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珍珠港

    时间:1941年

    地点:美国珍珠港

    交战双方:美国vs日本

    战争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已经进入全速发展的资本主义时代,作为亚洲最具野心的国家,它不满足于仅仅跟在德国身后拾取残羹剩饭,它早就计划趁此机会在亚洲作出一番成就,建立它梦寐以求的“大东亚共荣圈”。但是,日本政府此时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北上”交锋苏联还是“南下”会战美国。1939年,日本在中蒙交界处挑起了一系列刺探苏联的军事行动,结果被苏联毫不留情地打败。之后,日本立即转变嘴脸,企图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为自己减少一个敌人。

    挑衅苏联失败以后,日本把战略目标集中在南亚及太平洋一带,实际上这里更符合日本的需求。日本是一个很难自给自足的国家,它的一切生活和战略资源都需要依靠进口。东南亚物资丰富,交通便利,太平洋是沟通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的海上要道。“南下”政策明显更符合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而且此时欧洲各国正和德国打得不可开交,疏于对海外***的防守。这一切都促使日本“南下”的决心更加坚定,唯一需要面对的敌人就是军事和经济都正在迅速发展的美国。美国南北战争后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开始企图“太平洋警察”的职位,它是不可能眼看着日本在这里胡作非为的。

    虎!虎!虎!

    日

    本的能源危机从1939年开始愈演愈烈,它在东南亚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早就引起了欧美的不满,因此美国已经冻结了大部分对日本的能源出口,尤其是在战争中至关重要的石油。这逼迫日本要放手一搏,否则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1941年初,日本海军****司令山本向上级提交了突袭珍珠港的计划,这项大胆的计划当即被高层反对,但是在山本的坚持和努力下,策划书被送到天皇的手中。山本的理论依据是“最大的风险才能带来最大的收益”,珍珠港是美国夏威夷州的一个小岛,这里位于太平洋中心,是太平洋上来往飞机和船只的中转站,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控制了太平洋上的要道之一。此外,珍珠港还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驻地,突袭成功必将给美国当头一棒,日本至少在接下来的一年内都可以在太平洋上进行畅通无阻的侵略和搜刮。战争利益抵消了天皇的担忧,他决定支持山本进行这场风险极高的战争。

    获得天皇的支持后,日本军部也接受了这个计划,山本带领突袭队在与珍珠港地形相似的鹿儿岛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特训。12月7日凌晨,日本向美国递交了宣战书,企图以此逃避“不宣而战”的恶名,让美国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在太平洋上的霸权。实际上,狡猾的山本根本不打算给美国人准备的机会,所以他在开战前半个

    小时才通知美国。但因日驻美大使馆的耽搁,该宣战书实在开战后数小时才送到美国政府。

    这一天是美国的周末,珍珠港内很多士兵都登岸休闲去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即将有一场大灾难降临。此时,日本的舰队距离珍珠港只有不到400海里的距离,它由6艘航空母舰担任主力,还带有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0艘潜艇。凌晨6点半左右,日本的第一轮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约一个小时后,它们如晴空霹雳般出现在珍珠港上空,向美国的机场和跑道进行猛烈的轰炸和扫射。日本仅用5分钟时间就摧毁了美军在这里的一切航空系统。7点53分,日军第一波行动的指挥官渊田美津雄向舰发送了“虎!虎!虎!”的消息,这个代号代表本次行动非常成功。

    当美军司令部和驻港美军发现时已经来不及抵御。8点10分,珍珠港广播开始号召岸上的所有人回到自己的岗位,这时日本的第二轮轰炸已经启动。40分钟后,日本的第二轮攻击抵达,轰炸机和战斗机在珍珠港上空盘旋了近一个小时,轰炸的重点是海港内的船只和舰艇,仓促间美军根本没有时间把船开出港去,他们如同平原上无处躲藏的兔子,被日本的轰炸机炸得体无完肤。

    11点,美军终于进入全面备战状态,但是日军第二轮轰炸已经返航结束,南云忠一和山本商议后认为没有必

    要进行第三轮轰炸,于是日军开始返航,完美地结束了珍珠港突袭任务。这一次日本带给美国的重创非常严重,他们几乎炸毁了停机坪上的所有飞机,各种舰船40余艘被击沉或受损,美军2403人死亡,1178人受伤。日本的大获全胜对美国来说是奇耻大辱,在之后的半年里,美国几乎丧失了在太平洋上的权利,日本在太平洋西南部的活动畅通无阻,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地区。但是强大的美国不可能忍气吞声,突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表象与阴谋

    从表面情况看,美国在突袭珍珠港事件中损失非常惨重,日本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似乎并不是完全不知道日本的战略计划。比如说,美国从12月份开始就向夏威夷调遣大量的医疗救护人员和物资,并且在12月6日前命令所有医疗人员进入一级备战状态。当时岛上的停机坪上虽然停满飞机,却都是一些不常使用或款式老旧的飞机。美军的高级战斗机都停在偏远的小机场,所以当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参战的飞机都是从四周赶到现场的。更值得怀疑的是,日军偷袭的主要目标是美军的3艘航空母舰,但是美国在此之前已经把航空母舰调离此处,因此没有受到损伤。虽然美军港内战舰损坏情况十分严重,但是美国在第二天就开始了

    打捞和修补的工作,很多被炸毁的战舰不到2个月就重回战斗岗位,而且经过改装后战斗力大幅度提升。

    这些疑点都让人感觉到突袭珍珠港事件似乎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尤其是据情报局记载,美国在珍珠港遇袭之前已经破译了一些日本文件,显示日本在半年内集中调查美国在珍珠港的军力部署。但是美军对这些信息都采取了充耳不闻的态度,仿佛故意向日本敞开大门。实际上,美军在12月6日就已经截获了日本可能在次日发动突袭的文件,并且密码破译员已经将消息呈递给军事高层。奇怪的是,当事情爆发时,美军的高层们或在遛狗或在看戏,一点紧张的气氛都没有。难道罗斯福真的在上演一出“苦肉计”吗?

    不管怎么说,珍珠港事件引起了美国人民对日本的仇视,美国一改中立的态度投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中,反法西斯阵营加入了一个最有力的盟友。日本虽然在珍珠港得胜,但是它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间接导致了轴心国的覆灭。据说,策划珍珠港事件的日本总指挥山本嗜赌,突袭珍珠港可能是他一生中赢得的最大胜利,但美国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加入到大战之中,最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受益国。从整个历史的赌局来看,罗斯福是“黄雀在后”,他比山本的目光更长远。他以珍珠港为赌注,输小赢大,最终使美国走上霸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