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

    不同人群肠胃病调养方案

    1岁以内宝宝肠胃状态及调理

    新生儿的肠胃是十分娇嫩的。而且,在出生后的头两个月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新生儿肠胃反应,在周岁前处于肠胃敏感期,很可能会出现胃口差、经常胀气、吐奶、便秘甚至腹泻。据不完全统计,约50%的新生儿在周岁前都出现了肠胃不适问题。

    当你发现宝宝大便的次数增加、水分增多,偶尔还会带有酸臭味,那就是腹泻了。如果便便又硬又小,或带有血迹,就有可能是便秘了,如果宝宝在拉便便时还哭闹那基本可以确信无疑。

    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黏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此外,因消化系统不完善,当宝宝吸入过多的空气后就会产生肠胃胀气。明显表现为握拳不放,双脚不停踢踹,很难入睡的现象。除了胀气外,还可能由于腹中有过多气体而腹痛。这时要及时帮宝宝拍嗝。如果是人工喂养,大约每喂150毫升牛奶拍嗝一次。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就在换另一边乳房喂奶时,进行拍嗝。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宝宝吸收消化,避免胀气等肠胃不适症状。

    此外,在最初数月内坚持母乳喂养本身也是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有效措施。因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

    1~3岁宝宝肠胃状态及调理

    1~3岁是宝宝重要的肠胃完善期。宝宝的饮食形态从流食、半流食,逐步换位固体食物,基本咀嚼锻炼已经完成。与此同时,肠胃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中。但幼儿的肠胃道内缺少很多有

    益菌,消化和吸收能力也较弱。

    在此时期内可以注意观察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这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

    父母还可以在逐渐增加和不断尝试各种食物的过程中来健全幼儿的肠胃功能。谷类、鱼肉、苹果、酸奶以及各种蔬菜,都是锻炼宝宝肠胃的好食物。它们能增加宝宝肠道糖类消化酶的含量,刺激肠道对蛋白质和肽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6岁(幼儿园期)儿童肠胃状态及调理

    4~6岁的幼儿生长发育渐趋平稳,无论体重还是身高都处于迅速生长中。虽然此时乳牙基本长齐,咀嚼食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好,胃的容积也不断扩大,消化吸收的能力正在向成人过渡,但消化系统还没有真正达到成熟的状态,胃黏膜薄而嫩,消化道壁的弹性较差,易于损伤。胃液酸度低,消化酶的含量也比成人少,肠胃道蠕动能力弱,消化食物的能力还不能完全与成人达到相同或接近的水平。

    鉴于这个年龄段的肠胃水平,建议给幼儿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过多的脂肪只会抑制胃液分泌和延长胃排空,使孩子丧失原来良好的食欲。

    这个时期就不要吃过分油腻的食物。吃饭荤素搭配,将主食、蔬菜和优质蛋白的比例达到基本的平衡,以保证各种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需要。

    小学生(7~12岁)肠胃状态及调理

    孩子上小学1~4年级,身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相对平稳的阶段,营养平衡即可。到了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时,身体进入生长突增期,个别孩子提前进入青春期,对营养要求较高。这个阶段孩子肠胃继续发育,趋于成

    熟。

    此时期的孩子可能会遇见的,或者说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一部分来自饮食,一部分来自心理。前者很容易被注意到,后者却常常被忽略。

    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孩子心理问题、不良情绪都可能引发消化系统障碍。每到开学或考试前,就会有小学生因腹痛或呕吐来就诊,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也找不到哪里有病变,这些都很有可能与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有关。

    家长如果发现小孩有反复腹痛、腹泻和呕吐的症状,不需要太紧张,应及早到医院接受正规检查,确定是否为功能性肠病,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反复治疗仍不见改善,可以考虑咨询心理医生。

    青春期(13~17岁)肠胃状态及调理

    青春期内,青少年的骨骼发育迅速,身体需要大量的钙。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应注意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类、虾皮、骨头等。此时孩子的肠胃状态已经趋于成年人相似水平,但也不能忽视对肠胃的养护,如果年纪轻轻就换上老胃病就得不偿失了。

    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同时也处于升学考试的时候,学习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生活方式不健康,因此而影响肠胃健康的也不在少数。青少年生长旺盛,热量的消耗很大,因此米、面等主食一定要多吃一些,以保证获得充足的热能。

    纤维素和果胶等膳食纤维不能被消化吸收,不会产生热量,但能够促进肠蠕动,所以长身体的青少年有必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

    女性孕产期肠胃状态及调理

    孕产期肠胃会随着妊娠进展而产生明显的变化。首先子宫增大,胃会向左上方推移,并不同

    程度地向右旋转。这种改变会导致胃部压力增大,此时,会有部分的孕妇感觉胃部有烧心似的不适。而且,因为受孕后人体内高水平的孕激素也对肠胃道受到刺激,平滑肌舒张抑制肠胃道运动。食道下端括约肌松弛和膈裂孔,可引起胃排空延迟和胃食管反流,导致胃部烧灼感以及嗳气。

    这里说的类似烧心样的不适其实就是“胃灼热”,想要应对此症状,首先应减少胃部食物反流到食道的次数以及停留的时间。比如,调整饮食,尽量做到少食多餐,使胃部不要过度膨胀。在睡觉时,尽量用枕头垫高头部15厘米,以防止发生逆流。

    孕妇体重若过重,应减少自身体重的增加,并避免食用高浓度糖分的食物或饮料。另外,禁止食用酸性食物或醋,这会使胃灼热加剧。如果孕妇有喝茶或咖啡的习惯,一定要克制,这会使食道括约肌松弛,并加剧胃酸的回流,亦应避免。

    女性更年期肠胃状态及调理

    更年期很容易导致肠胃出现不适。这些症状往往不是由于单纯的胃口问题引发,而是“更年期综合征”造成的交感神经紊乱。

    解决办法比较简单,可以适当调理饮食,比如适量食用猴头菇、山楂、生姜,以谷类为主,限制甜食,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应有一定数量的瘦肉、鱼类和蛋类等动物蛋白,适当补充豆制品,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这些饮食上的选取性调整有利于改善更年期肠胃不适。

    更年期女性还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并注意消化道系统的保健,从而减轻更年期肠胃紊乱症状。更年期女性尤其要注重口腔保健,因为如果牙齿不好,肠胃

    就会坏,肠胃如果不好,身体就会更加糟糕。

    老年人肠胃问题及调理

    50岁以后,人的肠胃和身体的其他系统一样都开始进入逐渐衰退的状态。

    从肠胃能力上说,有近一半的老年人都存在消化问题。上了年纪的老人之所以更容易受到消化困扰是因为肠胃运动放缓,食物通过结肠的时间延长了。大部分的老年人,大肠内容物要5天左右才能完全排空,如果是腿脚不便的老人,不经常运动的,这个过程会更长。另外,老年人由于肠道血管粥样硬化等原因,胃酸分泌也较年轻人要少一些,相应地,胃内细菌量也增多了。这些都说明,老年人是肠胃病的高发群体,老年人肠胃问题不容忽视。

    老年人肠胃护理有两个重点内容:一是饮食,二是运动。

    饮食上,给肠胃病人饮用的水必须是烧开后自然冷却的温开水。每天至少要喝8~10杯。这样是为了稀释血液,刺激肠胃道,以达到软化粪便、通大便的目的。多吃熟软的食物,这样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及肠道排泄,也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治疗,发挥最大的疗效。

    运动上,轻微肠胃病患者应当坚持每天早晚慢跑或散步,以促进肠胃道蠕动。早晚各做一次腹式呼吸,时间为15分钟,使小腹、腰背部有发热感觉。随着腹肌的起伏运动,胃和肠的活动量增大,消化功能也得到了增强。此外,还可以结合局部的揉腹运动。每天早晚及午睡后以两手相叠揉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100次。可促进腹腔血液循环,助消化、通肠胃,从而促使大便顺畅排泄。这些护理都有一个共同目的:辅助治疗,促进肠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