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马恩河第一次会战

    时间: 1914年

    地点:法国马恩河地区

    交战双方:德国vs法国

    战争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作战总司令小毛奇一直按照“施里芬计划”出牌,东西两线以西线作战为主。同时,法国也有针对德军的“第十七号计划”,即两个集团兵齐头并进,阻止德军入侵法国,并且收复普法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一开始,德国偏重一线的战略计划非常有效。8月4日,德国打算向中立国比利时“借道”进军法国,遭到比利时的拒绝,德国于20日武力占领布鲁塞尔后继续南下。21日,法国北部在德国五个集团军的进攻下失守,首都巴黎形势危急,政府不得不搬迁至波尔多。

    9月2日,从比利时而来的德国大军即将抵达巴黎,这支部队的先头军是克鲁克司令带领的第一集团军,他们约有30万人,作战任务是占领法国首都。法军总司令霞飞已经输了一阵,但是他不慌不忙地组调了第六集团军,命毛奴里将军担任司令阻拦风头正强的克鲁克,以防巴黎失守。他在马恩河沿线布置了5个集团军,新筹备的第九集团军正在赶来的路上,对法国来说巴黎的意义十分重大,霞飞必须坚守住马恩河战线。

    不可靠的速战速决计划

    德军于8月25日占领那慕尔,两天后火速占领隆维。尽管巴黎的情况已经接连告急,总司令霞飞还是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从他脸上看不出敌方已经兵临城下的危机。他派老将加利埃尼元帅任巴黎城卫戍司令,并给予他调遣第六集团的权

    力。加利埃尼也没有直接率军迎战德国,而是不停地加固巴黎守卫,在城外布置地雷和炸药。他还命令士兵在城内的草地和广场上放养大批牲畜,以防止德军采取包围战术,城内会因缺少粮食而投降。与德国火线爆破似的战略速度相比,法国做的是长期抵抗的准备。法军以总司令霞飞为代表,似乎没有一个人把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放在眼里。

    9月2日,克鲁克的第一集团已经挺进巴黎,东部的第五集团也临近凡尔登,由于战线太过漫长,通信技术跟不上,所以德军的几大集团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这也导致德国之后的全线进攻步伐不一致。对巴黎威胁最大的是德国第一集团,因为气势汹汹的第一集团司令克鲁克将与比罗的第二集团联合攻打巴黎,两大集团联合的力量不容小觑。

    克鲁克在战斗中始终贯彻德军闪电进军的宗旨,不惜一切代价对法国第五集团军发动猛烈追击和围剿。一开始,这一招非常有用,第五集团军节节败退,德军一天之内就将战线推动了一大截,助长了克鲁克的自信心。他们没有执行从西面进攻巴黎的计划,甚至还逐渐偏离进军路线,向巴黎东侧进攻。激进的克鲁克与战友比罗的配合非常失败,他自顾自地一路穷追猛打,不愿意和第二集团军保持一致的步伐,甚至对上级要求暂缓追击的命令也充耳不闻。尽管克鲁克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的斗志,但是他的士兵已经一连多日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后勤部队追赶不上他的速度,很多

    士兵只能饿着肚子赶路。就在巴黎城内的士兵享用美味牛肉的时候,克鲁克的士兵只能挖路边的野菜充饥。第一集团军的进攻战越来越没有效率,只是不断深入法军内部,既没有俘获士兵,也没有缴获军火,反而把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法军,陷入危险之中。尽管如此,克鲁克还是不愿意停下来等待第二集团军,依旧做着“打肿脸充胖子”的无用之举。

    实际上,克鲁克的军事行动就是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的一个缩影,“施里芬”计划看似可行,但真实操作过程中将面临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通信技术还不完善的时代,想要打一场配合无间的大规模闪电战无异于痴人说梦,克鲁克军团后来一败涂地的结局,就是这个道理的最佳体现。

    智取与蛮夺

    就在德国势如破竹进攻之时,法**内并非完全无动于衷,冷静的霞飞司令正在等待一个恰当的出兵时间。4日,也就是克鲁克挺进巴黎的第二天,加利埃尼就向霞飞将军提出要进攻克鲁克的右翼,但是霞飞没有答应,加利埃尼只能先让法军的第六集团军提高警惕,时刻准备出兵。实际上,霞飞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但是他认为必须等第九集团军的援兵抵达后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的出击,因此他选择再等一天,到6日时再发动全线反击。

    如果说法国的将军们不急不躁的话,那英国将军简直是太“慢性子”了。当霞飞将军向英国联军提出6日反攻德国时,英军总司令弗伦奇直接拒绝了他,理由是“还不到时机”。霞飞将军

    不得不亲自赶往英军大本营,劝说英军出兵,最终弗伦奇同意与法国同步出兵。

    5日清晨,法国开始了局部反攻。第六集团军毛奴里司令向德军第一集团军的右后翼发起进攻,克鲁克只得把左翼的力量抽调至右翼进行防守。经过克鲁克两天的火线追击,德军的第一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的距离已经非常远,此时克鲁克又把左翼调往右翼,导致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一个很大缺口。霞飞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认为只要突破这里就可以瓦解德军西线的全部军事力量。可是,此时法第六集团军和德第一集团军正打得不可开交,法军暂时没有多余的力量冲击德军缺口。为了快速集中一批突袭德军战线的力量,加利埃尼利用巴黎城内的600辆出租车队把一个师的力量火速运达战场,这就是着名的“马恩出租车队”。

    6日,法军发动了全面反攻,毛奴里的第六集团军继续与克鲁克纠缠,法军第五集团**守为攻,一边协助第六集团军应对克鲁克,一边牵制德军比罗的第二集团军。同时,法军第九集团军抵达马恩河战线中部,与驻守在这里的第四集团军共同迎战德国第三、四集团军。法军一改往日的作战风格,行军速度甚至比德军还要快,仅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打得德军手忙脚乱。两军的抵抗战一直进行到8日,这一天英国开始派兵出击,使德军遭到了毁灭性的一击。英军司令弗伦奇亲自带兵攻入德军西部战线的缺口,直捣德军第一、二集团军的核心部位,在这样的打击

    下,德军第二集团军开始后退,给前线造成了更大的缺口。英法联军以压倒性的优势扑向德军阵营。第二天,德军总参谋小毛奇认为此战已经无力回天,他下令德军全线撤退,不必再做无谓的抵抗。

    9月11日,协约国以26万死伤的代价取得此次会战的胜利,德国也损失了22万的兵力。协约国凭借着默契的配合、缜密的部署和灵活的战略粉碎了德军闪电夺取法国的计划,给骄傲的德国人当头泼下一盆冷水。从此,西线进入战略僵持阶段,法国始终牵制着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部分军事力量。这场战役充分暴露了德军指挥将领的问题,凭着后台关系上位的德军总参谋小毛奇没有亲临战场,他在远距离指挥无效、西线战事告急的情况下还调走部分力量支援东线战役,结果因路途遥远,这支援军也没有在东线发挥作用。所以德皇在战后立即撤掉小毛奇,让法金汉接替他的职位。

    第一次马恩河会战扭转了西线的战局,四年后,德军又一次发动了马恩河进攻战,这是德国在西线发动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与第一次会战被动挨打的局面不同,由法国率领的联盟军做足了战前准备。尽管火力不如德军猛烈,但联盟军适时出击,顺利攻破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阻止德军前进,使德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之中。此后,法军逐步推进战线。1918年8月初,德军已经处于即将崩溃的临界点,不出十天,德军就被彻底击败,联盟军又赢得了西线战场的第二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