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门徒
他从一个村子游荡到另一个村子。他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着。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赶来急切地聆听这善意、仁慈和爱的世界的事。他们称耶稣为主,无论他到哪里,他们都跟随着他,成了他的忠实信徒。
在耶稣的时代,一个有新观念的智者要获得听众是相当容易的。
他不需要演讲的房屋,他也不必花费宝贵的时间来等待某人让他做教授,或者任命他为牧师。
在犹太,吃和住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和在埃及和西亚的任何地方是一样的。
那里的气候是温和的。一套衣服差不多可以穿一辈子。那块土地食物充足,大多数人只吃维持生存所需的量,而且他们还可以从树上摘取每日的食物。
在士师和列王的时代,祭司阶层有着最高统治权,游荡四方、宣扬异端学说是不可容忍的。而现在罗马警察驻守着大道,观察着繁忙城市的交通。
罗马人对精神性的事物漠不关心,允许所有的人们按自己的风尚习俗寻求拯救,只要他们不和政治保持太近的关系,只要不煽动公开的叛乱或骚乱,实际上就没有对言论自由的限制。罗马的行政官员在各地监督着这种规定的贯彻实施,法利赛派要是敢干扰这样的**就惹上
了麻烦。
难怪很快一大批好奇的村民跟上了这位新先知,还不到一个月,他就赢得了演说家和先知的声誉,并传到了狭小的加利利边界以外很远的地方。
这回轮到约翰感到奇怪了。他仍处于自由之下,虽然已被国家公会的成员密切注视着。他离开了他心爱的犹太,向北行进去会见耶稣。
这是两人间的最后一次会面。
约翰是否了解他表弟的思想,似乎大大值得怀疑。这两位先知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约翰敦促人们去为他们的罪行忏悔,以免受到***的盛怒和报复。
在这方面只遵循他所学的****,而这部****刻在西奈山的花岗岩石上。
在另一方面(然而尚需下大决心),耶稣则把人生看成是自己故乡那温暖气候里的和煦阳光下的微笑绽放的花朵。
施洗者约翰宣讲的是“不是吧?”
耶稣则同样热切地回答“是吧?”
约翰和他的犹太同胞有着同样的信仰,他们按照他们那严厉的***的形象,创造了即将到来的弥赛亚形象。
耶稣的版本则有些崇高,并赋予那万物之父以永恒的超越了凡人所能理解的耐心和爱。
这两种观点之间没有妥协的可能。
在某一时候,约翰好像省略了
一些耶稣所讲的意思。他告诉门徒们不要对他期望过多,他只是另一位比他本人更伟大的导师的领跑者而已。当两个学生(在他这一建议下)离开了他而跟随了耶稣,他也并不生气。
他已将他身上最好的东西献了出来。
或多或少,他感到自己已经失败了。
他的死无论多么悲惨,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解脱。
至于耶稣,在他和约翰会面后就差不多立刻回到了加利利,他要在拿撒勒做短暂停留。
约瑟已不在世上,但玛利亚聪明能干地把小家庭维持在一起,孩子们无论什么时候需要,都能够回到老家。
天才的母亲是不容易的。玛利亚从来不太理解这个奇怪的儿子,他来来回回,游荡了全国各地,只要路边有3个犹太人碰到一块儿,一提起他的名字,不是带着钦佩的敬意,就是带着仇恨的憎恶。
但她非常明智,不去妨碍这个人,既然看起来他明白如何做好他正在做的事。
即使她有时难以赞成这位先知,她也从不会不爱她的儿子。
这次,当她的孩子从他的首次外地之旅回来时,她为他准备了一个好消息。
族中有一场婚礼,他们全都被邀请了。
耶稣说他愿意去,但他不能独自一人去,还有跟着他来拿
撒勒的新朋友。他坦白自己把他们当兄弟一样看待,因此在他去迦拿时,要带上他们一同前往。
这是亲密无间的友谊的开始,它一直持续到了十字架受刑的那一天。
几百年后,耶稣一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加上了奇异的光环,只为让头脑简单的野蛮人相信,自己必须从仁爱的上帝那儿获得直接的启示。那个愉快的家庭聚会的故事则被认为不太可信了--那时每人都很快乐,而玛利亚还最后一次在朋友和亲友中开心地见到了她的儿子。它被一个神秘的故事所修饰,那故事曾被中世纪的画家们作为一个流行的题材而一再用上。
按照这种新的说法,一下子来了这么太多的客人,喜酒都不够喝了。
佣人们大为发愁。除了水就没有什么了,而没有一个犹太人或是希腊人或是罗马人会以水来招待自己门下的来客。
佣人们匆忙去找玛利亚,她是个细心的家庭主妇,她或许会知道怎么办。
玛利亚转而告诉了自己儿子,向他征求意见。
耶稣被这种纯粹的吃喝之事打断了沉思,多少有些恼火。但他是一个完美的人,知道细节的重要性。他理解主人的窘境--他那精心的安排被未料到的五六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打乱了。
为使亲
戚摆脱困境,他悄悄把水变成了酒,这样使筵席以皆大欢喜而结束。随着时间的流逝,类似的一些个奇迹被继续添加到了最初的故事里。这是很自然的。
人们总是喜欢把超人的力量同那些他们记忆中所崇拜的人联系在一起。希腊的诸神和英雄们都曾创造过种种奇迹。古代的犹太先知们可以让铁漂浮在水上,可以走过深深的河流,甚至偶尔还能够干预行星系统的规则秩序。
在中国、波斯、印度和埃及,无论我们到哪里,我们都会遇到超自然事迹的神奇记录,这在那些遥远国度的早期居民当中是很普遍的。
这证明了人们对不可能的幻想世界变为具有自证性的极为普遍的需要,而不限于某个特别的国家或种族。
但是对我们许多人来说,耶稣施加给这个世界的影响是如此令人震惊的深刻和不可思议,我们都情愿接受他,对那些润色过了的神通法术也不去怀疑。
在这点上我们也许完全错了。
而作为读者,却能够在其他上千册书籍中找到所有那些奇迹的完整描述,我们自己则对发生在耶稣最后一次离开他的家,开始宣讲相互宽容和仁爱的福音,并因此导致他死在十字架上这些事件,做一个冷静合理的讲述,也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