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俄罗斯母亲!
时间:1941年
地点:莫斯科
交战双方:苏联vs德国
战争背景: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与英、法等国的关系并不融洽,又在东欧的问题上常与德国发生冲突,纳粹与苏联对立的态度显而易见。***一方面要消灭****国家,一方面加紧在西欧的侵略扩张。面对德国嚣张的气焰,英法首先选择用“****”避免战火,企图把危险引到东方国家去。对此,斯大林也没有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始终保持着表面上和谐的假象。1939年,德国计划火速入侵波兰,并以此为跳板侵占法国。为了防止“后院起火”,***派人秘密约见斯大林,阐述了自己无意侵略苏联的主张。用此作为条件,要苏联承诺不会在之后的战争中帮助英法等国家。纵然苏联不敢轻易相信***的话,但是为了暂时保护领土安全,并可以进行充足的备战,斯大林与纳粹代表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年9月,两国瓜分了波兰的领土,都取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
不出苏联所料,***的伪善只坚持了2年,他率先撕破友好条约,准备发动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有了之前在西欧作战的经验,***直接制订了4个月占领莫斯科的计划。此时苏联正与日本争夺***,在远东战场上滞留了大批兵力,***调转枪头之举把苏联陷入左右开战局面里,情况非常不利。
又见闪电战
1941年6月,***启动了对苏联作战计划的第一步。为了防止苏联对德国远征军的空袭,***先命令德国空军炸毁苏联的空军基地。22日晚上,德国飞机突然出现在莫斯科的上空,他们向停机坪上投下大量炸弹,当苏联空军得到消息时,已经没有机会阻截德军的军事行动。纳粹军旗开得胜,从此展开了代号为“巴巴罗萨行动”的对苏闪电战。
结合在欧洲战
场取得的经验,德军首轮进攻的效率非常高。7月取得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地区战争的胜利,之后德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这里被称为“莫斯科的钥匙”,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德国并没有完全歼灭斯摩棱斯克的守军,此处的士兵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抵抗,在弹尽粮绝时才被德军俘虏。这一战严重拖慢了德军闪电计划的进程,为后面的战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占领斯摩棱斯克之后,摆在德军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直线进攻莫斯科,这时距冬天还有一段时间,如果进攻顺利的话,还有攻破莫斯科的胜算;二是比莫斯科更近的基辅,这里是苏联向西突出的一个军事重镇。所有人都认为,现在无疑是进攻莫斯科的好机会,而且莫斯科比基辅有更大的战略价值。此处不仅是苏联的最大交通枢纽,还是苏联人民的精神领地,因为首都灭亡将意味着国家的沦陷。但令德军主帅大吃一惊的是,***竟然下达了一道进攻基辅和列宁格勒的命令。他认为乌克兰是苏联的粮仓,占领基辅可以就地取材,给远征的德军提供物资援助,而列宁格勒是苏联曾经的首都,摧毁这里也有助于瓦解国民的意志。尽管***的命令让所有远征司令有些不可理解,但是他们还是遵照命令发动了对基辅的进攻。与之前的几个要塞相比,基辅的守卫明显更坚固。斯大林下达了“坚决守卫基辅”的命令,但是德国“闪电”威力更加猛烈,9月19日,德军占领基辅,并俘虏了50万人。
“台风”来袭
尽管德军此战获胜,但进程比原定计划延迟了很多。天气已经开始变冷,狂傲的***仍然相信德军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进军莫斯科。所以他既没有为远征军制定冬衣,也没有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资。9月30日,他在“台风行动”的计划书上签下名字,从这个代号就可以看出,德军对
莫斯科的行动仍旧是一轮闪电战。
苏军利用在斯摩棱斯克和基辅战役中拖延的时间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为了保护莫斯科,他们从里向外建立了三道防线。斯大林动员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国内很多民用工厂开始生产军工产品,自行车厂开始生产冲锋枪,拖拉机厂开始制造坦克,这些工厂一个月内生产出大批可使用武器;食品厂为部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制衣厂日夜开工,提前把过冬的大衣和皮靴做好,预备冬战。这些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为士兵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此外,大批普通百姓加入了建筑莫斯科防御工程的队伍之中,莫斯科的很多战壕和堡垒都出自妇女之手。
10月7日,苏联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雪,大雪使地面变得泥泞湿滑,德军坦克军团的前进受到阻碍,苏军趁此机会发动小规模的反攻和突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场雪仿佛是大自然给德军的警示,但***没意识到天气将会给战役带来多么严重的不利因素,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当地面冻住以后,叱咤欧洲的德军恢复了进攻速度,他们直接突破了苏联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从热泽夫延伸到布良斯克,德军利用装甲集团深入苏军后方,配合空中袭击,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占领了莫斯科外围很多战略要塞。10日,德军已经抵达莫扎伊斯科防线的外围,斯大林连夜召回远东战场上的朱可夫,任命他为莫斯科保卫战的总指挥官。13日,政府的总参谋部和内阁开始撤离莫斯科,市民们感觉到危险笼罩在城市上空,莫斯科城内弥漫着惶恐不安的气氛。
从13日到29日,德国迅速占领了第二道防线上除图拉城以外的所有城市,进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德军此时如同一个没有地基的大厦,很快就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士兵们精疲力竭,大家在寒冷的天气里需要更多食物提供
热量,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想当然地认为德军一定可以在冬天之前占领莫斯科,所以德军根本没有配备冬天作战的装备和武器。经过5个月的突击作战,很多交通工具和武器都严重损坏了,10月下旬,每天都有大量冻伤的士兵退出战场,有更多人因寒冷失去了性命。苏军的情况与之截然相反,大批赶制的武器开始投入使用,最明显的是空军方面,苏军建立了一支可以和德军匹敌的空中部队。苏军开始在战场上使用新型坦克,德军的坦克不足以与之对抗。
尽管如此,苏军还是不能收复被德军占领的城镇,德军像饿狼一样围在莫斯科周围,两军处于僵持的阶段。此时,斯大林正在焦急地等待来自远东战场的消息,苏联在远东布置了大量兵力抵抗日本,但是日本迟迟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苏联不敢轻易调兵回来,只能处于进退两难之中。就在这时,斯大林收到了来自日本的一封密信:“日美关系相当紧张,日本不可能几周内向苏联开战。”之后,斯大林火速从东线调来大军,这些远东兵更擅长冬季作战,保卫莫斯科之战便多了几分胜算!
斯大林的消息来自苏联特务佐尔格,他以德国记者的身份前往日本,在日本法西斯政权内部的人脉深厚,曾多次为苏联送回可靠的消息,帮助苏联抵抗纳粹党人的侵袭。他这一次行动非常冒险,也因此暴露了自己的身份,10月中旬,他为了同日本情人一起逃跑而被捕入狱,他手下的“拉姆赛”小组的全体成员均被逮捕,他拒不承认自己的身份,最终被日本政府处以绞刑。
莫斯科的雪与血
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这是苏联的传统活动。与往常不同的是,战斗机首次出现在苏联的阅兵仪式中,飞机用轰鸣声为士兵们高昂的口号伴奏,这是苏联为了防备德国空军突袭而做
出的部署。当天,斯大林在广场西侧的列宁墓前做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演讲的内容还印成小册子发给每一位士兵。“保卫俄罗斯母亲”成为每一个人的心声,这次阅兵不仅仅是一次军事实力的展览,还振奋了士气民心,引燃了莫斯科保卫战的终极战火。
实际上,斯大林从远东战场调回的援兵只有10万人,与德军的实力还有一段差距。苏军在斯大林的坚持下发起了几次反攻,只在阿列克辛地区取得了一些成绩。德国制订了从南北两面包围莫斯科的计划,北面占领克林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南面占领卡希拉和科洛姆纳,然后将如钳子般夹击莫斯科。为了快速完成眼前的任务,德军派博克将军抵达前线,亲自指挥作战。莫斯科的11月非常寒冷,德军的进攻遇到诸多不利因素,坦克和摩托车需要加热才能发动,机枪因缺少防冻剂而损坏。更主要的是他们非常缺乏抵御严寒的衣服,指挥部每天都能收到数千人被冻伤的报告,德军不仅要对抗苏军,还多了一个无形的敌人——寒冬。
德军在11月做出了这次远征的最后两项成绩,他们占领了克林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12月,德军放弃南北夹击的计划,决定集中所有兵力从莫斯科正西面发动进攻,但遭到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又一次失败后退。
之后,战局全面扭转,苏军的战线不断向前推进,收复了很多被德国占领的要塞。12月5日,***终于下达了转入战略防御的命令。但实际上,前线的德军已经开始小规模地撤退了。16日,德军司令向***请示,正式开始进行防御性撤退,***一怒之下撤掉了此次行动的大部分将领。
德军在本次战役中付出了40万人的生命,其中10万人死于“寒冬”之手。苏联以92万士兵的生命扞卫了莫斯科。从此,苏联成为反法西斯阵营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