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仁宗之信任

    【原文】

    真宗时,或荐梅询可用者,上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时沆之没①,盖二十馀年矣。欧阳文忠公尝问苏子容曰:“宰相没二十年,能使人主追信其言,以何道②?”子容言:“独以无心,故尔。”轼因赞其语,且言:“陈执中俗吏耳,特以至公犹能取信主上,况如李公之才识,而济之无心耶!”时元佑三年兴龙节,赐宴尚书省,论

    此。是日③,又见王巩云其父仲仪言:“陈执中罢相,仁宗问:‘谁可代卿者?’执中举吴育,上即召赴阙。会乾元节侍宴,偶醉坐睡,忽惊顾拊床呼其从者。上愕然,即除西京留台。”以此观之,执中虽俗吏,亦可贤也。育之不相,命矣夫!然晚节有心疾,亦难大用,仁宗非弃材之主也④。

    【注释】

    ①没:去世。

    ②以何道:这是什么缘故

    ?

    ③是日:当日。

    ④仁宗非弃材之主也:并非是仁宗弃贤才于不用。

    【译文】

    真宗时,有人举荐梅询为可用之才。真宗道:“李沆曾经说他不是君子。”那时距离李沆去世也得有二十多年了。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曾经问苏子容(苏颂):“宰相李沆去世二十年,还能叫皇上追忆信任他的话,这是为什么?”子容答道:“只因他没有私心

    ,方能如此。”我很赞同这话,而且还附议道:“陈执中只是一名普通官吏,就因为特别廉洁奉公而能取得皇上信任。更何况李沆宰相那样又有才识又无私心的好官呢!”后来到元佑三年(1088)兴龙节时,皇上赐宴尚书省官员,说到这件事。那天,又见王巩转述他父亲王仲议曾经说道:“陈执中从相位退下来的时候,仁宗曾问他:‘谁能接

    掌您的相位?’陈执中推荐了吴育。皇上便立刻召了吴育补丞相之缺。待到乾元节时,众臣侍宴,吴育有些醉酒,坐着便睡着了,后来又突然惊醒,四顾呼唤随从。皇上愕然,随后就贬降吴育做了西京留台。”如此看来,陈执中虽只一介俗吏,却也有贤明之时。吴育没能称相,也实在是命了--年老有疾,确实难堪大用,却并非是仁宗埋没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