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岁前长太胖,易得肥胖症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胖乎乎、肉嘟嘟的孩子是健康可爱的象征。但在我们这些医生的眼,胖乎乎、肉嘟嘟的孩子也可能是肥胖症的前兆。
《洛杉矶时报》曾发表过一篇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医学研究报告,报告称,6个月以内的婴儿如果体重突然增加,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在3岁大时就成为肥胖症患者。
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他们对波士顿地区559名新生婴儿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6个月以内婴儿的突然长胖,与后来出现肥胖症存在密切联系;婴儿在出生时的体重和在母体中的发育情况反而对后来的肥胖影响不大,甚至是出生时稍重一点的孩子会更健康。
我把这则新闻在我的微信里一转发,许多朋友就纷纷给我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询问的都是“孩子太胖
该怎么办?需要控制**量吗?”说真的,打电话给我的人数之多,真是让我大吃一惊,作为医生,我当然知道现在肥胖儿不少,但我真没想到我有这么多朋友的孩子步入了肥胖儿行列。
当孩子皮下及他处脂肪积聚过多,且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的20%,就是患上了肥胖症。当孩子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导致孩子肥胖症有两大因素。一个因素是家族成员有肥胖史。有研究证实,父母双方都肥胖者,子女有70%的可能成长为肥胖儿,父母双方有一方肥胖者,子女也有40%的可能出现肥胖症状。另一个因素就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了过多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
不是肥胖,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该方法是测评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最好指标。身高标准体重法的具体计算方法是:肥胖度=(实测体重-相应身高的标准体重)/相应身高的标准体重×100%。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及其以上为重度肥胖。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阶段的孩子体重的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孩子在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g
孩子在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g
孩子在2~7岁:体重=年龄×2+8 000g
体重增长指标基本规律是:正常足月的孩子出生时体重为3 000~4 000g左右,最初3个月,孩子体重增长较快,每周
体重增长180~200g;到4~6个月时,孩子体重的增速开始下降,每周增长150~180g;到6~9个月时,孩子的体重每周增长90~120g;到9~12个月时,孩子的体重每周只增长60~90g;到1~2岁,孩子的体重平均一年增长2 500~3 000g,2岁以后,孩子的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 000g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孩子在3~4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
当发现孩子的体重超出标准体重太多后,父母必须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那么,该如何控制呢?
1.父母找营养医生测算出孩子当前实际体重所需的能量和孩子按身高所检得的相应体重所需能量
,将两者的能量差额作为调控肥胖的目标。一般来说,先减去差额能量的1/3~1/2,每7~10天递减一次,直到减至该儿童现有身高参考标准体重的所需总能量。
2.如果孩子是配方奶喂养,那最好选择不含香精/香料、蔗糖、麦芽糊精的配方奶粉。
3.给孩子多吃热量少、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萝卜、笋等易产生饱腹感的食物。
4.孩子进食要定时定量,严格控制孩子食用零食及休闲小食品,对各种饮料也要限定在每日250~350mL。
5.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提高平衡膳食的实效,能够取得促进生长发育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有效地组织大脑中枢神经和全身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协作和功能联系,增进了儿童整体性健康。
6.定期到妇幼保健部门检测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