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

    宋濂

    送天台陈庭学序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①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②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③,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④。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注释】

    ①剑阁:指栈道,(栈道:指在悬崖峭壁靠木板铺成的道路),现位于四川东北大、小剑阁间,在古代是连接川、陕两地的交通要道。

    ②滟滪:江心突起的巨石,在中国四川省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峡口。

    ③仞:古时度量单位,每仞即现在的八尺。

    ④掉栗:发抖。

    【译文】

    西南最秀美的山水当属四川地区,堪称一道奇观。但是,四川与中原相隔数万里,中间又受到水、陆等多种阻隔,陆地上剑阁、栈道设障,水上瞿嵣峡、滟滪堆等让人堪忧。就算骑马前行,在竹林等险峻地形中奔波十几天,也没法看到峰顶。如果在顶处往下看,人们只会看到几万尺的幽深峭壁,谷底一望无际,让人感到害怕不已。要是选择水路,各种尖利礁石遍布江中,江水凶猛不已,多有变化的漩涡,只要稍微不慎离开航道,就会被撞碎,沉入江中成为鱼鳖的美食。前往四川的路途真的是太困难了!所以,只有做官的有钱人才能到此处游览;要不是满腹经纶的人,就算去了,也不会有任何收获;要不是身体强壮的人,到了那里,大多会在那里老死。这对于那些喜欢游览奇观的人来说,真是太遗憾了。

    天台陈君庭学①,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③,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⑤。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注释】

    ①天台:天台府,即现今浙江天台。

    ②中书左司掾:中书省设立的左司部门成员。在明代时,中书省设立了左右两司。

    ③照磨:管理文书总卷的官吏,属于指挥司下

    属。

    ④扬子云:扬雄 (公元前53—公元18),西汉辞赋家、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四川成都人。司马相如:四川成都人,西汉时期着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任三国蜀汉丞相一职。

    ⑤京师:这里指江苏南京市。

    【译文】

    陈庭学,浙江天台人,非常擅长作诗。他凭借中书左司掾一职位,多次跟大将奔赴战场,建立功绩,被升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经水路前往成都。成都既是四川重要场所,也是杨雄、司马相如、诸葛亮几人待过的地方。陈庭学依次游览了曾经英雄豪杰们留下的战争痕迹,历代文人们登临、喝酒对酌、吟诗颂歌的地方。每游览一个地方,他就会作诗表达内心感受,将景物以及世事变化记录下来,所以自从去了四川,他的诗歌有了很大的进步。三年后,按照惯例,庭学辞掉官职,回到家乡,和我在京师团聚。他的精神比以往更加饱满,说话也豪气不少,有了更加远大的志向,这或许是巴蜀的山水带来的吧。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①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②。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注释】

    ①圣主:即朱元璋。

    ②耄(mào):老。

    【译文】

    我内心真是非常惭愧。年少时,我曾立下志向要游遍天下,但是因未完成学业,所以一直没有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又遇到连日战乱,没有可去之地;到了现在,圣明的君主平定了天下,一片和谐,但我却老年力衰。我还能像庭学一样去四处游走吗?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①,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释】

    ①颜回、原宪: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译文】

    但我知道以前的贤士们,比如像孔子的学生,颜回、原宪,都是常年住在简陋的住所中,因为和人们很少来往,从而门户都被隐蔽在杂草中,即便如此,他们却依旧拥有充分的意气和志向,仿佛他们能将天地万物包揽于心。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还有什么比山水更吸引人吗?庭学你在回家之后,可以在这方面

    尝试一下,要是有收获,就跟我说一声,这样一来,我心中就不会有愧疚了。

    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①,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②,定鼎于兹③,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④,罔间朔南⑤,存神穆清⑥,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⑦,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⑧嘉名为“阅江”云。

    【注释】

    ①金陵:现在江苏南京。

    ②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③定鼎:据传,禹建造了九鼎,用来代表天下之士。在古代,鼎是定国宝物,放在国都,因此,常用定鼎来代表建都。

    ④暨(jì):至。

    ⑤罔间朔南:不分南北。

    ⑥穆清:指天。

    ⑦狮子山:晋时名卢龙山,明初,因其形似狻猊,改名为狮子山。山西控大江,有高屋建瓴之势,自古以来是南京西北部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

    ⑧锡:赐予。

    【译文】

    帝王在金陵建都,六朝至南唐,政权都是偏安于一边,因此无法适应此地山川所具备的王者之气。到我们的大明皇帝将都城建在此地,才与山川的王气相应。因此,在全国各地都遍布着王朝的声威,不管是南是北,皇上修身养性,用清和风气教化天下百姓,融天地于一身,即便是一次游玩或是娱乐,也能让后人效仿。在京城西北处,坐落着狮子山,卢龙山的道路一直蜿蜒到此处,彩虹般的长江将其横穿,在山下不断萦绕。因此地山水雄伟,皇上就命令在山顶建立高楼,将观景的乐趣和百姓一起分享,还将一个美丽的名字“阅江”赐予了它。

    登览之顷①,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②。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③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④,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⑤,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厄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⑥,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⑦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

    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注释】

    ①顷:短时间。

    ②轩露:显露。

    ③伟观:雄壮的景色。

    ④崇椒:高高的山顶。

    ⑤江汉之朝宗:《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意思是江汉等大川以海为宗。

    ⑥栉(zhì)风沐雨:形容四处奔波之辛苦。栉,梳理头发。

    ⑦覃:延。

    【译文】

    登上楼顶观览时,各种景象一一在眼前呈现,仿佛埋藏了数千年的秘密全部在那一瞬间显露出来。这些雄伟景观难道不是上天提前就安排好,专门等待那些一统天下的君王们将千秋万代展现出来的吗?天气晴朗的时候,皇帝亲自驾着马车过来,走上山顶,凭栏远望,肯定会触动心弦,陷入深思中。看到长江、汉江向东奔向大海;看到各地的诸侯们在京城相聚,禀奏政事;看到高深的城池,坚固的关隘,皇上肯定会感叹:“这美丽的江山,都是我当初顶着风雨,历经险阻,打败敌人,攻略城池才得到的。”从而想到整个华夏地区,地大物博,更要想尽办法将它保护好。皇上看到波涛滚滚的长江,看到来回无数的船只,看到接连不断的番国船只驶向帝都朝见,外国航船陆续来到京城,各国的使臣争相献上宝物,肯定会这样说:“这是我凭借恩泽将其感化,凭借威慑将其降服,慑服国内外才有了这副场景。”从而想到远在边缘的民族,正因遥远,才越想用温和的政策去安抚那些人民。看到长江岸上、原野之上,耕作的人民们皮肤被烈日烤灼,双脚被寒风吹裂,一年四季从不停歇;看到农民妇女们采摘桑叶,饲养蚕丝,到田地中送饭,勤苦的劳动,肯定会这样说:“这些人民都是靠我将他们从水火中救出来的,现在又让他们可以安详的睡在床铺上。”从而想到万千百姓,从而更加想要用尽办法使他们安居乐业。从上面诸多方面推断,皇上在阅江楼肯定会想到更多。臣下可以感受到皇上之所以要兴建这座高楼的原因是想调节情绪,触景抒情,所见所感全部都承载着治国思想,哪里只是用来观赏美景啊。

    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①;齐云、落星,非不高矣②,不过乐③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④,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⑤,委

    蛇七千余里而入海⑥,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⑦,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⑧。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注释】

    ①临春、结绮:二阁名。南朝陈后主所建的楼宇。

    ②齐云:楼阁名,也叫“古月华楼”。落星:楼阁名,三国时孙吴建立,现今在江苏江宁东北落星山。

    ③乐:动词,欣赏。

    ④一旋踵间:转身时间,形容时间飞快。踵,脚后跟。

    ⑤岷(mín)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省、甘肃省两省边境到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的龙门山。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古时误以为岷山是长江的发源地。

    ⑥委蛇(wēiyí):同“逶迤”,形容绵延不绝,弯弯曲曲。

    ⑦逢掖:宽袖之衣,古代儒者所服,因用作士人的代称。

    ⑧神禹疏凿之功:指夏禹治水之功。

    【译文】

    临春阁、结绮阁,辉煌华丽;齐云楼、落星楼,浩瀚伟岸,但它们都仅是演奏淫艳曲调,藏有燕赵美女之地,结果,转眼之间就繁华不再,国亡家破,让人感叹万千,对于这一点,我实在不知该如何作出评论。即便如此,长江从岷江发源,曲折绵延了七千多里才进入大海,波涛汹涌,六朝之时,它经常用来当作天然屏障,从而令此地得以安稳。现在国家统一,南北和谐,长江也成为平静的河流,而非是战争中的有力屏障了。这样的话,究竟是依靠什么力量呢?那些身穿宽大袖袍的读书人,凡是登上这座高楼来欣赏长江景观的,都应该想到皇上如天般的恩惠,没有边际,无法言说,这就和当年大禹凿开大山治水,将万民拯救于水火之中一般的雄伟功绩。想到这里,忠心于皇上,报答皇恩的心情,怎能不会油然而生呢?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①,勒诸贞珉②。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

    ①宵旰(ɡàn):即“宵衣旰食”,指勤于政务,早起晚食。

    ②贞珉:指碑石。

    【译文】

    臣下我实在是很迟钝,奉皇上圣旨写这篇《阅江楼记》。心中想着皇上为国家百姓日夜辛劳的功德,想把它篆刻在精致的石碑上。我没有说一句对风景、江山的赞美之词,因为害怕自己亵渎皇上盖建阅江楼的最初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