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8
6.幽门螺杆菌检查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微氧细菌。也是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慢性胃炎和肠胃溃疡病。感染这种病菌后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
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的疾病有:小儿消化性溃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慢性胃炎、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
检查前注意事项:检查前一天晚餐吃少渣饮食,晚上休息好。检查的当日全天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
检查后注意事项:检查完毕后,保持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安静休息,且在半小时内禁止饮食。一般来说,
两个小时后,吞咽动作就会恢复自如。
要检测病人胃内存在的幽门螺杆菌,常用两种方法:胃镜采样和呼气采样。
胃镜采样可在患者需做胃镜检查时“搭车”采样,在活检采样时一起做显微镜检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如果为阳性,即可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这种方法灵敏度较高,结果也比较可靠。
呼气采样是近年来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具体方法可分为两种:14C呼气试验和13C呼气试验。前者费用较低,但存在放射线危害,儿童、孕妇、哺乳妇女和年迈体弱者应慎用。后者费用稍高,但无放射线危害,对人体无损害,而且检出率和符合率更高,各种年龄的患者都可采用该法。检查前受检者需空腹三个小时,在采样过程中,受检查者在半小时内服一颗胶囊,并先后呼三口气留取样本,就能十分准
确地检测出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呼气13C也是我临床中推荐给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7.腹部肠胃镜超声检查
用CT检查腹部也是医生经常用到的诊断腹部疾病的工具。对肠胃来说,CT检查会帮助医生更好地发现一些其他诊断工具不太容易发现的疾病,特别是对肿瘤的诊断。
需要进行肠胃镜超声检查的疾病有:消化性溃疡、消化系肿瘤、食管栓塞、十二指肠肿瘤等。
腹部CT检查可了解的疾病范围有:腹腔感染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脓肿等;还可以看到有没有结石、肠梗阻、肠穿孔等。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肠胃镜超声检查。如果病人患有胆囊结石、肾结石,或急性胰腺炎、肠梗阻、肠穿孔时,通常就不能检查。
检查前注意事项:饮食节制,检查前24小时禁食。扫描前一周不吃含金属的药物,不
做肠胃钡餐造影,扫描前两日少吃水果和蔬菜,饮食做到无渣、无油、无肉,扫描前4小时禁饮食。做腹部CT前20分钟喝水300~400毫升。做下腹部盆腔CT须在检查前一晚服泻药,次日清洁灌肠。如果以前做过腹部X线检查和CT检查,应将原来的检查报告一同带来。
检查后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两个小时内禁食、禁饮。检查后要在候诊室等15分钟后方能离开,这是为了防止因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等。回家后,最好沐浴更衣,多喝茶水,以利于排泄与防护。
CT检查肠胃疾病要喝2%的含碘对比剂水溶液,目的是让这种对比剂充盈整个肠腔,来防止肠腔积气在检查时捣乱,从而保证诊断效果。当检查者喝完对比剂后需要有一个等待的过程,待对比剂到达要检查部位的肠腔后才可进行CT检查
。
有时候,还要从静脉血管里注射高浓度对比剂,如非离子型造影剂,而后再进行CT扫描。这样会增加鉴别诊断的可靠性,使癌症、血管瘤、囊肿得以清晰地区分,为使区别更加明了,还要在注射完对比剂后10分钟再次进行CT扫描,相应地,检查时间也会较长,检查的费用也大相径庭。因此,CT检查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病情的需要。
8.胃电图检查
用皮肤表面电极放置在胃相应部位的腹壁上,经仪器记录的胃电活动的波形称为胃电图,对胃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需要进行胃电图检查的疾病有:慢性胃炎、小儿消化性溃疡、胃轻瘫综合征等。
检查前注意事项:检查前一天晚8点后禁食,一夜后于清晨进行检查,检查开始前48小时停用会影响胃肌电活动药物;注意排除电极及其他无线电波的干扰,不随身携带移动电子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