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

    时间:1991年

    地点:科威特

    交战双方:美国vs伊拉克

    战争背景:科威特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是阿拉伯半岛东岸最重要的深水港口,也是亚非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它还拥有排名世界第四的石油储存量,这些优势使它成为大国之间长期争夺的对象。

    伊拉克对科威特觊觎已久,对外一直宣称科威特自古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只是曾被英国强行分割出去。总统萨达姆更直言占据科威特是他重建巴比伦帝国的重要一步。但实际上,伊拉克更想要吞并的是科威特占全球五分之一的石油。伊拉克在两伊战争期间向阿拉伯国家借了一些国际债务,战争结束后,伊拉克位于波斯湾所有港口的设施被严重摧毁,无力进行资源外输,国内也陷入了经济困境之中。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伊拉克指责科威特超采石油和偷采伊边境石油,要求其赔款道歉,并免除伊拉克所欠的战争贷款。遭到科威特政府坚决拒绝后,伊拉克于1990年8月2日凌晨出动10万大军越过伊科边境线,仅用14个小时就占领了科威**都,并随即宣布科威特“被解放”,将其划归为伊拉克第十九个省。

    各方反应

    伊拉克入侵科威

    特的消息一出,就在世界上掀起轩然**,这种侵略行径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尤其是美国感到自己在科的利益受到了严重影响。美国进口的石油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海湾地区,伊拉克的策略是吞并科威特后再占领沙特阿拉伯,进而控制全世界一半的石油。这相当于卡住了西方工业的喉咙,从此可以任意对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手画脚”,这是西方国家所不能容忍的,更是挑战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伊拉克政府的想法很强大,但是萨达姆却忽视了美国的权威不容挑衅。于是萨达姆的侵略行动反而使美国多年来想出兵控制海湾石油的心愿得以实现。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谴责和制裁的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完全被世界孤立。联合国在第678号决议里限令伊拉克于1991年1月15日必须撤出科威特,如果在最后期限还不撤军,联合国将授给所有成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的权利。此项决议给以美国为首的38个西方国家,提供了武力解决伊科战争的法律依据。

    美国总统老布什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赤裸裸的侵略行为,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

    利益构成了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命令美国“独立”号航母驶进海湾。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苏联一反常态地与美国达成共识,并共同发表《****》,勒令伊拉克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同一天,苏联政府宣布停止对伊的军事援助和武器供应。伊拉克曾是苏联在中东多年的亲密盟友,但苏联为了避免自己陷入被多国孤立的局面,毅然选择了牺牲这位昔日盟友,它也不打算出兵参加战争。苏联不出兵亦不反对的态度,使美国更加肆无忌惮地对伊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高技术武器下的新世界格局

    1991年初,在伊拉克拒不从科威特撤军的情况下,美军开始执行计划多日的“沙漠盾牌”行动。简而言之,就是尽量空袭摧毁伊拉克的防空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然后夺取制空权并空袭伊地面部队,为美军地面部队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以美军为首的多国联合部队,兵力为69万人,坦克3500余辆,装甲车3000余辆,作战飞机5000余架,舰艇250余艘,他们对科威特境内的伊军呈包围态势。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战争中美军使用的高技术武器主要有军用卫星、全球导航定位

    系统、精确制导导弹、夜视器材、M1A1新式坦克、新式隐形飞机、防空导弹系统、电子战武器、指挥控制自动化技术系统等,几乎囊括海陆空各个方面的高技术兵器。

    而伊拉克面对美国和多国部队的出兵行动也做好了防御的准备,在经济上伊拉克采取内部回缩、外部伺机寻求突破的政策。在军事上伊军出动近100万人,坦克6000多辆,作战飞机700多架,装甲车5000多辆,各类火炮40000余门,对地导弹近千枚。伊拉克与美国武器数量看似差不太多,但伊拉克在武器装备、战略指导、战术指挥等方面都与美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月17日凌晨,美军联合部队按照计划发起空袭战,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帷幕,多国部队利用精确的情报和强大的空中优势,通过电子侦察机开辟道路,轰炸机接到指令后对目标进行攻击。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的重要目标进行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密集空袭,日出动飞机近3000架次,投弹1万多吨。

    接下来的数天当中,多国部队不分昼夜地对伊军军事目标进行轮番高强度空袭,打得伊拉克军队只能抱头逃窜,毫无还手之力,很多飞机还未起飞就

    被多**队击毁。11天后,多**队已完全掌控对伊拉克和科威特地区的制空权。直至2月23日,多国部队出动飞机超10万架次,投放炸弹近9万吨,向伊军指挥通信中心、雷达和防空导弹等前沿阵地,发射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几乎瓦解了伊军的指挥、控制和通信能力。

    至此,“沙漠风暴”空袭计划使科威特战场上的伊军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近1/4。致使伊军惨况连连:伤亡惨重、指挥中断、对战场情况不明、补给告罄、防御体系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伊军一方面消极防御,一方面不断向以色列、沙特、巴林境内发射飞毛腿导弹,更将海湾中布设满水雷,并成功炸坏两艘军舰。但是败局已定,伊军已经无力回天。

    2月26日,萨达姆不得不宣布接受停火协议。历时近100个小时的美伊海湾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停火后,伊拉克最终接受美国的停火条件,愿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各项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在这次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大量使用现代化高技术武器装备,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巨大的胜利,也标志着人类在军事上迎来了科技蓬勃兴起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