱。自然,仍有逃脱者,最知名的就是那“锦帆贼”甘宁,他一路向东,由益入荆再入扬,最后成了孙权的部下。

    这是西边。而在南边,公元198年的长沙等三郡叛乱一度令刘表很是头大,连战数年才将

    其平定。可是随后他也不曾停止,而是长驱向南,从公元199年一直到203年,荆州与交州的大战连绵不断,终于在公元203年(建安八年),当曹操与袁氏兄弟在河北鏖战之际,交州发生了内乱,交州牧张津被杀。刘表立即麻利地委派自己的属下赖恭做交州刺史,吴巨做苍梧太守。

    曹操远在河北,无力顾及如此遥远的所在,可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拉一个打一个便是最好的对策。你拉苍梧太守吴巨(在广西),我就拉交趾太守士燮(在越南)。事实上,这两伙势力的竞争一直持续到赤壁大战前夕,以至于当时的刘备还说要去苍梧投奔吴巨。

    西边、南边如此热络,对于东边、北边,刘表就只能采取防御政策了。东边的孙家不好惹,孙权多次征讨,终于结果了黄祖的性命,荆州的东大门江夏一度陷入危急;而北方的盟友张绣,最终也背叛了刘表,投向了曹操一方。

    事实上,当官渡大战前夕,刘表的所向曾备受天下人的关注。袁绍曾派出使者积极游说荆州,希望能获得他的支持。刘表笑着答应,实际上却没有派出一个兵北上。若是如此你索性投向曹操一方也就算了,偏偏他又不甘心。当时曾有不少人如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乃至他所倚重的智囊蒯越,都劝他投曹是最佳选择:“举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会厚待将军;如此便可以长享福祚,子孙晏然!”

    荆州士大夫一致如是说,刘表一时也不能拒绝,这便勉强派出韩嵩去许都,一探虚实。而这韩嵩归来之后,更是满口夸赞曹操一方的强盛与仁德,刘表便勃然大怒,一度要杀死韩嵩,这事实上也证明了刘表的真实想法,那就是割据一方做独立的诸侯。

    随后,刘备便出现在荆州北界,他自然是个失败者,可是也不妨称为一个成功的逃生者。以往他曾投靠或是对立的人,如陶谦、吕布、袁绍,俱已败亡,而他却依旧还在。似乎正印证了曹操的那句预言: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或许也正是因为意识到刘备不是一般人,刘表虽然对他很是厚待,却始终没有真正予以重用。这似乎是一种怀疑,觉得刘备这家伙不可靠,一旦势大可能要反抢荆州,所以只给他新野一县,兵不多、将不广。在刘表眼里,刘备的角色,事实上真的只是一条看门狗而已。

    正是因为这种想法,此后曹操屡次远征,刘备劝说刘表起兵北袭许都之际,刘表都只是“呵呵”而已。

    问题是,你不向曹操献好,又不对曹操用兵,你究竟是哪个意思呢?

    于是,在建安七年,刘表终于恩准刘备来了一次北伐,曹操派来抵挡他的将领则是夏侯惇、于禁与李典。这便是《三国演义》中的“火烧博望坡”事件,说此前累吃败仗的刘备得了诸葛亮做军师之后,立马气色一新,在博望坡如何巧用计谋打了有生以来难得的一个大胜仗。

    事实上,这一战并没有那么神奇,据说刘备的北伐军一遇强兵,便只能烧屯而逃。夏侯惇正准备一口气猛追过去,可当时在他手下任职的李典便说了,这刘玄德是个用兵的老手,一遇见我们就无缘无故撤退,这不符合他的

    风格啊,恐怕是有埋伏。你瞧瞧这南下的道路狭窄得很,路两边的草木又那么茂盛,刘玄德恐怕是要搞鬼啊!将军你不能追。

    夏侯惇是个老将了,显然经历过不少风云,可他似乎改不了鲁莽的脾气,加上素来就看不起刘备,说那个卖草鞋的家伙,能有什么兵法?于是让李典做留守,自己与于禁****。

    也确如李典所料,刘备果然设下了埋伏,一时间伏兵四出,夏侯惇很是吃亏,幸亏李典的后队未乱,赶紧来救,刘备这才徐徐撤退。

    打个小小埋伏,这种智慧,刘备也有,未必一定要诸葛亮来教。可问题就在于,博望坡之后,刘备便再无机会。刘表显然是意识到了此人的能力,加上某些荆州士大夫有纷纷向刘备靠拢的趋势,愈发引起了他的不安。

    此人可能会成为威胁,不可让他做大!暗地里,刘表如是想。

    于是,当曹操深入河北战局,刘备提议要乘虚而上之际,刘表便毫不犹豫地予以否决。以至于刘备不得不抚着髀肉叹息。

    数年后,刘备便三顾茅庐,请出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

    其实,诸葛亮隐居在荆州已许多年,刘备能听到他的“卧龙”之名,刘表显然也早已听说,只不过他不以为然而已。

    一个从山东落难至河南、湖北之间的普通士子,无非是多读几本书而已,居然给自己造势说什么“卧龙”,哈哈,他其实该去写武侠小说,做个“卧龙生”才是呢!

    而刘表既然不以诸葛亮为然,那么诸葛亮自然也不以刘表为意--在用人这一点上,刘表显然远不如曹操、孙权、刘备甚至是当初的袁绍。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隆中初对之际,诸葛亮便毫不掩饰地劝刘备要夺取荆州作为自己争天下的据点。

    老实说,刘备何尝没想到,可是在此时打荆州的主意,无疑是在自寻死路。一旦失败,不用说会被刘表当即咔嚓,就算一时得手,也必然会造成荆州的大分裂,反而为曹操南下制造更良好的时机。

    刘备是将诸葛亮作为一种储备人才而招纳的,不急于用于此时,留待将来合适时机再展翅高飞岂不是很好?

    可时局的变化,显然比刘备的估计要快出许多。刘表囚禁了韩嵩,这便意味着荆州问题无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那么就好办了,当河北局面基本稳定下来之后,曹操便决心南下,而且不往西不往东,就往你荆州来!

    哎呀,刘表你该如何是好?

    左思右想都没个主意的刘表,终于病倒了,且是一病不起--如此一来,谁来继承这荆州便成了令拥护者们牵肠挂肚的问题。

    这,本不是问题。按古人的宗法长幼理论,显然做大哥的刘琦更占优势,而且据说刘琦的相貌也比弟弟更像老爸,所以刘表一度很喜欢这个儿子,几乎就打算立他做接班人了。可谁叫他娶了后妻又生了小儿子呢?再坚强的防御也扛不住枕边风啊,结果便是刘表很快又改变了主意,更宠信小儿子刘琮。

    不过,刘表的这两个儿子,真和袁绍的儿子们差不多,都没太大的能耐。不论是谁接班,都无法改变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

    在刘表病危的这一刻,刘琦从江夏回到襄阳,说是探望老父。这显然是理所应

    当的,可是刘琮的拥护者们居然因为害怕他们父子相见后刘表说不定会因动情而改变主意,因此拒绝刘琦进见,以至于刘琦只能落泪而去--这实在是悲剧性的一幕!

    至于据传为王粲主笔的《汉末英雄记》则说,刘表到这个时候大概也想明白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不是能在战乱时代做老大的料,他想把荆州让给刘备,可是刘备再三推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刘备的推却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却是必然之举。因为此时的荆州士大夫,大部分还是要回归中央政府,甘愿跟着刘备割据一方的人很少。如果刘备此时接手,荆州也未必就会真的在他领导之下与曹操抗争。

    而这本《汉末英雄记》的主笔王粲,当时就在荆州,不久曹操南下,他便跟随刘琮一起归降了。

    这一仗,几乎可以说是曹操起兵以来最不费吹灰之力的一次。

    时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出兵是在秋季到来之初。

    “荆州的那些人,敢于逆抗的大概也只有刘备吧!”

    “恐怕刘备也未必敢抵抗,以丞相之天威,据吾看来,他多半会向南落荒而逃……”

    “刘备真是个不祥之人啊,他割据徐州,徐州便遭遇连绵战乱;他投奔袁绍,袁绍便兵败官渡;他投奔刘表,刘表便遭遇天谴。如此看来,恐怕是没有人愿意做下一个袁绍、刘表了!”

    确实,刘表在曹操出兵之际辞世而去,或许正是被曹操南下的消息刺激所致。而荆州城中,秘密商议的蔡瑁、张允等人,也很快商量出了对策,那便是投降,而且是不告诉刘备偷偷地投降。

    这显然是在算计刘备,因为无人告知,屯兵于樊城的刘备居然不知道曹操来了,更不晓得刘琮已经降了。许久之后,觉得不对劲的他派人向刘琮质问,才知道事情已然如此。一朝获悉,他再不能犹豫,唯有速度向荆州的中部重镇江陵撤退。

    据说,此时有大批不愿降曹的民众与军人投奔了刘备,以至于他的队伍异常庞大,而这也就意味着他的行进速度大为缓慢。

    而此时,正南下的曹操也在思虑刘备的动向。

    “刘备此时无非有两种选择,一是夺取襄阳,胁迫刘琮做垂死挣扎,但如此做法,就和莽夫无异,他不会冒这个险!”

    “第二种选择,则是退踞某处继续顽抗。这倒是符合刘备的脾气,问题是荆州哪一座城池最适合作为顽抗之所呢?”

    地图之上,曹操与众谋士左圈右画。

    “刘备一定会去江陵!”

    “为何?”

    “用兵首要之物,就是军粮与器械。江陵是荆州囤粮、械之要地,眼下刘备有人无粮、有兵无械,江陵自然是他所考虑的第一去处!”

    那么就简单了,派出机动部队,从襄阳疾驰而下,能否抢先刘备一步,夺取江陵,这便是荆州争夺战的胜负关键。

    思虑已定,曹操便遴选出五千最精干的骑兵,亲自率领,直线南下!

    这便是古代版的闪电战,卸去重装,只保留最简洁的武器装备,精兵加上快马,速度向南。

    一日疾行三百里,这便是史书的记载。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往后五百年,遭遇“安史之乱”的唐太子李亨,带着装备着“飞龙厩马”的大唐近卫骑兵,一

    夜跑了三百里,结果跑丢了一大半,剩下来不过几百人。

    但问题是,唐代的骑兵已然有了“中国靴子”马镫,使骑兵双手得以解放,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也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左劈右砍、挥洒自如。可在汉末,那是一个没有马镫的时代,曹操的骑兵坐在马鞍上,两脚悬空,他们必须双腿紧紧地夹住马身,双手紧紧地抓住马鬃,如此才能避免跌下马来。

    正是这样的五千骑兵,终于在当阳这个地方赶上了刘备的南撤大部队。

    刘备此时的目的地,是江陵。倘若他能甩脱跟随自己的众多百姓,快速遁入江陵城,而后依靠城中的粮草兵器储备,打一场长期的防御战,未必没有可能。

    可事实是刘备没有这么做,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没脑子,想不到曹操会这么玩儿命地追杀;二是心太善,即便考虑到曹操会追杀而至,可还是舍不下这些百姓。

    无论是哪一条,结果都是一样的,曹兵杀到,百姓遭殃,刘备并不庞大的部队,则顷刻崩盘!

    事实也正是如此。

    老实说,此时的曹魏骑兵真是有些跑累了,诸葛亮曾云:“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这话听上去貌似不错,可事实又如何呢?

    实际上,这就好比是一场马拉松赛跑,追逐者与被追逐者都是强弩之末,只不过看谁能坚持得更久而已。

    但经历严格训练的特种兵,显然要比逃难的百姓与残兵败卒这一组合更有力得多。

    结果就是刘备的大军一听说曹兵来了,登时如极致胀大的气球般瞬间崩溃,根本谈不上抵抗。刘备甚至连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都顾不上了,跟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瞬间闪人。

    所有辎重、人马,几乎都成了曹操的战利品。

    这其中,便有徐庶的老妈。当徐庶发现这一无情的事实之际,他无法像刘备****那样抛弃老妈,按照古人的价值观,老婆可以再娶、儿子可以再生,可老妈是唯此一个。所以,徐庶只能指着自己的胸膛与刘备告别:

    “原来打算和刘将军您共成王霸之业,可现如今丢了老妈,我的方寸皆乱,就请从此告别吧!”

    刘备此时也正忙着跑路,没空答应他。在大耳的眼中,一切皆是浮云。

    徐庶便一转身到了曹操处,后来在魏国做到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诸葛亮北伐之际,听说徐庶的官职居然只有这个,还大发感慨,说魏国的人才真是太多了呀,徐庶这样的人才竟然不受重用--《三国演义》中,将这段故事前移到了曹操南下之前,虚构了徐庶化名单福唱着歌儿到刘备那里求职以及用计破曹兵、最终被曹操以假书信骗至许都等诸多情节,实际上都是为了烘托此后诸葛亮的更加睿智--纯属虚构而已。

    徐庶的故事虽是虚构,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令曹操的追兵不敢接近的情节却是真的,赵子龙中途闪人去救阿斗的鏖战也是真的,一场拼死搏杀之后刘备终于得以脱离死地,与前来接应的刘琦军团会合,一块儿前往夏口也是真的。

    而在这个时候,曹操便不再以刘备为意,****,抵达江陵。可以说,此时的荆州,这棵树上待摘的果实,已然稳稳地在曹操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