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新导师

    不久所有的地方都知道,这里有一位宣扬奇特教义的先知。他的教义宣称地球上所有的人(而不只是犹太人)都是仁慈上帝的孩子,因而他们彼此之间乃至全人类都是兄弟姐妹。

    从迦拿,耶稣和陪着他的朋友们一起,走到了迦百农--一个在加利利海北岸刚刚建立起来的小村庄。

    彼得和安得烈两个人的家都住在这里。当耶稣为了探索上帝的生灵和人类的灵魂踏上伟大的发现之旅时,这两个渔民便放弃了他们的工作去追随耶稣。

    他们在迦百农停留了几个星期,而后决定去****。

    这样做有两个理由。

    第一,逾越节将至,所有善良的犹太人都有义务在圣殿附近庆祝这个神圣的节日。

    第二,这样就给了耶稣一个了解首都民众对自己看法的机会。

    加利利人,尽管被真正的****人所公开鄙视(因为****人认为他们不如那些在古时候犹太和以色列敌对时保留下来的神殿里朝拜的犹太人那样虔诚),但他们确实是非常友善的人,愿意倾听新的思想。

    或许他们并不是一直充满热情,但他们也还算是有礼貌。相反,****,在法利赛派的统治下,成为古老的宗教信仰的坚强堡垒,在那里,不宽容被尊为一种民族美德,对持不同政见者毫不留情。

    耶稣平安地到达****,但是在他还没有机会阐释自己的观点时,一件事情发生了,迫使他不得不以比来时更快的速度离开了。

    在远古时代,当人们渴望获得神灵的庇佑时,便杀死他们的俘虏以祭奠。

    后来,伴随着文明的萌芽,牛和羊取代了人类充当祭品。

    当耶稣降生时,犹太人仍然用牲畜祭奠***。

    有钱人杀了牛,将肉和肥油放在祭坛里烧掉,把剩下来可以吃的部分送到祭司们的厨房里去。

    而穷人,没有能力去花费这么多钱,就买一只羊。如果他们非常非常穷,就买一对鸽子,割断它们的喉咙。他们怀抱这样一种奇特的信念,认为毫无意义的屠

    杀行为会使上帝高兴。殊不知,就是同一个上帝,在不久前刚刚以无私的爱创造了那些可爱的生灵。

    如今,大多数的犹太人都生活在国外(因为他们从来不愿意放弃在亚历山大和大马士革的轻松舒适的生活,回到****那些曲折而潮湿阴暗的街道上去,而单单是在埃及,就生活着超过50万的犹太人)。因此,有必要给那些远道而来无法赶着自己的牲畜从尼罗河到汲沦溪来的朝圣者准备大量的牲畜。

    多年之前,当圣殿建成时,在圣殿大门外的街上就有供祭祀的牛和羊被叫卖。后来,为了更加方便顾客,商贩们把他们的牲畜赶到圣殿的后院里去卖。紧跟着他们的是货币兑换商,坐在木桌的后面,帮人们把巴比伦的金币和科林斯的银币换成了犹太钱币。

    这些友善的商人无意对谁不恭。他们对自己做了些什么几乎毫无意识。这种非常坏的习惯发展得如此缓慢,以致没有人注意到它。

    对耶稣来说,刚刚来自宁静的加利利山谷,他的意识中思考的问题同这些买卖和交易距离太远了。那些吼叫着的牛和大声叫嚷着的货币兑换商似乎是对上帝的亵渎和侮辱。上帝的圣殿居然变成了一个嘈杂的买卖市场--绝不能够容忍这种事情!

    他拿起一条鞭子(院子里有很多条鞭子),把这一伙人赶出了圣殿,那些可怜的牲畜跟着它们的主人跑了出去。***的圣殿洗清了它的耻辱。

    一些盼望着出什么事情的家伙,跑过那些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赶紧冲到出事的地方。

    很多人认为耶稣是对的。把圣殿当作牛棚就是对圣殿的侮辱。

    然而,其他一些人非常的气愤。毫无疑问,在至圣所附近那样安静的地方发出那么大的声音或许是有些不合适,但是话说回来,一个从加利利省或拿撒勒或什么地方来的无名青年,凭什么来制造混乱,把覆盖着很多钱币的桌子掀翻,使那些可怜的货币兑换商爬在地上找他们的丢失的钱币呢?

    还有一些人不知所措

    。其中有位犹太大公会的成员,一个忠实的老法利赛派,叫尼科蒂迈斯。

    他觉得在这最神圣的场所会见那个表现失常、有失尊严的人是不合适的,但他也想知道这个胆敢如此鲁莽的人到底是谁。

    他派人通知耶稣,等天一黑下来就去他的家里。

    耶稣接受了邀请,他和尼科蒂迈斯谈了话。这个法利赛派确信耶稣的行为虽有些过头,但完全是出于真诚。当他听到了关于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闻,更加强了对耶稣的看法。出于对这个拿撒勒人青年的喜爱,他建议他尽可能快地离开这个城市。

    王宫对这类扰乱社会安定的消息一向是非常敏感的,那些牲口贩子和货币兑换商会毫无疑问地唆使人们反对这样一个精力充沛而又行动大于讲话的先知。

    就这样,耶稣和他的朋友们一道离开了****,取道撒玛利亚回去了。

    那个可怜的地方,正像我在前面告诉过你们,有(或者说宁愿不要有)一个糟糕透顶而又十分冤枉的“亵渎神灵的温床”的坏名声。

    许多世纪之前,它是古老以色列王国的一部分。那个国家衰落之后,当地的居民被驱逐到了亚述,他们荒芜的农田被移交给从美索不达米亚和小亚细亚迁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和当时留守下来的少数犹太人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叫撒玛利亚。

    在真正犹太人的眼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卑贱得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我们经常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意大利佬”、“犹太佬”、“匈牙利佬”等那些可恶的字眼来侮辱那些外来的移民。但这些都不会比一个冷酷的法利赛人称呼“撒玛利亚人”这个词更加刺耳。

    结果,无论何时,当一个犹太人不得不去大马士革或者恺撒利亚腓力比①旅行而途经撒玛利亚时,都会催促他的驴子快跑。除非万不得已,他们决不跟当地人接触。

    耶稣的朋友们都是些严格遵守摩西律法的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心怀偏见,称当地人为“肮脏的撒玛利亚人”。

    他们应该受

    点儿教育了。

    耶稣不但在途中逗留,实际上他还很友好地同几个“撒玛利亚人”攀谈。一次,他甚至还坐在井边向一个属于那个被歧视民族的妇女阐释自己的思想。

    但是,当耶稣的门徒们凑过来聆听这些谈话时,他们发现这个“撒玛利亚”妇女竟然比那些傲慢地自称对律法虔诚无比的优秀犹太人更能理解他们导师的话。

    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关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教义。这也是耶稣作为一种新的信仰先知这个事业的开端。

    他采用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时他给他的门徒讲些故事。

    但他很少对他们讲道。一句话或一个暗示足以表达出他内心的想法。在这一点上,就像在其他方面一样,耶稣是个天生的教师。也正因为他是个伟大的教师,所以他理解人们的内心,并且可以帮助许多无力自助的人。

    自古以来就有人可以对患有某种疾病的人发挥巨大的作用。他们既不能治好骨折,也不能一点头就让瘟疫停止。不过如今全世界的人都明白,想象对疾病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有病,就确实会感到疼痛。如果某人能让我们相信,我们的自我诊断是错误的,那种疼痛感就会立即消失。

    这种天赋往往被赐予那些单纯善良的人们,他们能够得到病人的信任,能医好病人的病,即便是他们对医术根本就不懂。耶稣,以他的亲切诚实和友善淳朴赢得了人们的信任,毫无疑问,他能够帮助那些感觉经受着病痛折磨的人。

    当人们听说这个年轻的拿撒勒人(先知,弥赛亚,或是人们盲目信仰地称他什么)能够为人们解除病痛,男女老少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请求耶稣使他们恢复健康。

    传说(总是尽量地将一个好的故事编得更好)中硬是把耶稣返回加利利的第二次旅行描绘成了一位神医的医病之旅。第一个是,在回迦百农的路上,一个当地医生已经放弃治疗的富人的孩子被耶稣挽回了生命。 ①

    接下来是彼得的岳母正在发

    着高烧,在刹那间就完全好了,还亲自为她的客人准备了一顿饭,并在她的病桌前招待了他们。

    从此以后,有很多病人跟随而来。有的人认为自己是个跛子,被人用担架抬到了耶稣那里;有的人得了很多年医不好的怪病;各种类型的神经质病人,只需要听到一句消除疑虑的话就可以走上康复之路。

    不管这些故事中有多少是真实的(死人很少能够复活),它们确实在加利利引起了巨大的兴奋和好奇,并且很快在****传颂。

    但是法利赛派还不能完全相信。他们毫无疑问会对耶稣为他们受苦的同族治病非常感谢,但是他们认为耶稣拒绝将本族人和外族人区分开来的做法太过分了;他还曾经医好了一个罗马官员的仆人和一个希腊母亲的女儿,并且解除了一个在安息日患病的老妇人的病痛;他甚至还允许麻风病人触摸自己的衣角,认为这样可以让他们在绝望之中减轻痛苦。

    除此之外,他还愿意把一名被罗马人所雇用、被派驻在迦百农的税吏收为他的门徒,这是一件可怕的事。这好像对苦难深重的祖国有一点不忠,几个好心人把这些告诉了耶稣。

    尽管耶稣感谢他们的好意,但他也不认为自己做的是错误的。

    对他来说,所有的男人和女人,所有的税吏、政客,所有的圣人和罪人,都是一样的。

    他承认和接受他们所共有的人性。

    为了表明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消除疑虑,他收下了这些门徒并带着他们到一个受人非难的官员家中去吃饭,似乎坐在一个罗马雇佣者的饭桌旁边反而是一种荣耀。

    当法利赛派听说这些之后并没有公开说些什么。

    但他们相互之间商定,当耶稣胆敢回到自己所管辖的地区,他们就要对付他。当耶稣为了过逾越节(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逾越节)回到****时,他感觉到了那伙沉默的敌人的敌意。因为他们明白,这位古怪先知的理想一旦得以实现,他们自己的那个小小的世界将会走向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