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达达尼尔海峡

    时间: 1915年

    地点: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

    交战双方:协约国vs土耳其

    战争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一年后,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之中。德军在东线抑制了俄罗斯的进攻,但是闪电占领法国的计划被协约国击碎,西线一直处于胶着的局面中。1914年末,协约国有意开辟新的战场,转移同盟国的势力,减轻本国领土上的战争压力,也减少战争对自己国家的破坏。同时期,土耳其加入同盟国,近东战场开战吸引了两大阵营的目光。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认为,土耳其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可以作为新战场的首选地,进攻这里可以阻截土耳其加入欧洲战场,也可以缓解俄罗斯南线的紧张战事,这个提议得到了大部分协约国的认可。

    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很多大型战略都过于理想化,如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和法国的“第十七计划”,这些策略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和难关,最后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同样,协约国这次提出的“外围战略”计划看似容易,实则要面临很大的风险和牺牲。远征战是客场作战,长途跋涉和水土不服是士兵要克服的第一敌人,粮草和火药储备、运输设施、通信设备等方面都需缜密部署。而这次世界大战频繁出现新的武器和战术,也是远征军需要提防的一个方面。尽管远征

    要面对诸多不便,但协约国急需打破现在的僵局,硬闯达达尼尔海峡成为协约国不得不走的下一步棋。

    近东战场的当头一炮

    协约国的成员们很重视这次远征行动,把它视为扭转战局的关键一战,但实际上协约国此次出战非常匆忙,它调遣的主力部队是在埃及地区进行训练的“澳新军团”,这支远征军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派往欧洲参加一战的陆军官兵。1915年2月19日,协约国的舰队先对达达尼尔海峡进行了猛烈的炮轰,但是因距离太远,没有给土耳其造成伤害。次月18日,联军预备强行横渡海峡,12艘英船和4艘法船小心翼翼地驶进港湾,沿途并没有受到骚扰,反而顺利地炸掉了土耳其的一些海面防御设备。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

    就在他们即将进入狭窄的近岸航道时,头船突然触碰了水雷,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前排的四艘战舰被炸飞,海面上升起滚滚浓烟,阻碍了后船的视线。后面的战舰害怕四周有埋伏,也顾不及前方爆炸的船只,匆忙掉转船头撤出港湾,导致战舰之间相互碰撞,最后好不容易才驶出这道“魔鬼港”。联军第一次海上进攻未战而败,只能从陆地上强行登岸。

    惨烈的登陆战

    协约国这次登陆的总指挥是英国陆军上将伊恩·汉密尔顿,他早就知道这将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战役。土耳

    其士兵为了抵制协约国登陆,依据此处复杂的地形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炮台几乎遍布海岸的每一个角落,而且他们沿着海岸线布置战壕,协约国的炮弹几乎无法给他们造成伤害。针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汉密尔顿决定采取佯攻诱敌的战略,他让士兵分别从几个角度同时登陆,而最有实力的两支英军则从西海岸防守最弱的地方上岸。

    尽管汉密尔顿制订了伤亡概率最小的计划,但是协约国还是为此次登陆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4月25日凌晨,英中将威廉·伯德伍德爵士率领1.6万澳新士兵先从最北面的卡巴泰佩海滩附近登陆。他们的计划是借着夜幕的掩护尽量避开土耳其的炮火轰击,然后悄无声息地掩蔽在海滩附近的丛林中。伯德伍德的预想非常完美,他们也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就登上了加里波利半岛。但是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里三面悬崖,几乎没有可以攀登的着力点。尽管如此,澳新军团和英法军的登陆相比仍然是最快的,但是真正的危险在第二天才显现出来。当这支大军费尽力气攀上悬崖,穿过重重荆棘抵达半岛深处时,土耳其上校凯末尔的部队对他们进行了猛烈的进攻,很多士兵牺牲,剩余的人只能躲在山坳里面,无法发挥出战斗力,同时还要经受饥饿和炎热的煎熬。

    5月,英法联军已经基本完成登陆,土耳其也

    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攻。他们同时也与英法联军的海上舰队交锋,想把他们驱逐出达达尼尔海峡,使协约国的海陆两军失去联系。土耳其封锁了海岸线,断绝登陆军的后备支援和供给,也切断了他们撤退的后路。临海的天气非常难以把握,要么艳阳十足,要么连日大雨,没过多久,海滩上没有来得及掩埋的尸体都发出阵阵恶臭,更恐怖的是疾病开始在联军之中传播,协约国士兵的厌战情绪非常严重。

    土耳其凯末尔上校通过这次战役建立了强大的威信,他不断对联军进行侵袭,5月以来,澳新联军中有一万人都丧命在凯末尔军队的手中,土耳其也损失了相当的人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休整,澳新联军恢复了部分战斗力,5月19日,澳新联军利用飞机捕获到土耳其的行动计划,他们提前做好了部署,打了一场令土耳其士兵出其不意的胜战,以微弱的代价歼灭了土耳其一个师的力量。这可能是本次远征战中最令人满意的一场战役了。

    八月反攻,十月撤退

    从2月以来,协约国在土耳其战场没有丝毫进展,英国用哈罗德·沃尔克换下丘吉尔,并且又拨给他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前往支援远征军。8月6日,沃尔克依据前人的经验从苏弗拉湾登陆,这是一支经过机械化武装的队伍,所以登陆的过程很顺利。在与澳新军团汇合后,他们火速攻下

    孤松高地和尼克山谷,起初他们凭借新军新武器的势力打了几场胜战。但是联军并没有继续扩大领地、占领有利高地,也没有破坏土耳其坚固的防御系统。不出几日,土耳其的两万援军便抵达苏弗拉湾,并带来了大批军火弹药,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协约军赶出了山谷。新的远征军没有给协约国带来希望,随着秋天的到来,士兵的情绪更加低沉了。

    9月,查尔斯·门罗取代汉密尔顿成为新任远征总指挥,他客观地审查了战场和军备情况,认为协约国已经没有挽回败局的能力,不需要继续在此处消耗下去。所以他制订了一系列撤退的计划,后代历史学家认为:“撤退是本次军事行动中最成功的一个环节。”半岛上9万名协约军有条不紊地从各处退到海岸边缘,然后乘船离开了这个让他们心惊胆战的地方,两个月的撤退行动一直进行得很隐秘,所以只造成了不到10人的伤亡。

    达达尼尔海峡之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影响深远的一场战役,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路两栖之战。欧洲西线的战火没有因此熄灭,但达达尼尔海峡成为协约国颜面尽失的耻辱之地。共有4万协约国士兵永远留在了加里波利半岛上,与他们一起埋葬的是20万土耳其士兵。土耳其虽然赢得了这场登陆战的胜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