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时间:1942~1943年

    地点:苏联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旧称)

    交战双方:德国vs苏联

    战争背景:1942年1月,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被苏军打败,但***始终没

    有放弃进攻苏联的计划,他把资源丰富的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锁定为新目标。斯大林格勒以西的顿河下游和高加索地区物产非常丰富,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矿的主产地,这些都是德国急需的物资。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上,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港口和铁路交通枢纽,这里还有一些高质量的军工用品加工厂。这里本名察里津,1918年斯大林在这里领导了着名的察里津战役,击溃了来势汹汹的哥萨克白卫军,这场战役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扞卫了初建的苏维埃政权。因此,这座城市无论对苏联还是斯大林本人来说,都有着特别的意义。***选择在这年夏天进军斯大林格勒,企图在新战场上一雪莫斯科之辱。

    此时,苏联的军工业发展迅速,经过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后,国内反法西斯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趋势下,苏联组建了一支人强马壮的大军,准备彻底击垮纳粹势力。苏联万事俱备,只缺少一个合理的计划,苏联最高统帅部就苏军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大部分人主张先加强防御莫斯科周边的安全,另外一些人提出应该抓住机会发起进攻,把德国打个措手不及。最后的决定权在斯大林手中,他的态度将决定苏军在接下来一年内的动向和命运。

    一个错误决定导致的悲剧

    1942年夏天,苏联国内正在进行一场关于防御还是进攻的讨论,在众多人的意见中,斯大林十分欣赏西南方面军总司令铁木辛哥提出的进攻计划,但“常胜不败”的老将朱可夫认为向西南方向进攻的计划太冒险,这样会分散军队力量,后方不可能为前方源源不断地提供兵力。朱可夫的话非常有分量,斯大林不得不仔细斟酌。几番思虑过后,他还是更赞同铁木辛哥“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说法

    ,为了使自己更加安心,他用“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来安慰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后,苏军总司令部批准西南方面军的作战计划,其他军队仍以防御为主,并重点保护莫斯科。

    德军作战计划的代号是“蓝色行动”,其灵感来自坎尼战役的斜线战术。A集团军由第一装甲集团和第十七集团组成,为避免正面进攻,两个集团分别从东和东南进攻高加索地区苏军的两翼;B集团军主要是第二、四、六集团军,目标是库尔斯可和哈尔可夫,也采取侧翼进攻的方式。

    5月中旬,铁木辛哥的西南方面军战果显赫,斯大林为自己当初做出的决定感到欣慰。但是好景不长,德军的援军很快抵达哈尔可夫,从左右两翼包围了铁木辛哥的军队,除少数士兵逃走外,大部分苏军都被歼灭,德军暂时处于主动优势。之后德军恢复了闪电战的传统,他们进军神速,A集团军取得了顿河下游物产丰富的大部分地区。为了尽早占领迈科普油田,***把B集团的第四装甲集团军调往高加索附近,协助A集团军,而B集团由保卢斯率领的第六集团军继续向斯大林格勒推进。

    斯大林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决定使苏军丧失了防御主动权,现在能做的只有尽快亡羊补牢,他立即把残余的西南方面军召回斯大林格勒,全力投入防御作战。高加索方面集结各地兵力专门保护迈科普油田。但可惜的是,迈科普在10月8日失守,德军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占领了高加索附近的大部分地区。

    “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7月17日,德军开始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战役,斯大林绝对不允许这座以自己命名的城市失守,那将是他的奇耻大辱。他罢免了铁木辛哥的职位,调遣预备队进驻斯大林格勒。同月28日,他下达了着名的第227号命令:任何岗位的人员都“不准退后一步”。苏军暂时把德军阻挡在城外,但是两翼都处于德军的包围之中,情况十分危急。

    8月23日,保卢斯的大军成功占领伏尔加河上面的一个要塞,

    切断苏军第62军与主力军的联系,突破第**军在城南的防御,进城的计划指日可待。同天夜里,德军开始发动空袭,2000架飞机突然出现在斯大林格勒上空,对这座老城区进行了一顿猛烈的狂轰滥炸,一夜就致使近3万多人丧生,其中不仅有参战士兵,还有很多无辜的苏联百姓。

    城内的苏军只有德军数量的一半,斯大林一边调动后备军前来支援,一边把朱可夫派往前线。在苏军的众多将领中,只有朱可夫始终保持着战无不胜的纪录,是苏联灵魂式的人物。29日,朱可夫抵达前线,4天后,他开始执行突围斯大林格勒的任务,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此时已经有德军进入城郊,他们抢先占领了军工厂,补充自己的损耗。***吸取去年进攻莫斯科的教训,下令一定要在冬天来临之前结束战役。9月12日,他亲抵战场,接见了B集团军的总指挥威克斯和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他首先表扬了B集团军取得的成就,然后命他们次日就发起对斯大林格勒的全面进攻,要不惜一切代价占领这座城市,同时从A集团军抽调了一部分兵力支援斯大林格勒的进攻战。

    废墟争夺战

    9月13日,德军开始攻城,他们先用轰炸机对城区进行一轮****式的轰炸,几乎把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座废墟。之后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从北面进攻,霍特在南面吸引苏军的注意力,分散他们的兵力。苏军只有兵力不足的第62集团军保卫斯大林格勒,情况非常不乐观。然而,炸弹和机枪可以摧毁一座城,却永远不能摧毁士兵的精神和意志。此时城内80%的建筑物都被摧毁,但是苏军没有一个人撤退,而且根本不打算弃城逃跑,只要还有一个士兵存在,斯大林格勒就没有失守。之后,苏军与德军在废墟与烟尘中展开了一场长达2个月的巷战,他们不仅以城内制高点和大型建筑为争夺目标,而且连一条小巷、一座民居甚至一堵围墙都可能引发一场激烈的枪战。

    起初,德军仍然保持着进攻的优

    势,他们像排雷一样对每一座房子和小巷进行扫描式的检查。但是苏军的抵抗也非常顽强,城外的军团夺回伏尔加河的运输权,通过航道和铁路向城内输送士兵和食物,保证城内不会因物资缺乏而退战。尽管如此,苏军还是难以抵抗德军的进攻,伤亡情况非常严重。在影片《兵临城下》中展示了一个场景,当新兵抵达战场时,第一排士兵可以领到枪支,第二排的士兵只可以得到5颗子弹,因为他们要在前排的士兵倒下后捡起他的枪继续战斗,这真实地反映了斯大林格勒城内当时的情况。可以说,苏军守卫斯大林格勒并不是靠枪支弹药,而是靠苏联士兵们的血肉之躯。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格勒内的马马耶夫高地和火车站几经易主,始终没有被德军占领。

    顽强的苏军如同打不倒的铁墙,德军不得不把重型火炮开入城内,对斯大林格勒进行第二**规模的轰炸。这时,苏军优秀的狙击手成为巷战的顶梁柱,他们依靠地下室和废墟做掩护,破坏德军重要军火设备,偷袭德军主将,取得了不菲的成绩。11月11日,两军的巷战已经持续了近2个月,这超出了***预定的时间,他下令前线加紧步伐,继续拉长战线。德军太过急功近利,没有考虑到补给跟不上的问题,***派遣一些法西斯附庸国的军队填补德军的后方,他高估了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为之后的战役埋下了隐患。

    尽管德军此时已经占领了斯大林格勒80%的城区,但苏军指挥部从未放弃这里。11月中旬,苏军已经在城外集结了与德军等量的军队,其中包括4个空军集团军,一场大规模的反攻正在酝酿当中。

    当天王星撞上火星

    11月17日,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德军发起了新的一轮闪电攻击,代号为“火星”。针对此次行动,朱可夫制订了“天王星行动”:19日开始,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从西北和正西两面对德军进行包围,德军的主力大部分正在城内进行扫荡任务,城外的后援军没

    能和城内结成默契的配合。更让德军吃惊的是,苏军的包围力量如此强大,仅用了4天时间就把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共27万人包围在城内,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被围困的保卢斯向***汇报了自己的情况,他希望得到撤退的命令。但是不服输的***坚决否定了他的提议,他“和颜悦色”地告诉保卢斯,德军会持续给第6集团军提供资助,空军将把物资空投入苏军的包围圈内,保卢斯应该继续坚持作战,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11月21日,***任命曼施坦因为进攻斯大林格勒地区的总司令,率领剩余的军队继续攻占这座坚强的城市,但是德空军为保卢斯空投的物资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当冬季来临后,德军的战斗力持续下降,冻伤和痢疾成为苏军最好的帮手。

    12月12日,德军发起了一轮卑弱的“冬季风暴”行动,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现在的处境,反而牺牲了更多人的性命。1943年1月,苏军接连发动“木星行动”和“环形行动”,摧毁了德军三分之一有生力量。22日,保卢斯又向***请求投降。心狠手辣的***不顾将士们的生死,他给保卢斯送去一封加官晋爵的信件,晋封他为大元帅,并且告诉他:“德国没有一位被俘虏的元帅。”为了保存颜面,***暗示保卢斯自杀殉国,不要带领德军投降。面对这样毫不人道的命令,保卢斯感到万念俱灰。第二天,苏联第**集团军包围了保卢斯的司令部,德军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被俘虏的德军高级战俘成为苏军宣传反法西斯的工具,其他俘虏被送往苏联各地的集中营中看管。直到1956年,这些人才全部被遣送回国,保卢斯在最后一批被遣送的名单里。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两军共损失了230万左右的兵力,苏军的损失是德军的两倍。从此之后,轴心国进入全面防御阶段,更多国家加入到反法西斯阵营之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纳粹势力的全线崩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