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路得的故事路得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早期生活的简朴的魅力。

    上一章里我们讲述了在士师统治下的以色列土地上的希伯来部落的故事,很多地方讲到了战争和屠杀,我们不得不描述了许多残酷可怖的事件。另一方面,对于犹太人来说还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则是很有魅力的。

    现在我就讲给你们这些内容。

    伯利恒①城住着一个叫以利米勒的人。他的妻子叫拿俄米,他们有两个儿子--玛基连和玛伦。以利米勒家境宽裕,但当一场饥荒来到伯利恒一带时,他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

    他有一个富有的堂兄弟叫波阿斯。但以利米勒太傲气了,不会去求人。与其求人相助,他宁愿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迁移到摩押一带去建一个新的立足之地。

    一开始他拼命地干活,但很快他突然死去了,留下遗孀来照顾两个儿子。

    这是两个正派

    的年轻小伙子。他们帮助母亲种地,等到长大成人,他们娶了附近摩押人村庄的姑娘为妻,他们都渴望在接纳他们的友好的异乡人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但是,玛基连和玛伦却继承了他们的父亲的虚弱体质,他们都染了病,短短时间里相继去世。他们的母亲悲痛至极,决定回到老家,这样她也许能在她从小就认识的讲着她所熟悉语言的人群中度过余生。

    她非常喜欢她的两个儿媳,但是不管怎么说她却不能要求两个姑娘跟着她。她把想法告诉了她们,玛基连的遗孀俄珥巴认为对她来说离开自己的村庄不是明智之举。她与拿俄米依依话别,留在了摩押地带。

    然而,玛伦的遗孀路得却拒绝离开老妇人,她在世上已是独身一人了,她已经嫁到了以利米勒家。为了她丈夫家的人她必须舍弃娘家人。她决定留在拿俄米身边。因为,她感到这是她

    的责任。她宣称,没有什么能把她和她死去丈夫的母亲分开,并且温柔地拥抱了婆婆。

    两个女人一起来到了伯利恒。

    当然,她们穷到了极点,她们身上没有钱买面包。但若干年前立法者摩西考虑到了有些人会挨饿,曾经规定收割后落在地上的麦穗必须要给赤贫的人。农夫拥有所有的谷物,但收割时掉下的那一点点,则依上帝所赐之权利要属于没有自己土地的人。

    在拿俄米和路得到达伯利恒的时候,正是收获的时节。

    波阿斯是以利米勒的堂兄弟,当时他的人正在野外田地里。而路得跟着拾麦穗的人,好给拿俄米弄点面包。

    她这样干了好几天。

    因为她在伯利恒的犹太妇女中间是一个陌生人,人们打听着她的情况。不久每个人都知道了她的故事,最后这事儿传到了波阿斯的耳朵里。他好奇地想见见她,想知道她是怎样一个女子,

    于是在检查田地的借口之下,他和她搭上了话。

    在吃午饭的时间,他邀请她和自己以及其他干活的人坐在一起,并且给了她想要的所有面包。

    路得只吃了很少一点。其余的她带回家给了拿俄米--她老得已不能再干活了。

    第二天一早,她就回到了地里。波阿斯不希望伤害她的自尊而又想减轻她的任务。于是他吩咐自己的收麦人干得不必太仔细,而一定要在地里留下足够多的麦穗。

    一整天路得都在干活。到了晚上,当她准备把包裹搬回家时,她发现自己拾了那么多,以致都很难背起来了。

    她把所遇到的事告诉了拿俄米,她是如何遇到波阿斯的,又是如何在一个上午拾到了以前一个星期都拾不到的麦穗。

    这让拿俄米非常高兴。她感觉自己不会活得太久了,现在她希望波阿斯能够娶路得作为他的妻子。她清楚这样路得在自己的余

    生就会有一个不错的家了。不错,路得的确是个外国人。但是她嫁给了波阿斯的一位远方的亲戚,这差不多已使她成为犹太大家族的一员,而每个人又都喜欢她。

    事遂人愿,首先波阿斯赎回了自己堂兄弟以利米勒拥有的土地(按照摩西制定的另一条法律,要保护农夫不受高利贷者的掠夺,这是他光明正大的权利)。接着他就向路得求婚。

    路得接受了他,拿俄米则过来与他们一块儿住,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天。

    但在闭上双眼之前,她看到了路得的大儿子,名字叫俄备得。

    俄备得长成了大人,他有了个儿子叫耶西,孙子叫大卫。大卫成了犹太人的国王,他是拿撒勒的木匠约瑟的妻子玛利亚的直接的祖先。

    而这样说来,耶稣就是温柔善良的路得的后代,她能够顺从自己那颗善良的心的引领,离开自己的族人,去照顾那位待她如慈母的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