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妙手仁医”教你做身体的自我调整
如果平时能够经常对身体做些自我调整,那么身体就会很大程度地减少颈肩腰腿痛、浑身无力、头晕目眩等亚健康状况的出现。我在微博和微信里都有全身各部位调整的视频,读者可以查看“妙手仁医”的置顶微博,也可以扫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进行查看。
——
足部和下肢的自我调整
功效
人体的重要支撑点就是双脚和下肢,可以说身体上所有的力量都最终落于这个区域。但现在很多人会因为穿高跟鞋、不良运动姿势甚至是久
站等各种原因,而导致双脚、下肢的疼痛,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功能障碍。这不但会改变身体自由舒展的姿态,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品质下降。因此,想要告别这些不适,平日里对于足部和下肢部位的自我调整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调整足部及下肢可以有效地调理气血循环不畅问题,从而改善肌肉紧张以及下肢疲劳。而且有效的自我调整还能帮助人体改善脚踝与髋关节的功能,进而使足部、下肢功能加强。
调整方法
对足部和下肢进行调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而且这对
于个人的时间安排没有硬性要求,只要平时有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使足部和下肢得到良好锻炼。基本的调整方法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1
脱去鞋袜,坐在床边,一条腿自然蜷起,放在另一条腿的大腿上,做一个跷二郎腿的姿势,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蜷起的这条腿的脚踝部位,找到酸痛点,稍加用力,按着这一点来回转动脚踝部位,从左向右再从右向左,坚持1分钟。旋转过程中可能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响声。
2
完成之后,再改由拇指和食指
对捏住脚踝向上一点儿的部位,然后继续旋转脚踝。转动1分钟便可以再换一个部位。同样的方式,最好将整个脚踝周围一圈能够活动的关节缝隙部分都捏1遍,分别进行旋转放松。
3
转完脚踝之后,将脚平放在椅面上,用大拇指沿着大脚趾与第二脚趾的骨缝进行来回的揉按,坚持30秒,再揉按第二、第三脚趾骨缝,第三、第四脚趾骨缝,依次后推。脚趾骨缝推完之后,要将脚后跟部位、脚底部位都推1遍。
4
脚踝调整完毕,平躺在床上,两腿并拢,两只脚并排
在一起,做从右向左的转动脚踝旋转,转30~50圈,再反向转动,同样转30~50圈即可。
5
然后再对髋关节进行刺激,先将左腿以髋关节为轴蜷起,由内向外旋转30次,再由外向内旋转30次,然后换另一条腿,重复刚刚的动作,这对改善久坐造成的下肢血液不通有非常好的作用。
蜷起右腿,直接用脚心踩在伸直的左腿大腿部位,由上向下推动,一直推到脚踝。正面、侧面,都尽量推到,推按30~50遍,再改推另一条腿,如此下肢很快就会感觉到温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