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才需要爱的浇灌

    环境影响前途,环境影响品格,环境影响人生,这一点我在前文中便已经提到过。

    一个身处卑微环境的人,大脑接收的全部都是卑微的暗示,自然而然地就会成长为一个卑微的人;一个身处优雅环境的人,大脑接收的全部都是优雅的暗示,自然而然地就会成长为一个优雅的人;一个身处自信环境的人,大脑接收到的全部都是自信的暗示,自然而然地就会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身处暴虐环境的人,大脑接收到的全部都是暴虐的暗示,自然而然地就会成长为一个暴虐的人……

    环境对人的诱导作用和暗示作用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法国着名心理治疗家希波莱特·伯恩海姆说:“凡是来自环境的刺激,都是对于整个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酵素。”

    环境是什么?地理、社会、种族、家庭等因素其实都能够归于环境的范畴。换句话说,围绕着人类的一切外部条件,都是环境。周围的人、事物、景物,人们说的话,做的事,对待别人的态度等,都会通过不同的感官被感知到,从而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环境就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空间中所有的一切都会对处于空间中的人产生或多或少的暗示,或大或小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年龄尚小,思维和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来说,来自外部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将非常

    深刻。假如一个孩子最后没有成才,假如一个孩子走上了歧途,那么,他的父母是不可能推卸责任的。要知道,每一个孩子,在降生的时候都仿佛是阿尔卑斯山上最洁白的雪花,纯洁得纤尘不染,而这片白雪最先是飘落到父母手中的,父母先给他(她)染上了底色。若底色是红的,他(她)自然会变得一片鲜亮;若底色是灰色或黑色,他(她)自然也会变得一片黯淡,哪怕是日后再次被涂上一层火红,其颜色也会显得怪异。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镜子中映射的便是父母所有的思想、习惯、为人处世的态度。父母表现得好,镜子中映射出的便是美好;父母表现得不好,镜子中映射出的便是灰暗与阴霾。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特别申明一点,那就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天赋发展的程度,说的直白点儿,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会更重视家庭教育,会更乐于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才很重要。据调查,几乎所有卓有成就的天才,童年的生长环境都是丰富而有趣的,这样的事实,已经足够说明很多问题。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就不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我只是说在这方面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会更主动、更积极、更有办法一些。毕竟,教育是世界上最繁杂的艺术,它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支撑。

    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第一个碰到

    的便是父母,在进入学校之前,其教育也全部都来自家庭和父母,父母就是孩子最早的导师,父母对孩子人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深刻的、巨大的。

    人们常说,什么样的家庭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很有道理,它直接阐明了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好吧,说了这么多,我不过是想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便是为他(她)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那么,什么样的环境能称之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呢?

    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个大概的标准的。

    我们都知道,环境暗示分为两类,一类为物化环境暗示,也就是说外在可见的环境,比如蓝天白云,比如鲜花、风铃、优美的装饰等;另一类为心理环境暗示,指的是一种氛围,比如,粗暴、温馨、严厉、自由等。相应的,良好的家庭环境也分为两种,一种指的是房间的布置、房屋的格局、房子的环境等,而另一种指的是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就拿我来说,在我的小赛德还在妻子肚子中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为他布置他的小天地了。他的小房间被我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我在给他预备的小书桌上铺上了淡雅的桌布,放上了一枝新采的鲜花;我将他睡房的墙壁粉刷成了明亮的天蓝色;我在他的摇篮边挂满了形状各异、丰富有趣的图形玩具。

    小赛

    德出生后,他房间的装饰在不断变化,我煞费苦心地为他营造了一个色彩丰富,图形多样,活泼生动的成长天地;当然了,在他稍稍长大一些之后,我的工作量骤然增加,因为需要我去“修饰”的不仅仅是他的房子了,客厅、浴室、花园、书房等都需要我去花费心思。

    什么?你说这样就足够了?不,还差得远。

    物化环境暗示对孩子的影响毕竟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还是心理环境,换句话说就是家庭氛围以及言传身教。

    一个家庭,其氛围如何,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假如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感情真挚、亲密友好,家庭氛围温馨幸福,那么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会变得友善、温和、诚实;相反,若是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冷漠、互相敌视、有很深的隔阂,家庭氛围一片阴暗压抑,那么日久天长之后,孩子也会变得自私、冷漠、怯懦、卑微。

    “人类的义务是要把世界变成乐园。”法国着名启蒙思想家德尼·狄德罗曾经这样说过。我没有那么伟大的节操,也没有那么伟岸的能力去改变世界,但最起码我能够为我的小赛德将他的世界变成乐园,所有的父母也能够将他(她)孩子的世界变成乐园。

    不要误会,这里的乐园并不是指的毫无原则的宠溺和纵容,而是一种氛围,一个殿堂,一个欢乐的、充满爱的氛围,一座能够真正让人才成长的殿堂。父慈母爱、民主自由、气氛

    和谐的家庭环境无疑能让孩子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孩子待在家中能够放下压力,放下束缚,得到心灵的安全;相反,若家庭极度不和谐,父母除了争吵还是争吵,邻里关系僵硬,那么孩子就会下意识的恐惧和逃避,不愿意回到这个家,甚至会怨忿,会仇恨,以至于自我放逐,甘于堕落,染上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毁掉自己的人生。

    所以,父母们必须要注意,你可以争吵,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你可以粗鲁,但在孩子面前请保持优雅;你可以卑微,但请让孩子看到你的高大;你可以胆怯,但不要让孩子看到你的胆怯;你可以抱怨整个世界,但请不要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是灰暗的;你可以愤怒、悲伤、颓丧,你可以酗酒、抽烟、怒骂,但,还是那句话,不要让你的孩子看到!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孩子没有同情,他就变得没有同情心;而以友情对待他们,就是培养他们友情的最好途径。”英国着名教育学家郝伯特·斯宾塞这样告诉我们。

    或许成人对来自环境的消极暗示还有着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孩子却不能。孩子就像是一张任由涂抹的白纸,你给他(她)什么色彩,他(她)就必须接受什么色彩,所以,不要总是责备孩子没有成才,首先你要反思,你有没有给他(她)创造一个能够成才的条件。

    记住,人才需要爱的浇灌!这句话,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