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传

    郑伯克段于鄢

    隐公元年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①。

    【注释】

    ①有徒众:有拥护自己的士兵和百姓。徒:步兵。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做到的意思。能做到什么呢?就是能做到杀人。为什么不直接说杀人呢?是因为共叔段拥有士兵和百姓。

    段,郑伯弟也①。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②,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注释】

    ①段:共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又称京城太叔;后来为夺王位叛逃到共国,改称共叔段。郑伯:即郑庄公窹生,武姜的儿子。

    ②目君:视为国君,称为国君。目:名此用作动词,视为。

    【译文】

    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呢?凡杀死太子和同母所生的弟弟的,都称为君,因为这里称他为君,所以知道共叔段是弟弟。共叔段是弟弟,可是不称他作弟弟;是公子可是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春秋》贬斥他的意思,是因为共叔段丧失了做公子、弟弟的道义。贬低共叔段,但是更加贬低郑伯。为什么更加贬斥郑伯呢?是因为郑伯蓄谋已久,最终达到了杀死共叔段

    的目的。

    于鄢,远也①,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②。

    【注释】

    ①鄢(yān):郑国邑名,在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

    ②贼:祸乱天下,以下犯上的人,这里指共叔段。亲亲:爱自己的亲属。

    【译文】

    “于鄢”是说共叔段被追击到很遥远的地方。这就如同说郑伯从他母亲怀里夺过共叔段来杀死他似的,所以更加贬斥他。既然这样,那么作为郑伯应该怎么办呢?慢慢地追赶逃跑的贼人,才是对亲人友爱亲善的正确做法啊。

    虞师晋师灭夏阳

    僖公三年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①。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②,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③。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④。

    【注释】

    ①重:重视。夏阳:虢邑名,是虞、虢边境的重要城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②虞:春秋时的小国,多为姬姓。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先:先导,引导。此指虞国因为借道给晋国通过,而使虢国的夏阳城处于危险的境地。

    ③主:首恶,主谋。

    ④虢(ɡuó):周初分封的小国家,共分为东、西、北三虢。东虢、西虢先被郑、秦两国攻灭,晋献公所伐为北虢。举:攻克,占领。

    【译文】

    不是国家而说它“灭亡”,是因为重视夏阳。虞国没有出动军队,《春秋》却说虞国的“军队”,为什么呢?因为虞国引导晋**队前来,所以不能不说它也出动了军队。为什么说虞国引导晋**队前来呢?因为它是夏阳灭亡的主谋。夏阳是虞国和虢国边境的重要城邑,灭掉了夏阳,虞、虢两国就都可以被攻取了。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①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②?”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③,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④。”公曰:“宫之奇存焉⑤,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⑥,达心则其言略,懦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⑧,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⑨。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注释】

    ①主:主谋。荀息:晋献公最亲信的大夫,食邑于荀,亦称荀叔。

    ②屈:春秋时的邑名,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以马闻名。乘(shèng):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这里专指马。垂棘:晋

    地名,在今山西省潞城县北,出产美玉。

    ③中府:宫内收藏财宝的仓库。外府:宫外仓库。

    ④中厩:宫内的马厩。

    ⑤宫之奇:虞国大夫。

    ⑥达心:心里明白。少长:从小一起长大。

    ⑦懦:软弱不强。

    ⑧玩好:喜爱的玩赏的东西。

    ⑨知:同“智”,智慧,智力。

    【译文】

    说虞国是灭掉夏阳的主谋,为什么呢?晋献公想要讨伐虢国,荀息说:“为什么君主不用北屈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向虞国借路呢?”献公说:“这些是晋国的宝物。如果虞国接受了我的礼物,又不借道给我,那能拿它怎么样?”荀息说:“这些东西是小国用来侍奉大国的。它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又借路给我们,那不过是我们把美玉从宫内的府库中拿出来藏在宫外的府库里,把骏马从宫内的马棚中牵出来放置在宫外的马厩里。”晋献公说:“宫之奇在虞国任职,一定不会让他们国君接受礼物的。”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心里明白通达但是性情怯懦,他又是从小和国君一起长大的。心里通达明白,他的言语就简略;性情怯懦,他就不能极力劝谏;从小和国君一起长大,虞君就不重视他。况且,那些玩物、宝贝就放在自己面前,灾祸却要在一个国家灭亡之后才显现

    ,这是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的。我料定虞国国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晋献公于是就向虞国借路,去**虢国。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①?”挈其妻子以奔曹②。

    【注释】

    ①其斯之谓与:说的就是这两国的关系吧。

    ②挈(qiè):带领。曹:春秋时的小国,西周时封为姬姓,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

    【译文】

    宫之奇劝谏说:“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而赠送的礼物十分厚重,一定会对虞国不利。”虞公不听,接受了晋国的礼物,并且借路给晋国。宫之奇又进谏说:“谚语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寒冷。’大概说的就是虢国和虞国的关系吧!”虞公不听,宫之奇就带领自己的妻子儿女逃到曹国去了。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①。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②。”

    【注释】

    ①五年:鲁僖公五年。

    ②马齿:通过马的牙齿可以看出它的年龄。加长:增长,增加。

    【译文】

    晋献公灭掉虢国,鲁僖公五年的时候,又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骏马、捧着美玉,走到晋献公面前说:“美玉还是这个样子,而马却已经变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