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常用穴位及手法

    中脘

    位置:肚脐正中直上4寸,或胃脘处。

    操作:用指腹按或用手掌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自中脘向上直推于喉下,或自喉往下推至中脘,称推中脘。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主治腹胀食积、呕吐泄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

    脐(神阙)

    位置:肚脐正中。

    操作:用手指摩或用手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指、中指两指抓肚脐并抖动脐部,亦称抖脐;用食指、

    中指、无名指三指搓摩脐腹部,称搓脐;自脐直推至耻骨联合上缘,称推下小腹。

    功效: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消食。主治腹胀、腹痛、食积、吐泻、便秘、疳积等症。

    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肋至天枢处。

    操作:孩子处于坐姿,家长用两手掌自孩子两肋下搓摩至天枢处,称搓摩胁肋。

    功效: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主治小儿食积、气逆所致的胸闷、腹胀等症。

    天突

    位置:胸骨

    切迹上缘,凹窝正中。

    操作:用中指端按或揉,按时中指端微屈,按要随孩子呼吸起落。

    功效: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呕。主治咳嗽、咳痰不爽、积食、小便不利、痰喘、呕吐等症。

    膻中

    位置:两**连线的中点。

    操作: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推向**,称分推膻中;用食指、中指自天突推到膻中,名推膻中。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沿胸骨上下摩擦,称擦膻中。

    功效: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主治胸闷、吐逆、咳喘、痰喘、呕吐、恶心等症。

    腹

    位置:腹部。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厌食等症。

    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左右各1个。

    操作: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提起,称拿肚角;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功效:止痛消

    食。主治腹痛、腹泻等症。

    天枢

    位置: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操作:孩子仰卧位,家长用食指、中指指端按揉两穴称揉天枢。

    功效:疏调大肠,理气消滞。主治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等症。

    丹田

    位置:小腹部,脐下2寸。

    操作:揉丹田或摩丹田。

    功效: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泌浊。主治腹痛、泄泻、脱肛、疝气、遗尿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