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庐山

    【原文】

    仆①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②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③来矣!”不觉作一绝云④:“芒鞋青竹杖⑤,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⑥。”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⑦。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⑧,初游⑨杳霭⑩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11,不觉失笑。旋12入开先寺13,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往来山南北十馀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14,又作一绝云15:“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注释】

    ①仆:我,自己。

    ②殆:几乎,近于。

    ③苏子瞻:指作者自己,苏轼。

    ④一绝:《苏轼诗集》里《初入庐山三首》(其三),根据文章,这应该是第一首。

    ⑤芒鞋:草制成的鞋。

    ⑥故侯:作者哂笑自指。

    ⑦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意思是青山如果没有素雅之美,就算是再高我也不会和它太亲近。

    ⑧清赏:绝美的观赏。

    ⑨初游:又为“神游”。

    ⑩杳霭:幽深高远的样子。

    11徐凝:中唐诗人。李白之诗:本文说的是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旋:随即,一会儿。

    13开先寺:原本为“开元寺”,但庐山没有开元寺,因此应为“开先寺”。

    14西林:西林寺。

    15又作一绝:写下《题西林壁》

    。

    16到处看山了不同:此句有“远近高低各不同”版本。

    【译文】

    我第一次进入庐山,那里的山谷奇异秀丽,是我平生从未见过的,对这些美景有些应接不暇,因此虽有感慨却不想作诗。之后见到山中的僧人和俗人,都说:“苏子瞻来这里了!”我不由得写了一首绝句:“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写好后又嘲笑起自己所言的谬误,接着又写了两首绝句:“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和“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那

    天有人把陈舜俞的《庐山记》寄给我,边走边看,看到其中所记的徐凝、李白的诗,不自觉失笑。接着去开先寺,主持和尚请我写首诗,于是写了一首绝句:“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我在庐山之南往来了十余天,认为这里的景色美到无法形容,要说最美的景致,应该算是漱玉亭、三峡桥,所以写了这两首诗。最后和总老一起游览西林寺,又写了一首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的庐山诗也就写到这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