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玉器

    “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不琢,不成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树临风”“亭亭玉立”……古代中国人对于玉的认识,往往是从这些词语开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玉文化有别于矿物学上的玉文化。在汉代着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玉被解释为“石之美兼五德者”。也就是说,古代中国人认为,所谓玉乃是指具有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这五种特质的美石。因此,我国玉文化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

    我国制作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悠久,到现在已经八千多年了。直到现在,玉器仍然是人们争相收藏和把玩的珍品。

    玉的分类

    玉在矿物学上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种。所谓软玉,其实是相对于硬玉(即翡翠)而言的。

    我国是软玉的主要产地之一,新疆和田出产的软玉质地细腻,韧性好,具有油脂光泽,被称为“和田玉”,并于2003年被定为“中国国玉”。我国和田软玉按颜色又可以分为羊脂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

    软玉又被称为真玉,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用玉以软玉为主。除和田外,陕西蓝田、青海、河南南阳等地也生产软玉。

    硬玉又被称为翡翠,开发利用的时间要远远晚于软玉。据史籍记载,翡翠直到明朝才开采利用。翡翠质地优良,光彩夺目,但一直到了清代才逐渐受到重视,渐渐成为近代玉石品种中的上品。

    下面拟对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翡翠,以及孔雀石和玛瑙进行简单介绍。

    四大名玉

    我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及辽宁岫岩的岫玉。

    玉的历史悠久,在《史记》《汉书》《新唐书》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大诗人就写下了赞美的诗句——“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在诗人的眼中,服用和田玉(古人认为玉可以磨成粉入药)之后,就能与天地同寿日月齐光,可见其质地之优良。

    和田玉产自号称“万山之祖”的昆仑

    山中,自开采以来就备受青睐。我国历史上很多着名玉雕的原料都是用和田玉制作的。如现存北京故宫的着名玉件大禹治水,重达***0公斤,为历史之最,原材料就是和田玉。

    和田玉因为产自昆仑山,又被称为昆仑玉。和田玉种类繁多,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多个品种。在这些品种中,当地人认为“白羊如脂,黄如熟栗,红如鸡冠,黑如点漆”是玉中的上品,而白玉更是上品中的上品。

    和田玉的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其透闪石含量极高,一般在95%以上,其中白玉为99%,青白玉为98%,青玉为97%,为世界之最。它杂质矿物极少,一般为1%~3%,多在1%左右。因为良好的质地,和田玉具有细腻温润,硬度较大,韧度大,颜色纯正,敲击可发出悦耳声音等特点。

    独山玉也被称为南阳玉或河南玉,因为产地位于河南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而得名。独山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硬度高,可以和翡翠媲美,有“南阳翡翠”的美誉。独山玉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用于玉雕的上好原料。

    独山玉开采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墓葬和殷商时期的妇好墓陪葬品中都有发现。据文字记载,独山玉在汉代时期便开始大规模开采。现在的独山上还有上千个古代采玉的矿坑,可见独山玉开采历史的悠久和规模之大。现存于北京北海公园的渎山大玉海就是用独山玉制作而成的,在独山玉材质的所有作品中最为着名。

    该作品是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大宴群臣命玉雕名匠雕琢而成,其用途主要是装酒。渎山大玉海直径达135~182厘米,高70厘米,周长493厘米,呈椭圆形,里面空心。作品外部有很多栩栩如生的浮雕,有蛟龙、海马、海猪、海鹿、海犀、海螺、飞鱼、青蛙等动物,还有兔首鱼身的奇异禽兽,艺术价值极高。渎山大玉海用大块玉历时15年雕琢而成,重达3500公斤,可以装酒30多担,世所罕见。

    绿松石又被称为土耳其玉,其英文名称为turquoise。据相关资料介绍,土耳其并不生产绿松石,因为古代波斯出产的绿松石经土耳其运往欧洲,

    人们误以为其产于土耳其而得名。绿松石一直深受古今中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尤其是***的喜爱。我国藏族和蒙古族人民也很喜欢绿松石。

    古代绿松石主要产自埃及和伊朗,现在的主产地位于新墨西哥,不过质量上乘的绿松石仍然来自伊朗。绿松石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它多呈蔚蓝色(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绿色或带蓝的苍白色。绿松石大多不透明,因此以纯天蓝色,且质地纯净、细密、坚实有光泽者最佳。

    绿松石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它就和青玉、玛瑙等玉石一起作为装饰品使用。古代绿松石主要产自湖北西北部,现在陕西、新疆等地都有发现。

    岫玉驰名中外,因主要产地位于辽宁岫岩而得名。岫玉质地细腻,晶莹剔透,颜色多样,一直深受欢迎。

    岫玉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外观呈青绿色或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至油脂光泽,其硬度为3.5~5度。商代妇好墓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岫岩瓦沟矿产铀玉相近。瓦沟矿岫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是我国目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岫玉质地好,产量大,因此在我国四大名玉中用料最多。不过,岫玉硬度比较低,所制作的玉器在擦拭过程中可能会因磨损而丧失原有的光泽,不像翡翠越擦越亮,因此通常用来制作对玉硬度要求较低的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摆件。

    翡翠

    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是介于宝石和玉石之间的珍品,庄重典雅,温润细腻,深受人们喜爱。

    据文献记载,翡翠最重要的出产地是缅甸乌龙江,该地在13世纪时就开始在河中开采砂矿,不过一直到了1871年才发现原生翡翠矿。除了缅甸外,还有哈萨克斯坦和美国等少数国家出产翡翠,但其质量和数量都无法和缅甸相提并论。

    翡翠在我国古代是两种鸟的名字:翡,赤羽雀;翠,绿羽雀。这两种鸟的羽毛特别漂亮,古人就常用来制成首饰。到缅甸发现原生翡翠矿后,翡翠才成为硬玉的专称。翡翠是一种翠绿色的硬玉,是以辉石类矿物为主和少量闪石、长石类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翡翠颜色多样,从翠绿、苹果绿到白、红都有,

    红色的叫作翡,绿色的叫作翠。好的翡翠有珍珠和玻璃一样的光泽,质地从透明到半透明,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因此深受玉雕界的喜爱。

    翡翠在清代以后大量从缅甸进贡,并逐渐在皇宫中风靡开来。到了清代中后期,皇帝、皇后、嫔妃,甚至一般的宫女使用的碗筷、盆盂、盒子等日用品大多用翡翠制作而成。乾隆年间制作的翡翠龙纹杯盘驰名中外,是托杯中的精品。该杯盘制作所使用的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呈丝絮状,杯和盘上又有暗红色,两侧各有一龙形杯耳,杯身上的纹饰尤为精美。

    玛瑙

    在希腊****中,爱和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熟睡时,闪闪发光的指甲被她的儿子爱神厄洛斯偷偷剪了下来,并随身携带飞上了天空。厄洛斯在空中不小心把指甲弄掉了,指甲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这种石头就是玛瑙。

    不仅西方,东方也有很多关于玛瑙的美好传说。宋代《太平广记》记载,“玛瑙,鬼血所化也”,可见其不无奇诡之处。许多人认为拥有玛瑙可以强化自己和恋人之间的爱情,因此在东西方都受到追捧。

    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先民就开始将玛瑙当作饰品来使用了。考古出土的殷商墓葬中,常常会发现成串的玛瑙珠。我国古籍中关于玛瑙的记载很多。在汉代以前的史书中,玛瑙被称为“琼玉”或“赤玉”。玛瑙一词来源于佛经,其梵语为“阿斯玛加波”,意为“玛瑙”,可见其是佛教传入我国后才由琼玉或赤玉改称“玛瑙”的。

    玛瑙是自然界中分布较广、质地坚韧、色泽艳丽、纹饰美观的玉石之一,俗语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主要产于火山岩裂隙及空洞中,也产于沉积岩层中。世界最着名的产地有印度、巴西等地。我国玛瑙产地分布很广泛,几乎各省都有,主要有黑龙江、辽宁、湖北等地区。我国南京雨花台出产的雨花石就是玛瑙的一种,只不过质地稍差而已。

    辽宁阜新是我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和加工地,玛瑙资源质地优良,储量丰富,占全国储量的50%以上。阜新出产的玛瑙不仅色泽丰富,纹理瑰丽,品种齐全,而且还出产极为珍贵的水胆玛瑙。阜新玛瑙加工业也非常发达,其作品连续几年获得全国宝玉石器

    界“天工奖”。

    玛瑙的用途非常广泛,除了可以加工成工艺品之外,还能制成研磨工具和仪表轴承等。此外,玛瑙还有巨大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曾有记载。据说,玛瑙可以防止感冒、风寒及冻伤,而身上经常发热、发烫,包括手汗、手热的人,长期接触玛瑙,症状就能得到缓解。

    古代玉器的鉴定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考古文化的兴起,玉器日益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如何在收藏玉器的时候不致被骗呢?编者拟向读者介绍几种鉴定古玉的方法。

    俗话说,玉不离身,一块上好的玉,携带久了,便会倍增光泽。因此,如果玉器成为陪葬品,其价值便要打折扣了。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收藏古玉,更多是因为其背后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一般来说,古代玉器可以从观察腐蚀,闻气味,辨别玉料、纹饰、质地等几个方面来鉴定。

    一、观察腐蚀

    玉器入土之后,可能会在墓葬中保存上千年,受周围阴冷环境的影响,肯定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受到腐蚀的玉器通常有以下特征:腐蚀较轻的,一般质地比较好,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才能看到表面呈现的微小斑点;腐蚀较严重的,质地一般不好,或者埋藏在地下的时间太久,用手抚摸会有明显的凹凸感。

    二、闻气味

    古代玉器因为埋藏环境不同,气味也不同,不过大多带有墓葬味和泥土味。埋藏得越久,气味就越浓。一般玉器在土里埋一段时间也会有气味,这个时候怎么辨别呢?埋藏很久的玉器,用水冲洗后,其味道反而更大,而埋藏时间很短的玉器,其泥土味则会被冲淡,造假无疑。

    三、玉料辨别

    一般来说,每个时代的玉器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某个时代的玉器就很容易仿制。当无法辨别风格的时候,便要看其玉料。如果用的是上好玉料,其本身的价值就不言而喻,假不假已经无所谓了。

    四、玉质鉴定

    玉质坚硬,化学性能稳定,不会轻易发生变化。不过,玉入土千百年之后,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还是会慢慢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光泽与色彩,出现斑纹、钙化和石化等现象。如果是上好的玉器,可以用布不停地摩擦,然后上蜡,再接着摩擦,短期内就能看到原先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