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原文】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汝未能无心,但能持①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注释】
①持:念,这里指念准提咒。
【译文】
“修身以俟之”是孟子说的,这是积德的事,祷告的事。说起修,即是就算身上有一点点过错,都应该去医治,并舍去。说起俟,就是就算只有一点点杂念,一点点恶意都要完全斩草除根,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就已经到了先天止念的境界了,那就是这个世界上真正有用的学问。平常时一般人的行为,都是根据念头转的,凡是有心而为的事,不能算是自然,不着痕迹。要是你还不能做到不动念头的话,就要一直念准提咒,不去记所念遍数,一直念,不间断,一直到滚瓜烂熟,尽管自己在念,也没有感觉,就算口中不念,心里也在念,到了那时心里就不存在杂念了,则念什么咒都能应验了。
【原文】
余初号学海,是①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②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③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注释】
①是:这,这个,这里指这天。
②前日:从前的日子。
③暗室屋漏:即无人能看见的私人场所。
【译文】
我一开始称号为学海,不过从那日起,我就改为了了凡;因为,我已经参悟了立命的学问,不想跟凡夫俗子混为一谈。自此,每天都很小心谨慎,自己也发现自己变了不少。我原本每天晕晕乎乎,放任自己;如今,变得谦虚谨慎,战战兢兢。就算在无人看见的私人场所,我也担心会得罪鬼神;遇上那些不喜欢我,甚至污蔑我的,我也能泰然处之。
【原文】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
,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①中式矣。然行义未纯,检身②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③。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注释】
①秋闱:也称秋试。明清时乡试每隔三年的八月间在各省省城举行,因其时值秋季而得名。闱,考场的意思。
②检身:约束检点自己。
③放逸:放纵,不修善法。
【译文】
次年,我前去礼部考试。孔先生算出我会考到第三名,而谁知我却考了第一名,孔先生已经开始失算了。但是,我的内心却不够纯正,自省的时候发现还是有很多过失。例如,看到需要行善的地方,我虽然会行善,但是还不够勇敢;或者救人的时候,还是会心存怀疑;或者有时候做好事的时候感到很勉强,并且说了一些不好的话;有时清醒时还可以克制自己,酒醉后就放纵自己。将功抵过,时常感觉浪费时间,虚度时光。
【原文】
自己巳岁发愿①,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注释】
①发愿:起誓。
【译文】
我在己巳年的时候许下诺言,要做三千件好事;等到己卯年,历经十多年,这三千件好事才做完。
【原文】
时方从①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庚辰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启。
【注释】
①从:跟随,跟着。
【译文】
那时,我刚刚跟着李渐庵一起回到关内,没能来得及去还愿。庚辰年,我回到南边,才邀请性空、慧空这两位得道高僧,在东塔禅堂进行了还愿。而此时,我又开始期盼能有一个孩子,就又许下了做三千件好事的誓言。辛巳年,我的儿子降生了,取名为天启。
【原文】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①,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或②施食贫人,或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③,就家庭回向。
【注释】
①书:
名词活用作动词,书写。②或:有时候。
③辈:等,类(指人)。
【译文】
我每次做了一件好事,都会立刻用笔记下来;你母亲不识字,所以每次做了好事,就用鹅毛管,在日历上圈个红圈。有时候我们给贫苦群众送食物,有时候则是买一些小动物进行放生,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圈十几个红圈呢!到了癸未年八月,我们已经做了三千件好事了,就又请来性空等高僧,在家里进行还愿。
【原文】
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授①宝坻知县。
【注释】
①授:任命,授予。
【译文】
同年的九月十三日,我再次祈祷能够考中进士,并许下誓言,要做一万件好事。丙戌年,我果真考上了进士,并被任命为宝坻知县。
【原文】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①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②赵阅道焚香告帝。
【注释】
①案:桌子,桌案。②效:效仿。
【译文】
我准备了一本有空格的本子,并命名为《治心篇》。每天清晨起床,审理案件的时候,就让家里人把这本小本子交给门役看,并放置在桌面上。每天所做的好坏事,事无巨细,都要详细记录下来。夜里,我就在庭院里摆好桌子,学着赵阅道,烧香向天帝祷告。
【原文】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①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
【注释】
①颦蹙:皱紧眉头。
【译文】
你母亲看到我做的好事不够多,就总是皱眉问我:“我原来在家里,帮着你做那些好事,所以很快能做完三千件好事,现在你又许下了一万件好事,在衙门里又没什么好事可做的,什么时候才能功德圆满呢?”结果晚上,我睡觉的时候,就梦到了一个神仙。我向他倾吐了这一万件好事不容易完成的原因,天神说:“单单
你作为知县,能够减少百姓赋税,这一件就可以抵得过一万件好事了。”
【原文】
盖①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②,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适③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
【注释】
①盖:原本。
②区处:处理,筹划安排。
③适:恰好那时。
【译文】
原来宝坻县的田,是按照一亩征收两分三厘七毫的比例征收税费的,我进行了统筹安排,将税费降到一分四厘六毫。这件事倒是真实存在的,我心里又是惊讶又是疑惑。那时恰逢幻余禅师从五台山前来,于是我将这个梦说给禅师听,并问他,此事的可信度。幻余禅师说:“做好事要出于真心,而非弄虚作假,这样,一个善行就可以抵得过万善了。况且你在整个县里进行税费缩减,岂不是万民都能得到这样的恩惠。”于是,我马上捐出了我的饷银,并请禅师在五台山替一万个斋僧为我还愿。
【原文】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①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②,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注释】
①是岁:这一年。②谌:信任。
【译文】
孔先生帮我算出了我五十三岁那年会有厄运。我没有进行祷告,可是等到这一年到来,我竟没有遭受任何厄运,如今已经六十九岁了。《书经》提起过:“天道是很难相信的,人的命理也没有定数的。”又说:“只有命数是不能用常理推测的。”这些都不是骗人的。我这才明白,那些说无论福和祸都是自己求取的那些人都是圣贤之士;只有那些世俗的人才会说福祸皆有天注定。
【原文】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①,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
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注释】
①荣显:荣华富贵显达。
【译文】
你的命,不知道究竟如何?即使命中有富贵荣华之象,也要当成落魄那样来考虑;就算面对着顺利,也要做好不顺利的打算;就算目前衣食无忧,也要时时想着要是穷困窘迫怎么办;就算现在人们对你很敬重,也要谦虚谨慎;就算家族显赫,德高望重,也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来看;就算自己学识还算不错,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学识还太浅薄。
【原文】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①;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②。
【注释】
①愆:过错,做得不好的地方。
②闲:阻止,限制。
【译文】
往远了说,要想着弘扬祖上的良好德行,往近了说,要替父母掩盖好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往上说,要想着回报祖国的恩惠;往下讲,要为自己一家谋取福利。说起对外,要急人所急,为他人着想;对内的话,要限制好自己的邪恶思想。
【原文】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①;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②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注释】
①是:正确的。
②熟玩:认真钻研。
【译文】
做人必须要每天都能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且每天都进行改错。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一日都是安逸地自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如果一天没有进行改错,就少了一天进步的机会;天底下聪明伶俐的人很多,但是,很多人却不肯静心修德,不肯用功去拼搏事业;就因为“顺应”这两个字而耽搁了自己一辈子。云谷禅师说的很多关于立命的言论,确实是到达了精、深、真的极致,希望你能认真地研究,并努力执行,不要让自己白白浪费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