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曼战役

    时间:1942年

    地点:埃及阿拉曼

    交战双方:轴心国非洲军vs英联盟军

    战争背景:1914年,埃及被迫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埃及通过长时间的独立运动获得了自主权,英国被迫承认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仍保留国防、外交等问题的特殊处置权,并且继续在苏伊士运河和亚历山大港附近驻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看中埃及的地理位置和石油储备,预备把埃及变成自己的***。阿拉曼位于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临近苏伊士运河,是德军进驻埃及的首选城市。1941年底,英国第八军团在“十字军行动”中成功地将轴心**队逐出昔兰尼加地区。次年1月,德意非洲联军的总司令隆美尔获得大量坦克和步兵的支援,他用这支非洲装甲兵军团成功地将英军逼退,英军总指挥克劳德·奥金莱克下令主力部队向东撤退至阿拉曼防线。1942年7月,非洲装甲军继续进攻英军,开始了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却没有取得胜利。

    此时英军和德军都损耗了大量物资,但德军东线与苏联的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斯大林格勒战役牵制了德军大部分兵力,而且***仍旧把苏联方面作为进攻的重点。如此一来,德国不得不缩减对非洲作战军队的资源,导致隆美尔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之中。8月,英军的资源还未抵达,隆美尔决定抢占先机,直接向盟军发起下一轮的进攻,尽管他自己的部队还处于散乱的状态下。

    “沙漠之狐”交手“战场魔术师”

    非洲对于英美打败德国和日本的意义非常重大,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结束后,英国火速为这里补充缺乏的物资,其中包括300辆全新谢尔曼坦克和许多战斗机,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和希腊都派兵援

    助这里的英军。隆美尔的进攻终究晚了一步,8月30日,英军驻非第八集团军的总司令奥金莱克截获了隆美尔打算在哈尔发突击英军的情报,于是他利用新补充的武器把德军的攻击扼杀在摇篮里,获得哈尔发战役的胜利。隆美尔棋差一招,又输一仗,但他的队伍仍旧比英联盟军庞大,而奥金莱克是一位非常保守的指挥官,他不喜欢冒着风险打仗,所以他向英军总部申请,暂时进入战略防御状态。

    丘吉尔并不打算在非洲浪费太多的时间,他要趁德军与苏联未分胜负时为英国赢取在亚洲的控制权,所以他用蒙哥马利换下奥金莱克的位置,并命令他不要拖泥带水,尽快解决掉德军的非洲装甲兵团。

    哈尔发战役结束后,两军都选择了暂时停战,他们都需要利用这段时间整合部队,同时部署下一步的战略。轴心国的军队连续失败两次,士兵们都很疲惫。隆美尔迟迟等不到德国的援助,为了弥补武器损失过多的缺陷,他只能选择用地雷预防英联盟军的坦克进攻。他在防线前后布置了50多万颗地雷,很多地雷至今还埋在地下。隆美尔无法判定英军将从南北哪一面发起进攻,所以必须在整个前线都做好布防,这使德军的战线非常漫长,重点要塞兵力不足,很容易让敌军撕开缺口。

    德军之所以无法判定英军的进攻方向,是因为英军在布置之时使用了一个障眼法。蒙哥马利不仅是位勇猛之士,还非常有心机。他计划从北面进攻德军,但是他在南面也布置了一个同样的基地,废弃的旅行箱被伪装成粮仓和弹药库,坦克模型陈列在军营周围,甚至还把卡车覆盖上木板充当坦克,而真正的坦克上也覆盖了木板,假装成卡车的模样开往北线营地。联军甚至还在这里安置了一条像模像样的

    油管,假的无线电台居然向外发出了几条战时消息。这一切都使德军摸不着头脑,他们非常相信英军在南部建立的基地,甚至把防御重点稍微向南面倾斜。

    就在阿拉曼战事一触即发的时刻,隆美尔突然生病,必须回国治病。隆美尔有“沙漠之狐”的荣称,拥有丰富的沙漠战斗经验,英军必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

    黄沙中的生死决战

    10月23日夜里,英联盟军的进攻开始了。按照习惯,他们先用一顿狂轰滥炸拉开战争的序幕。英军接受补给后有充足的炮弹,所以他们送给德军一件“开门大礼”——长达6个小时的炮轰。之后,英军便小心翼翼地开始了“轻足行动”,顾名思义,英军为了排除地雷,没有用坦克开道,而是让步兵先为坦克排除德军布置的地雷,因为步兵体重较轻,不会引爆地雷。和英军计划稍有出入的是,德军布置的地雷十分密集,排雷行动进程缓慢。直到第二天凌晨,坦克才安全地驶入战场,但始终不能全速前进。

    与之前的计划一样,英军第13军团先在南线部队发起佯攻,引起德军的注意。然后第10装甲兵团才开始进攻德军中线,尽管英军达到了分散德军兵力的目的,但由于速度太慢,德军又占领着高地和战壕,所以进攻效果不是很好。为了减少陆军的压力,英军的战斗机开始行动,德空军在之前的战役中损伤严重,气势上输了一筹。直到24日下午,英军的坦克才穿过密密麻麻的雷区与德军坦克正面交锋,双方实力暂时均等,英军丝毫没占上风。

    25日,英联盟军终于全部穿越雷场,德军的压力更大了,但隆美尔将军即将返回战场的消息为他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回到军营后的隆美尔对德军剩余兵力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评

    估,他告诉手下只要集中兵力再坚持一下,就有得胜的机会。实际上,经验丰富的隆美尔知道,德军反败为胜的机会非常渺茫。他也深知,***是不会轻易让他们撤退的,目前的情况下,他必须坚持下去,所以他决定集中兵力做最后的放手一搏,或许可以在粮食用完之前为德军争取到短暂的休整时间。祸不单行,英国的空军在26日炸毁了向非洲装甲军团输送燃料的油船,这使德军的境况更加雪上加霜。

    隆美尔在26~31日一直进行防御战,也在英联盟军的弱势之地发起了几轮反攻,效果不差,由于燃料和火力跟不上,他们只能中途放弃。英联盟军坦克的数量几乎是德军的两倍,但是一直都无法突破隆美尔的防线,可见隆美尔的指挥水平非常高。11月1日,隆美尔决定发起最后一轮反攻,战前他对士兵们坦白了己方的实力:“我们现在的燃料根本不足以支持撤退行动,反攻才有活下去的希望,否则我们必将被俘虏,最后羞辱至死。”在这样的刺激下,德军集结所有坦克,决定做最后的殊死一搏。

    同日,英联盟军也把打击目标放在德军的装甲兵团上,他们派出新西兰军团进攻非洲装甲兵。新西兰兵团在这次战役中的损失比较严重,所以他们不情愿接受这次任务,直到2日早晨,他们才排完外围的地雷,把坦克驶进德军的防线之前。迎战他们的是德军最后一支坦克军,德军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新西兰的军队被德军的力量震慑到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有百分之八十的坦克被击中炸毁,几乎全军覆没。蒙哥马利见情况十分危急,急忙派出英军的一个装甲师前往救援,同时还命令空军协助地面上的战争。两军于正午相遇,爆发了非洲战场上最

    激烈的一场坦克大战,德军与英军在地面上的势力不分上下,但是德军没有空军协助,如同一个单臂的拳击手参加职业联赛,很快就处于下风。

    这不仅是阿拉曼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战,也是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炮火接连不断地在地上爆炸,坦克卷起的黄沙漫天飞舞几乎把白天变成了黑夜。沙雾中闪烁着机关枪和炸弹的火光,士兵们像疯了一样扫射着子弹,持续不断的爆破和枪战震耳欲聋,一排一排的士兵倒下了,鲜血渗透进黄沙留下褐色的印记。当这场会战结束之时,隆美尔只剩下30辆坦克,蒙哥马利还有不到10辆,但是英军在后方还有600辆未参加战斗的坦克,这是德军望尘莫及的。直到此时,隆美尔才接受德军已经失败的事实,***仍希望他再坚持一下,但他认为没必要做多余的牺牲,所以开始命令残余的力量撤退。

    蒙哥马利知道隆美尔是个强大的敌人,他一定会卷土重来,所以蒙哥马利命令英军继续追击,一定把他们的有生力量全部消灭。11月6日,天降大雨,阻碍了英军坦克的追击,隆美尔令士兵抛弃沉重的武器和装备,成功逃脱英军的追击。事后,隆美尔一直强调,如果当时***把苏联战场上的一部分兵力调给他使用,他完全有把握打赢这场战役。最起码以他的实力,德军不会输得一败涂地。所以可以这样说,隆美尔的失败更多是因为时机不对。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纳粹德国一直如一团乌云积聚在英国上空,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取得的胜利如同一道阳光射进英国,让人们看见了胜利的曙光。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之战几乎与阿拉曼战役同时获胜,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的局面:轴心国防守多于进攻,反法西斯联盟逐渐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