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着名的武术家

    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武术造就了众多技艺高超的武术家,同时,这些武术家又反过来促进、丰富了我国的武术。这些武术家有的刻苦钻研,开创了一门技艺,成为一代宗师,如将太极拳发扬光大的杨露禅;有的将一身本领用来报效国家,如大刀王五和南北大侠杜心五……

    杨露禅与太极拳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太极拳由一代宗师张三丰所创,并由其徒孙张无忌发扬光大。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太极拳一直到了清朝才出现,其发源地也并不是武当山,而是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变化、中医经络学、导引术和吐纳术而成,具有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特点,在我国的影响非常巨大。

    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但原来习用的人很少。是谁将它在全国推广开来的呢?这不得不说到清末一代武术宗师杨露禅。

    杨露禅出生在一贫寒的家庭,年幼时就喜欢舞刀弄枪。听说陈式太极拳的名声后,他只身来到陈家沟。陈家是武术世家,规定太极拳概不外传。无奈,杨露禅就只好在陈氏族人陈德瑚家打工。当时,陈家的族长是陈氏第14代孙陈长兴,他在太极拳方面的造诣很深。相传,他一次去看戏时,人群出现骚乱,一个抱小孩的妇女被撞倒在地,眼看就要被踩死。这一危急关头,陈长兴双臂一伸,将滚滚人流挡住,而自己纹丝不动。那对母子得救,而陈长兴也得到了“牌位先生”(因为他当时像一个牌位一样纹丝不动)的美誉。干活之余,杨露禅就偷偷看陈长兴给弟子们教拳,暗中学习。两年之后的一天夜里,陈长兴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他。仔细询问之后,发现他是陈德瑚家的长工,来到这里,就是想要学习太极拳。陈长兴被他的诚意打动了,就打破太极拳不传外人的规矩,收他为徒。

    杨露禅跟随陈长兴学习太极拳18年,尽得真传,之后离开陈家沟到了北京,凭自己一身武艺在瑞王府当了拳师。因为他技艺超群,前来与他比武的人,都败在他的拳下,人们便送了他一个“杨无敌”的绰号。杨露禅因此声名大震。之后,很多清朝的王公贵族都纷纷前来拜他为师,学习太极拳。一时之间,学习太极拳成为上流社会的风尚。为了让这些王公贵族学起来方便,杨露禅对陈氏太极拳进行了改造,将一些刚猛和高难度的动作删去,开创了舒展大方,以柔为主,柔中有刚的杨式太极。这一改造,让无论是年轻力壮,还是年老体

    衰的人都能够学习,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此后,杨氏太极拳便在全国广泛传播开来。

    “中华第一保镖”杜心五

    杜心五是我国民国时期着名的武术家,曾做过*****先生的贴身保镖,因此有“中华第一保镖”的美誉。 又因为杜心五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人又喜欢行侠仗义,人们也尊称他为“南北大侠”。

    杜心五原名杜慎愧,心五是他的字,湖南慈利县人。杜心五从小就热爱武术,练得一身好本领,每到一处都会背着一个木牌拜师:“小子不才,诚心求师。惟须比试,能胜余者,千金礼聘,决不食言。”(我杜心五没什么本领,因此想找个好老师。只要跟我比武,并能胜过我的,我就送给他千金,拜为老师,决不食言。)来找他比试的人很多,但都不是他的对手。他的朋友给他推荐了一个姓徐的老者,杜心五见这个人身材矮小,就没放在眼里。过招之后,才发现徐老者果然不是一般人。仔细交谈后,才知道徐老者是四川人,年轻的时候拜武当道人徐清虚学习武艺,并钻研少林功夫,将两家功夫的精粹集于一身,创造出变化多端的上乘功夫。从此之后,杜心五虚心跟随他学习,武艺大进。

    杜心五和民国初期着名政治家宋教仁是好朋友,并通过宋的引荐结识***,成为***的贴身保镖。杜心五做保镖和别人不一样,他不是时时刻刻跟在***身边,而是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一点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的耳朵和眼睛。一次***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开会,有三个清政府派来的刺客想要行刺,被杜心五及时制止。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身亡。这件事对杜心五造成很大的刺激,他愤而辞职,流落江湖,成了上海青红两帮的“双龙头”。抗战爆发之后,日本特务头子*****企图借助杜心五在上海的名望,让他出任伪华北自治政府主席,他断然拒绝了,回到了湖南老家。杜心五在上海的影响极大,后来在上海呼风唤雨的黄金荣、杜月笙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可歌可泣的“大刀王五”

    1900年,中国近代悲剧的前夜。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迅速攻占了大沽炮台,不久后进驻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外逃,途中下令清军剿杀义和团。10月25日,清末着名武术家大刀王五创建的顺源镖局被围,王五被捕,不久后被处死。

    之后,大刀王五的传奇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着名作家李敖在小说《北京法源寺》中用比较长的篇幅描述了大刀王五可

    歌可泣的一生,而邵氏电影还专门拍摄了《大刀王五》。此外,由香港着名导演杜琪峰执导的电视剧《大刀王五》也热播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刀王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以至于后世有这么多演绎和传奇呢?

    大刀王五是河北沧州人,家境贫寒,是沧州着名武术家李凤岗的第五个徒弟,人称“小五子”。因为他为人行侠仗义,善使大刀,所以被尊称为“大刀王五”。经过几年的勤奋学习,王五的功夫逐渐超过了李凤岗。为了让他的武艺能得到更大的进步,李凤岗将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刘仕龙。公元1870年左右,王五告别了师父,到北京崇文区开起了顺源镖局。因为王五道德高尚,武艺高强,为人讲究义气,价格合理,源顺镖局的生意很红火,北到山海关,南到江苏淮安市清江浦,都是镖局的经营范围。

    王五不单纯是一个武术家,他还具有极高的政治意识。甲午战争之后,康有为等人发起了“公车上书”,向光绪皇帝痛陈变法的必要。光绪皇帝不想做亡国之君,就起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开始变法。不久之后,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被慈禧太后出面干预废止,史称“百日维新”。王五在此期间结识了着名的维新派党人谭嗣同。王五对谭嗣同的见识非常佩服,就和他结为兄弟,并教给谭嗣同一些武艺。

    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甘愿被捕,王五心急如焚,多方打听他的消息,并花钱买通了狱卒,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救谭嗣同出狱。但谭嗣同拒绝了,在写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后,和康广仁、刘光第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王五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和复仇,多次组织人员刺杀朝廷大员,如背叛了光绪皇帝的袁世凯,但都没有成功。

    因为他的一系列刺杀活动,清政府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00年,他参加了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最后在中外势力的勾结下被剿杀。王五被杀后,头被悬挂在城门上示众。大侠霍元甲听说后,赶忙从天津赶来,连夜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王五在北京很有威信,当地的武术爱好者曾送给他“德容感化”和“义重解骖”两块匾额,挂在大门的东西两侧。据说,他用的青龙偃月大刀有100多斤重,一直保存到新中国成立后。不幸的是,这把大刀在1958年被投进了炼钢炉,而王五故居也被改造成为公厕,现在很难找到与他有关的遗迹了。

    “神力千斤王”王子平

    王子平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与大刀王五、霍元甲和黄飞鸿等人齐名。王子平精通查拳、太极、龙泉剑等武艺,武功高强。

    王子平是回族人,出身武术世家,自幼苦练武功,不仅练与武术直接有关的功夫,其他对练武有好处的,如皮条、跳绳、踢毽子、游泳、骑射等,他都勤加练习。因此,他的武功比较全面。

    1919年,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在中山公园摆设擂台,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当时王子平在北洋军队里面担任武术教官,听说康泰尔如此嚣张,非常气愤,就在《晨钟》和《顺天日报》上刊登消息,说自己要挑战康泰尔,并发誓打败他。9月14号,康泰尔登台。王子平一个箭步跳了上去,才交手就把康泰尔摔倒在地。关于这次比武,《晨钟》是这样记载的:“便服布置台前,康泰尔出,王君一跃登台,甫交手,康已掊地,时会场呼噪哗声大作,康就地爬起,不知潜匿何许矣!”王子平自此声名大震。两年后,王子平又连续挫败西方大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等人,被国人尊称为“神力千斤王”。

    除了习武之外,王子平还擅长医术,他的医伤科正骨医术自成一家,继承了武术伤科流派的专长,又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现在仍在沿用。

    一代宗师霍元甲

    霍元甲是我国清末民初的着名武术家,他创立的精武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2009年1月,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武术家,他的故乡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正式更名为精武镇。

    霍元甲生活的时代,因为鸦片的侵蚀,很多国人身体羸弱,中国人也因此被称为“****”。1901年,一个俄国人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说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如果有哪位“****”不服气,可以前来挑战。霍元甲看到后非常气愤,当时就赶往那个俄国人卖艺的戏院,怒冲冲地上台,“我是‘****’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当翻译将霍元甲的话告诉他后,俄国大力士不敢怠慢,连忙将他请进后台。霍元甲不依:“为什么要侮辱我们中国?”之后,他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重登广告,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第二,承认侮辱中国,并向中国人赔罪;第三,如果不同意前两个条件,霍元甲就要亲自出手证明中国人不是“****”,而俄国人也不是什么“世界第一大力士”。俄国大力士不敢和霍元甲较量,只好答应了霍元甲的前两个条件,然后灰溜溜地离

    开了天津。

    1910年6月,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同仁的帮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对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的理念非常赞赏,亲自为精武门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霍元甲声名鹊起,引来了不少国外武术家的挑战。同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10多名技击高手来和霍元甲比试,败在霍元甲的手下。日本人心中怀恨,还想要再度比试,并暗中在霍元甲的杯子中下毒。霍元甲不幸中毒身亡,年仅42岁。

    霍元甲遇害后,他的弟子和武术界同仁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虽然他英年早逝,但他创立的精武门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精武门的分会多达43处,会员有40万人之多。

    韩慕侠的大刀队

    着名爱国武术家韩慕侠是河北人,他从小就喜欢习武,并到处拜访名师,学得一身好武艺。他将形意和八卦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派。

    1***年,韩慕侠在天津创立中华武士会,免费收徒,以促使国人奋发。当时前来学习的,就有后来成为***和新中国主要***之一的***。韩慕侠的武术馆培养了不少武术精英,但他觉得光靠这些精英不能救中国,而要用武术来训练军队。可惜,他这个宏伟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20世纪20年代,韩慕侠的抱负终于得到施展。东北地区的实际领导者***请他出任十六军千人“武术团”的教官,在天津杨柳青训练了长达两年之久。这支“武术团”就是在抗战中赫赫有名的大刀队。

    韩慕侠教导有方,而士兵们也勤加练习,一切都进展良好时,大刀队却遭遇了一个无法解决的困难,没有军饷。韩慕侠最后只好变卖家产,发给每个士兵12个铜板后,黯然离开了大刀队。后来,这支部队被编入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抗战爆发前夕,宋哲元为了防范日本侵略,就将韩慕侠训练出来的千名武将,派到各个团部指挥训练大刀队(也称敢死队)。有歌谣这样唱:“二十九军三大件儿,长短枪,大刀片儿,鬼子见了腿打颤。”说明大刀队在当时的影响。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喜峰口一役,大刀队士兵奋勇拼杀,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而很多队员也因此壮烈殉国。喜峰口战役是抗战爆发前中日最主要的战役之一,它有效地将日本侵略军阻止在长城之外。这支由韩慕侠训练,宋哲元指挥的部队,也因此永远名垂史册,他们的英雄事迹,被编成《大刀进行曲》等文艺作品,在民间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