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原文】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①,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注释】
①:包荒:包涵、宽容的意思,指拓开心量、包容一切。
【译文】
云谷禅师说:“不单单是功名不该得到,其实不该得到的多着呢。就例如,拥有千金家产的人,一定是值得千金的人;拥有百金家产的人,一定是值得百金的人;饿死的人,必定是得饿死的人;上天只是根据那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定他的命数罢了,哪里曾胡乱加载过什么。就像生儿育女这件事,拥有百世功德的人,一定能保证有百世儿孙;有十世功德的人,一定能保证有十世儿孙;只有两三世功德的人,一定有两三世子孙传承;至于那些
断子绝孙的,是因为他们的德行特别浅薄。如今,既然你知道自己的过错了,也知道为什么不得功名,不得儿女了,那就快点改正吧。一定要积德、包容、和气,并且珍视自己的精气神。原来的所有,就像昨天,已经过了,以后的所有,就如今天,刚出现。做到如此,就相当于你又重生了一次,拥有了仁义道德的新生命了。”
【原文】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①。《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②,自求多福。’”
【注释】
①格天:感天动地。
②配命:依照天命行事。
【译文】
“我们这样的血肉躯体,都有命数;那些仁义道德的生命,又怎么可能不感天动地呢?《太甲》里面有过这么一段话:如果是天灾还是可以躲避的,但是要是由于自己作孽导致的报应,是不可能躲得了的。《诗经》上也说:人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违逆天命,要自己为自己增加福祉。”
【原文】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也;汝今扩充德性①,力行善事,多积阴德②,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注释】
①德性:仁义道德。②阴德:暗中做好事。
【译文】
“孔先生算出你不能得到功名,也不能有孩子,这是天作孽,还是可以改变;你现在开始扩充自己的道德仁义,尽力去做好事,积攒阴德,是你自己为自己累积的福祉,怎么能够不乐享其成呢?”
【原文】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①,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②。’汝信得及否?”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注释】
①常:规律,常规。
②庆余:快乐和富余。
【译文】
“《易经》也是帮助那些德高的人谋算的,教他们求得吉祥,避开灾难。如果天命是不可违的,那么怎么去追求吉祥以及避免灾难呢?《易经》开篇的第一章写的就是:总是做好事的家庭,一定是有快乐和富余的;你能够相信这样的理论吗?”我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向他拜谢,感谢他赐教。
【原文】
因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②,先求登科③;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注释】
①因:于是。
②疏:上疏,疏通上下。
③登科:考取功名。
【译文】
于是我在佛前,将自
己之前的一些过错,事无巨细都说了出来;并撰写成文,先祈求考取功名,立下誓言,要做三千件好事,感谢天地祖宗给我的恩惠。
【原文】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①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注释】
①令:让,命令。
【译文】
云谷禅师把功过格交给我,让我每天登记自己所做的事情。做了善事就记下加数,做了坏事就记下减数,并且教我念准提咒,希望让我的祷告能够灵验。
【原文】
语余曰:“符箓①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②。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
【注释】
①符箓:指的是道家的符咒。②开基:开创,开始。
【译文】
云谷禅师又告诉我:“道家写符咒的人说过:如果不会画符的话,会被鬼神嘲笑的。画符也有其相应的秘籍,那就是不去动念头罢了。每次画符的时候,心里要没有一丝杂念,无论好坏的念头都不去想。直到心里不起一丝涟漪,不动任何念头了,在纸上用笔点一个点,这就是混沌开基
了。从这一个点开始,一口气画下来,没有任何杂念,那么这张符咒就能够灵验了。”
【原文】
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①。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②寿不贰。”夫夭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注释】
①感格:感觉,思考。
②夭:短命。
【译文】
但凡向上天祈祷,都要不起一丝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上天的眷顾。孟子在说起立命的时候,有这样的说法:长寿和短命是没有差别的。明明就是两个相反的东西怎么会没有差别呢?要知道,当你不再乱想时,哪里还能分得出什么是短命什么是长寿呢?再细化下来,无论是知识丰富还是贫乏都要看作没有差别,如此一来可以分化为贫富的命运;无论贫穷还是通达都看作没有区别,如此一来就可以分化为贵贱的命运;无论长寿还是短命都不去思考差异,就可以改变生死命运。人生在世,只有生死才是最重要的,即长寿和短命,那么所有旦夕祸福都是应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