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征服迦南在一些充满活力的领袖的领导下,一个犹太国家终于在从前属于迦南人的邦土上建立起来。
土地已被征服。那些原来的居民不是被杀死就是被驱遣为奴隶。但是在犹太人真正成为全****--我们现在这样称呼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公认的主人之前,还有很多剩下的事情要做。
约书亚安详地去世了,去世时他已年迈。各部落庄重肃穆地将其埋葬。那时他们决定不去指定继承人。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似乎不再需要统帅了。无论何时有事发生,示罗的高等牧师都会对***律法做出无可置疑的解释。同时,选举一个新的军事领袖只会在不同的家族之间引发旧有的敌对状态。而且,在过去数年里已发生了这么多的战争,人们想躲避一切军事行为。他们梦想着和平,谈论着农具农活。可是对一个四周包围着强敌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新国家)来说,如果甚至连一个名义上的首领也没有的话,那它就别指望生存下去,这一点不久就变得很清楚了。
迦南的小国难以与摩西和约书亚训练有素的军队相匹敌。但是越过了西部边界,那儿有几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强大的统治者,而其中一个是巴比伦的统治者,从一开始就对年轻的犹太国家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当他进军迦南并夺取了外围的一些领地后,犹太人被迫重新考虑他们最初的决定。他们很不愿意使他们的国家成为一个正式的王国,可他们默认了被他们称为“士师”①的那唯一的***的绝对统治。(两三百年以后,士师的权力大大增长,这个高级职位衍变为犹太国王,对此你们在后面几章会听得更为详细)。
第一个士师是某个叫俄陀聂的人。他作为指挥夺取亚纳巨人的首都基列西弗城的军官而成就了自己的名望。就是同样这些亚纳巨人,在几十年前由于他们的身高和力量而使摩西的部下们感到害怕,可现在他们全都死去,或者饥馑艰辛,就和我们自己的印地安人一样不足为惧。俄陀聂还有一个扬名的资格。他娶了迦勒的女儿,迦勒则是在40年前和约书亚一起去以实各地带为摩西探听情况的人。
俄陀聂成功地把巴比伦的军队赶出了犹太人的领地,从此以后,他差不多在30年内都是这个国家的无冕之王。
但当他死后,犹太人又恢复了他们各自分离的老习惯。他们迎娶异教徒邻人的女儿。他们从迦南老居民中的少数幸存者中选取妻子。而这样的结合体中的孩子们更容易学会他们母亲的语言并信奉他们母亲的神。总之,犹太人忘记了***曾是在他们艰难岁月中的领路人,没有他,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完全受控于更强大邻居的小小闪族部落。
结果,他们很快就失去了同甘共苦的感情,而这正是摩西的民族主义计划中首先提到和最为重要的一点。他们开始争吵,当这种内部争斗的消息传到对他们一直瞩目关注的邻国那里,摩押人、亚扪人以及更为可怕的亚马利人就结成了联盟,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收复了仅仅是几年前他们被约书亚夺去的土地。
犹太军队被打败了,接下来又是一个新的奴役时期。这持续了差不多有20年,在这一时期,希伯来各部落把摩押王伊基伦认做他们的主人。
倒是某个叫以笏的人,他是便雅悯部落的成员,他最终把自己的族人从奴役中拯救了出来。
以笏是一个左撇子,这给了他不会引起怀疑的条件。他在斗篷的右边藏了一把匕首。当然,伊基伦的贴身护卫中没有一个士兵会查看到在衣服另一侧的那把刀子。这样准备好后,以笏要求被允许面见伊基伦。他说他是一些机密消息的知情人,所以他必须和陛下单独待一会儿。伊基伦和所有的东方暴君一样多疑,他希望听到近段叛乱的消息。他打发走了自己的随从。门刚一关上,以笏就抽出匕首。伊基伦从他的椅子上跳起来企图自卫。但这太晚了,以笏的匕首已经**了他的心脏。他倒地而死。
这成了群起反抗摩押人的大规模起义的信号。当他们被赶走后,以笏因为有贡献有功劳,就被选为了以色列的士师,他的族人则再次享受了一段短暂和平而相对独立的时期。从此,士师们相互快速更替。他们一个个都是性格坚强的人,整天在边境沿线与异教徒作战。如果约翰·史密斯大尉和丹尼尔·布恩大尉生活在那样一个早期时代,我确信他们也会身处那些伟大的犹太士师中间。
不幸的是,边境战争动辄就非常地残酷。如果腓利士人烧毁了一个希伯来村庄,犹太人就以毁灭两个腓利士人的村庄来报复。接着腓利士人则会义无反顾地劫掠三个犹太人的村庄,另一边则会更进一步地抢劫四个腓利士人的村庄。这是一连串无休无止的相互杀戮,这过程中很少有什么重大意义得以实现。
但是几乎每一个国家在形成的早期都历经了如此的流血与苦难。因此,因为这些特定的罪行而责备犹太人会是很愚蠢的,这是我们所有的祖先都曾犯下的罪行,它绝非某个种族某个民族的专利。
由于我们曾对****有过如此细致的研究,所以我们对犹太人的历史恰好比巴比伦人、亚述人或赫梯人的历史知道得更多。这就是主要的差别。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西亚的其他居民并不比他们的希伯来邻居好多少。在这一小会儿离题之后,让我们言归正传,回到圣书上所记载的事情上来。
随着时间流逝,沿着边境的战事变得陡然猛烈起来,甚至连妇女也被召集起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迦南的小城市再也不是个威胁。它们一个个地被征服、被摧毁。然而,有一个敌人,它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危险和威胁。那就是腓利士。
在下面的记录中我们会常常听到腓利士人的名字。和犹太人以及其他西亚的居民不一样,腓利士人不属于闪族。
他们是克里特人,在着名的古代城市克诺索斯①--差不多1000年来它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被摧毁后,他们离开了自己的本岛。那座城市是如何被毁、为何被毁以及毁于何人之手的,我们不知道。这场悲剧的幸存者经由海上逃走。最初他们试图使自己定居于尼罗河三角洲。然而,埃及人把他们赶跑了。
然后他们向西航行,沿着亚洲的海岸,他们占领了地中海和犹太西部山区一小块狭长地带,而那儿则刚刚被约书亚征服。当然,犹太各部落原本很乐意占据几个自己的海港,而腓利士人却想要直到约旦河的所有的土地。这就导致了身在内陆的犹太各郡和他们长于航海的腓利士邻居之间永无何止的战争。但因为克里特人在和平治国的艺术上(因而也在战争艺术上)远远地超过了他们的亚洲邻居,粗鲁的以色列部落就不可能在抵抗他们的腓利士(又叫腓利士地那,或者像我们如今对这个国家的称呼一样--****)敌人方面有多少进展。
****中
的许多最着名的战役都发生在犹太人和腓利士人这两大对手争夺地中海海岸的8个世纪里,以前的克里特人因为有他们的铜盾、铁剑和铁甲战车(一种古代的坦克)得以打败犹太人,而后者的木盾、石矢和投石机只能偶尔挽救他们免于失败。
然而,有时当希伯来部落意识到他们正在为***的事业而战的事实后,他们就会取得胜利,有一次这样的胜利发生在女先知底波拉在世时。
士师珊迦刚刚去世,耶宾王的军队就立即进犯边境。他们偷牛、他们杀人,他们还掳走妇女和儿童。这些攻击激起了报复,可谁来领导犹太人呢?
耶宾的军队由一个名叫西西拉的外国人率领。他好像曾是个来北方创业的埃及人。像大多数职业军人一样,他精通最新的战争理论。他建立了一支专门的铁甲战车部队。他们由马拉着冲过犹太人的战线,就像用刀切穿黄油一样容易。据说西西拉的军队至少有900辆装备精良的战车。这个数字可能多少有些夸张,但这个埃及人强大得足以完全灭掉年轻的犹太国家,这在约旦河两岸的谷地和山区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而那时在伯特利村恰好住着一个名叫底波拉的女子。
她有着奇怪的天赋,而这天赋能使孩提时的约瑟如此有名--她能预测未来。难怪来自西亚各地的人在他们远行、打仗、开业、结婚之前都要问询她的建议。
犹太人就到她那儿,请求她指点如何行事。幸运的是,底波拉是一个有勇气的女子。她没有建议她的同胞去投降。相反,她告诉他们要去战斗。
她捎话给拿弗利部落,请一个叫巴拉的人来见她。巴拉作为一个军人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望。但当底波拉告诉他勇敢地前去反抗西西拉时,他却犹豫了。“它将以惨败而告终,”他说,“我们的军队抵挡不了他们的那些铁甲战车。”
底波拉回答道,一旦犹太军队反攻,***就会和他们在一起,让他们不被看见。但是巴拉仍然只看见那900辆铁甲战车,他拒绝了成为统帅的荣誉。
于是在极度失望之下,底波拉提出陪伴他去作战,如果这会给他以勇气的话。同时她警告他,而今即将来到的胜利的荣誉不再会归于他,而是要归于一个女子。这时巴拉终于妥协了,他命令他的军队离开了塔泊山的安全堡垒。西西拉在耶斯列平原上把铁甲战车一字排开。一旦犹太人从山上下来,他就会在那儿袭击他们。然而,***站在犹太人一边。耶宾的军队拼死作战,可他们注定会被灭掉。只有少数幸存者逃走了,即使一时强大的西西拉也被迫离开他的战车徒步逃生。
他向西跑了,但由于不习惯这种不寻常的运动,很快他就筋疲力尽了,于是就走进路边的房子里要吃的。
这是基尼人希伯的家。
希伯外出了,但他的妻子雅亿在家。
她听说了打仗的事。她明白在她面前的这个男子一定是西西拉,因为他像个外国人,他的头盔是金色的,而且他还命令这个女子做这做那,像是个惯于发号施令的人。于是雅亿让这位不速之客又吃又喝,然后当这男人已疲惫不堪时,她就告诉他可以在地毯上休息。同时她还许诺,她会在楼上为他望风,如果犹太士兵来到她家附近,她就会叫醒这埃及人好让他逃跑。
西西拉相信了雅亿所说的一切,很快他就酣睡了。
然后雅亿拿起一颗大长钉子(这在那时常用来做帐篷桩),把它扎进了西西拉的眼睛,她把敌人杀死在了自家的地板上,接着她跑到巴拉的士兵那儿,骄傲地告诉他们她干了什么。
这就是这故事的结尾。对于耶宾来说,没有了他所信赖的大将,就不得不求和。犹太人再一次自由了,他们为雅亿和底波拉的所作所为而自豪,所以他们给予了她们极大的荣誉。
不幸的是,这种相对休闲的时期似乎对人们的整体士气非常不好。对***的崇拜,就像摩西所要求的一样,要从始至终地保持警惕。但当我们的生活舒适安逸起来,当我们在完整而广阔的世界里只关心尽情地挥霍享乐时,我们就不容易对精神世界产生兴趣。
而那些从打败西西拉后就旋即流传开来的故事清楚地表明了,那个狂风肆虐的沙漠里的伟大上帝是如何被他们完全遗忘的,而他所有的律法是如何为年轻一代所蔑视的。他们又吃又喝,普遍地只知享乐而不为明天的问题考虑。
举一个例子,就是米迦令人厌恶的故事。他是一个富裕寡妇的独生子,住在以法莱村。米迦偷了她母亲的钱,而当她母亲发现后,不但原谅了他,而且还嘱咐把金银熔铸成一尊塑像,作为给她宝贝孩子的礼物。
米迦很喜欢这个金光闪闪的玩物,他在家里造了个小神殿。接着,他雇了个利未部落的人(他是真正圣殿的世袭守护人)作为他自己的私人牧师为其主持礼拜,这样他在想上教堂时就再也不必离开家了。
这一切严重触犯了古代那些传授给摩西的律法。
这甚至也使其他犹太人感到震惊,虽然那时他们也不太虔诚。
然而,米迦很富有,可以做他想做的。
但有一天,他的房子里闯入了几个但族部落的人,他们是向西行进为他们的牛群寻找新牧场的。他们偷了米迦的金像,把它运到自己的村子里。
至于那个被假定为米迦牧师的利未人,金像一被拿走他就跑去为刚刚偷抢了他主人的那些人服务了。
***当然有理由不高兴了,而且很快就显示了他的愤怒。
他让米甸人来侵犯以色列人的土地。他们每个夏天都会频频来犯,偷走地里的大麦和谷子。他们在犹太人的村子里散布了极大的恐慌,居民们常常是一有米甸匪帮出现就逃到他们的山洞里,经常是在那儿度过整整一个冬天。最后,在彻底的绝望下,他们甚至厌烦再种庄稼了。不久在这块土地上就出现了饥荒,人们开始饿死。
后来只有几个胆大的人仍在种地,其中就有一个叫约阿施的人,他是基甸的父亲。约阿施自己不太忠诚于本族的律法。他也崇拜当地原着民所信奉的异教的神。然而,他的儿子基甸却像约瑟和底波拉一样,能够先知先觉,保持着对老教义的忠诚。
当他的父亲为腓尼基的太阳神巴力①建造了一座祭坛时,年轻的基甸(他为一个梦所鼓舞,在梦里一个天使以一块石头吞没了他以前放在那儿的食物)在半夜起床,捣毁了那座丑陋的旧神像,并在同样的地方建起了用于敬拜***的场所。清晨当约阿施所在的村子里的人们发现了石头的碎块,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们跑到约阿施的家里吵着让他一定要惩罚他的儿子,因为他的对神灵的极大不敬。
幸运的是,约阿施是一个有些头脑的人。他说如果巴力真如人们所宣称的那么厉害的话,他无疑会因基甸刚干的坏事而将其杀死。但是基甸继续非常快乐地活着,几个星期以后,邻居们看到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就改变了他们
的想法。这样,基甸被叫作“耶路巴力”(即捣毁巴力神坛的人)而声名远扬,他成了一个广受欢迎的英雄,他的名字还传播到了其他城市。
最后当米甸人的进攻变得如此激烈,以致犹太人不得不反抗,否则就要全被灭掉时,基甸被选作他们的***就极为自然了。他在古老的耶斯列平原上把一些军队集合到一块儿,努力训练为即将到来的战斗作好准备。然而他的部队的士气很差。他们对战争实在是没兴趣。他们已变得软弱。他们想回到暖和的山洞,宁愿挨饿也不让身体受苦。
在基甸当面问他们是否愿意回家时,大部分人都喊道“是!越快越好!”
基甸让他们回去了,只留下几千个看上去很是可靠的人。但即使对这些人他也信不过,于是他请求***给他一个信物,对其未来表示认可。他把一些羊毛放在了自己帐篷外面的地上。早上,在他收拾起羊毛时,它们都被露水打湿了。而余下的草却还是干的。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将与基甸站在一块儿,他可以按自己的意图勇往直前。
基甸带领着他的士兵行进了很长一段路。当他们筋疲力尽的时候,他就指使他们到河边。只有300人(在这几千人当中)懂得必备的作战事例,在他喝水时还观察着河对岸。他们也都用手把水捧到嘴里。其他人(就像一群渴急了的动物)只知道齐刷刷地扎进水里大喝。
基甸就留下了这300人。其他人都被解散了。在战斗打响时他们遇到的只会是麻烦。
然后这300忠诚的人就接受了指令。
基甸给了他们每个人一把羊角号和一束火把。火把藏在陶制罐子里,以免被敌人看见火光。
午夜,基甸带着他的人开始向米甸人发动攻势。
他们奔跑着,所有的人都吹着号角,一发出信号他们就打破陶罐。这么多火把突然发出光芒,照得米甸人什么也看不清了。他们一下子惊惶失措起来,接着就逃跑了。战场上丢下了几千个死伤的人。
至于基甸,他被公认为是犹太人的无冕之王,担任士师多年。
但是在他死后就出现了很多麻烦。基甸结婚数次,他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家庭。他刚被安葬,他的儿子们就开始为确认谁是父亲的继承人而争吵起来。在他们中间,有一个叫亚比米勒的非常有野心。他想成为所有犹太人的王,他认为自己有资格。这样的年轻人是很难被最了解他的人所欣赏的。因此亚比米勒离开他的家到了示剑村,那儿是他母亲的家乡。在示剑村他开始谋划篡位。他没有资金,可示剑人能看到他这一计划的好处(如果他成功的话),他们给了他一些贷款,他用这此钱雇了几个职业刺客,让他们去谋杀他的兄弟们。
仅仅一个晚上,基甸所有的儿子都被杀死了,只有最小的一个除外,他的名字叫约坦。
约坦逃跑了,藏在了山里。
而亚比米勒则被示剑村的人们拥为国王,大为庆祝。
在后来的4年中,亚比米勒和他主要的助手西布勒维护了自己的地位,还迫使其他村庄和城市承认他们的统治。他们有时也会听到约旦的消息。这个男孩常常会不期而遇地出现在某个市场里,谴责他邪恶的哥哥。然而,亚比米勒并不在意。约坦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分钱,也没有追随者。他对残忍凶暴的哥哥的愤怒谴责完全是白费口舌。它们只能让众人取笑。
可是,示剑的荣耀并没有持续得太久。亚比米勒自以为是而且愚蠢透顶。他的下属很快就变得不满意了。一个叫迦勒的人让自己成了一场叛乱的核心人物。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亚比米勒和西布勒取胜了。迦勒和其部下被赶进了一座高高的石塔里。
亚比米勒难以攻战这个堡垒,就派士兵到森林里找可烧的木头。他把这些木头在塔脚下堆了一大堆,迦勒和部下全都被烧死了。
然而几年后,在提比斯城又有了一场起义。亚比米勒再一次打败了叛乱者,他的敌人第二次退守到一座塔里。但当亚比米勒企图活活烧死他们(就像他在示剑村所做的那样)并傲慢地走上前来点火时,一位妇女在塔顶斜身扔下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砸断了他的脊背。愚蠢的亚比米勒实在不愿被一个妇人杀死,就令一个部下在他可能因伤致死之前让自己完蛋了。
后来在短时期内,这些联合以色列各部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的悲壮努力暂时告一段落。但是边境战争和部族内乱与以前相比却越发厉害。起初只是米甸人企图征服约旦河两岸的所有土地。几年后亚扪人也开始合计这样的事了。
亚扪人烧掠了那么多的村子,以致犹太人在很多时期里忘记了他们自己的争斗,都来反抗共同的敌人。他们选举玛那西部族的耶弗他作为他们的统帅。耶弗他是个敬畏上帝的人,不久亚扪的势力就被打垮了。
但就在胜利之时,各部族之间的旧恨新仇又开始愈演愈烈了。有些士兵指责其他人(属于以法莱部落)懈怠职责。以法莱人很不幸,他们恰恰在敌人开始退却时才赶到战场,他们很是抱歉,但他们是不可能不晚的。他们不得不从河的对岸蹚过所有的路,这要有很远的距离。而耶弗他是个很偏执的人,他不接受道歉,不也想听解释。
他派士兵到可穿过约旦河的所有浅滩,下达命令谁也不许通过。
然后他把所有被怀疑属于奸佞部族的人都集中起来。把他们辨认出来很容易,因为希伯来语中的普通词汇“示伯列”(意思是河流)在他们那个地方发音为“西伯列”,他们发不出“sh”这个音节。凡看上去可能像以法莱的人都被要求念“示伯列”这个词。如果他念成了“西伯列”,就会被带上断头台处决。
****上说,有4万以法莱人就这样被杀死。这事干完后,耶弗他骑马回到家里,兑现他在打败亚扪人之前许给***的誓言。他曾许诺会把他到达家中遇见的第一个生命作为献祭。他想很可能会是一条爱犬或会是一匹马。但不幸得很,首先冲出来迎接他的竟然是自己的独生女。
耶弗他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他把女儿放到***的祭坛上献祭,焚烧了她的身体,于是和平又一次降临到以色列的土地上。
这故事变得单调起来,但不久腓利士人和犹太人再一次决战。战斗比以前更残酷,整个犹太人生活地区都被摧毁。
那时候,犹太人中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参孙。他强壮有如海格力斯①,勇敢胜似罗兰②,但却不如历史上其他许多伟大领袖有智慧。
参孙是一个叫玛挪亚的人的儿子,虽还是个孩子,他却以超常强壮的臂膀而出名了。
他不是个相貌英俊的人。他从不梳理头发,长得胡子拉碴的,而且他很少为穿新衣而闹心。但他有一双就像一对铁锤似的手,他从不知道“危险”这个词儿的意思。
他给父母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因为在他十八九岁时,他爱上了一个腓利士女子,并坚持要娶了
她。当然,和一个外族人结婚的念头把他自己的族人和所有的邻居都吓坏了。而参孙还是直接前往亭拿村去迎娶他的新娘。
在西行的路上,他受到一头狮子的攻击。他赤手空拳把这只大家伙就像只小猫一样举在了空中,并将其杀死,扔进了路旁的灌木丛中。过了一会儿,当他经过同一地点时,他发现蜜蜂已在那头死兽的嘴里筑了个巢,正忙着酿蜜呢。参孙取出蜜吃了,然后继续赶路。
他终于抵达了他的新娘居住的村庄,那里为这幸福的一对儿举办了很多宴会。参孙尽力扮演好快乐新郎的角色,尽管他在这种场合下不甚优雅,在起居室不如在战场上潇洒,但他已尽力。一天晚上,客人们全都在互相猜谜语取乐,参孙提出说一个自己的小故事。他答应如果客人们给出了正确答案,就会给他们30套衣服。人们努力了,可他们没能猜中。
这就是参孙所问的:“吃东西的变成了食物,甜食从强者涌出。这是什么?”
腓利士人猜啊猜,可他们却猜不出参孙的意思。在这个来自敌人土地的陌生莽汉面前,他们忌恨看上去傻乎乎的,他们就到参孙的新娘那里说:“这男的爱你。为你他什么都可以干。让他把他那个谜语的答案告诉你。”
这个女子不太机灵,否则她会预料到发生什么事儿。她纠缠得参孙很烦,直到脱口说出他的谜底是那头死狮,它的尸体而今成了所有其他动物们的食物,而它的嘴变成了一个蜂巢。
之后腓利士人就笑起来,很是开心。他们跑到参孙那儿喊道:“你的答案很简单。我们当然知道这谜底,因为有什么比狮子更强大,又有什么比蜂蜜更甜美呢?”
于是参孙明白了这是在戏弄他。他勃然大怒,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新婚宴席,离开了他的新娘。
他向亚士基伦城走去,在那儿他遇见一群腓利士人。他把他们全都杀了,总共30人。他拿下他们的衣服,把它们作为奖品送给了婚宴上解出谜语的客人。然后他返回了自己父母家,无言地闷坐着。
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个腓利士女孩,他不能这样离开她。他不能再忍受这种分离,于是就回去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好起来。
但他来得太晚了。几天前,这个女孩已经嫁给了本族的另一个男人。参孙发现自己被遗弃了。这对他的自尊来说伤害太大了,他要设法报复。
他跑到山里,捕了三百只狐狸。
他把它们的尾巴绑在一起,两个一对,每对系上一只点燃的火把,让它们狂奔。当然这些可怜的动物极其疼痛,它们在田野里四处奔窜,为了扑灭火把,它们在即将收割的谷地里打滚。
干谷子着火了。接着火焰蔓延到葡萄园和橄榄林,只一个晚上腓利士人的土地就被这场大火烧毁了。
愤怒中的人们干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他们把对所有不幸的愤怒都归到参孙以前的新娘身上。他们袭击了她的家,还把这女孩和她的父亲一起处死了。
当参孙听说这事后,就集合了所有愿意追随他的人打入了腓利士人的土地,他单是因为杀人之乐趣就杀死了几百人。
而那时边境沿线正是和平时期,参孙的私人小战役很不受生活在那一地区的犹大部落的某些人的欢迎,他们想同他们的腓利士人邻居维持友善的关系。他抓住了参孙,捆绑住他的手把他带到了腓利士人那儿。他们不希望为本族同胞的死担责任。因此他们决定把实际执行权留给腓利士人,而他们自己则在一边旁观。
当腓利士人看到他们这个从犹大部落那里沿着大路过来的犯人后,他们很是高兴。参孙静静地等着,到他们差不多都围上来时,他自己挣脱了绳子,捡起扔在路旁的一块驴腮骨,冲到腓利士人前头左右击打,把他们打死了。
从那一刻起,这位犹太民族伟大英雄的敌人明白了,所有花在参孙身上的企图都将是无望的。
他们不能在公开的战斗中打败他。
他们只得用某些阴谋手段竭力消灭他。
这看起来也很困难。
但是,唉,参孙却是他自己最厉害的敌人。
他总是陷于和这个、那个乃至更多的女人的恋爱中。
在这种情形下,他总是毫无顾虑、不计代价,甚至冒着任何危险也不在话下,为了自己的快乐可以牺牲自己国家的安全。
一天晚上,腓利士人听说参孙去加沙城里看望一位朋友。
他们说:“我们终于抓到他啦!”
他们关上了城门等了一早晨。参孙回家的路上必须要经过这城门,5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等着他。
参孙一定听说了这个阴谋。他在半夜起床了。他离开了住所。他从铰链上把两扇重门卸了下来。他把门放在背上从加沙扛到了希伯伦。他把门竖立在那儿作为对他所有敌人的一个警告。
显然这个人就不会受到伤害,犹太人(他们并不喜欢他那粗俗的方式)不得不承认他有成为他们领袖的能力。他们让他做了士师,差不多在20年里参孙都统治着以色列。他作为一个力士和边境斗士本应瞑目于完全的荣耀。但即使是个年迈的男人了,他仍卷入了与另一个腓利士女人的恋爱事件中,而这回是致命的。
这个女孩叫大利拉。她一点也不喜欢参孙。可是她的本族人威胁要杀死她,除非她嫁给参孙并找出他那不可思议的力量的源泉。
她得到承诺,如果她愿出卖丈夫,就会有1000块腓利士币,但若是失败了(她被告知)则必定死于乱石之下。
他们一结婚她就开始奉承自己的丈夫,因为他比别人强壮多了。她说,有一件事她一直想知道。她聪明的丈夫怎么恰好会拥有这如此宽厚的肩膀和如此强壮的手臂呢?参孙只是笑了笑,给她讲个愚蠢的故事。他这样回答,只要用7根青绳捆住他,他的力量就会消失。
大利拉相信了他。在夜间等参孙睡着了,她就让自己的腓利士邻居进入家中,用7根青绳绑住了她的丈夫。
他们的喧嚷声把参孙吵醒了。他环顾四周,看到了自己的敌人,就震落青绳回到床上,这时腓利士人逃跑了。
一天又一天,这个游戏都在重复着。参孙似乎找到了无尽的乐趣,那就是腓利士人总是抓不住他这一事实。他用年轻新郎粗心大意的方式,给大利拉讲了有关他力量之源泉的各种各样的荒诞不经的事。
如果他离开这个关爱自己的族人胜过自己丈夫的女人,就会好得多。可他爱得太深了,做不出这种事。他留了下来,当然到了最后,大利拉耗尽了他的耐心。一天晚上,参孙把真相告诉了她,要是剃光了他的头发,他就会变得多么虚弱而无力反抗。
大利拉赢得了她那1000枚银币。她叫来了腓利士人。他们悄悄进了屋子,当参孙睡着的时候,大利拉剪掉了他的头发。
她突然叫起自己丈夫来。
“醒醒!”她喊叫着,“醒醒!腓利士人来了!”
参孙微笑着站起身。以前他常会听到这种叫喊,只要他不差样儿地一瞪眼,他的敌人就会像老鼠见
猫一样四处逃窜。
可是,唉!他的力气没了。他的手臂在身边耷拉着。他被抓住绑了起来。腓利士人带走他挖了他的双眼,把他扔进了加沙的磨坊,为那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常常发抖的人们磨玉米。
在那无尽的黑暗中,参孙有了时间去悔恨自己的有勇无谋,并求得***的谅解。
而在他被关押期间,他的头发重新又开始长得长了,可腓利士人太过激动于他们的胜利而忽略了这一不甚重要的细节。
而今正逢一个晴朗之日,他们正在纪念自己的大衮神。
乡下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城里出席这活动。突然一个人想起了磨坊里的犹太犯人。“让我们把他带到这儿来,”他喊道,“把他带过来!这会是个好活动。我们可以嘲笑这老家伙,还可以向他扔泥巴。他过去杀死了我们几百人,而如今他没了力气,像小猫一样没有危险了。把他带过来!”
参孙被带上神庙,以便所有腓利士人能看到他,并按他们的愿望随意羞辱。从这些叫喊声中,他明白了怎么回事。他请求***赐予他最后一次祈愿,让他拥有一小会儿旧时的力量。
他们把参孙放在了庙宇正中央的一把椅子上。他坐在了两根支撑屋顶的柱子中间。
他的手指慢慢触摸到了冰凉的石头。
当他周围的人群发出欢欣的狂叫时,他的手抓住了花岗石块。随着他宽大肩膀的猛然一用力,他把身边的石柱推倒了。
它们被摔得粉碎。
屋顶塌陷下来。
神庙里的人和屋顶上的人都死了。废墟下躺着一位英雄被砸烂的身躯,死去的他赎还了自己年轻时的愚蠢错误。
但是在这所有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时,其他一些微妙的因素也起着作用,把这个分裂的国家变为了一个真正的国家。人民仍然拒绝把统治者称为国王,但士师的权力在不断增长。如果真的有一个人具备摩西或约书亚那样的人格力量,犹太人就会乐意请他作自己的君王。
然而,参孙的继承者以利是一个软弱的人。至于他的两个儿子--非尼哈和赫弗利--则更是性格卑劣。他们生活在从不想着***的世界里。他们只关心生活快活,利用他们父辈在国家的高职权干了各种各样的坏事。
该是找一位完全不同的领袖的时候了,自然,他也正在这时候出现了。这就是着名的先知撒母耳。
他出生于一个叫拉玛的小村。他的父亲叫以利拿,母亲的名字叫哈拿。
哈拿很多年没有小孩儿,她常常去示罗的神庙祈求能让她有一个孩子。在孩子降生时,欣喜的母亲将新生儿命名为撒母耳。在孩子能走路时,她带着他去示罗请求以利让他在神庙做些事,以使他永远能待在***身边。
以利很喜欢这个孩子,因为他已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出什么成就,他就开始训练小撒母耳成为一个可能的继承人。
一天夜里,当以利正在关圣殿的大门时,他听到了谁在叫撒母耳名字的声音。那个孩子正在躺椅上睡觉,这时被惊醒了,就答道:“是的,主人,我在这儿。你想做什么?”
以利回答说不想做什么事,也没有叫他。
男孩又躺下来,但那声音又一次叫起来,“撒母耳!”
这种情况连续发生了3次。这时以利明白了,这是***在说话。他单独留下了撒母耳。***随即告诉这男孩,以利的儿子们必须因其罪行被处死,因为他们的邪恶威胁乃至会毁掉所有以色列人民。
第二天早上,撒母耳把前一晚上透露给他的事情讲给了以利。
很快所有的人都听说了这事。此后,他们对撒母耳报以极大的崇敬,他们互相说着那个男孩长大后肯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先知,还可能会是他们的统治者。
但那一天还没来到,而以利还是士师时,腓利士人又一次来进犯了。
现在这已成了犹太人的一个习惯,每当他们前去作战,就会带着约柜。非尼哈和哈弗尼是以利的两个儿子,由于以利既是士师又是大祭司,他就下令让他们把约柜送到犹太营地。
他们这样做了,尽管他们曾触犯这块土地上的所有律法,使得***大为不悦。
那约柜没有了***心灵的保佑,就只是个木盒子。当然它就不能消除如此情形之下的灾祸了,战争以希伯来军队的惨败而告终。不但以利两个大逆不道的儿子被杀,就连约柜本身也被敌人夺获了。当这悲惨消息传到以利那儿,以利叹息一声就死去了,而撒母耳则接替他被推举为士师。
这是所有犹太历史上最为难过的一天。
这个犹太人从埃及带到迦南地带来的“圣物中的圣物”,现在被摆在腓利士人建在参孙所毁废墟的新神庙里。它是件战利品,但仍然能影响国家的命运和人们的生活。腓利士人一把约柜放在大衮神的庙堂,他们的神像就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推倒了,摔成了万千碎片。
腓利士人在极度的惶恐中把约柜带走了,把它运到了迦特城。全城的人立刻都生了病。从那以后,可怜的腓利士人就厄运不断。他们把约柜从南运到北,由东运到西,可运到哪里灾难都会随之降临。直到在极度的绝望中腓利士人把约柜装满了金子,将它抬到车上,车前拴上两头牛,让这牲口按它们的意愿随意游荡,只求把这可怕的倒霉货带出他们的国土。
无人驾驶的牛车开始向东而行。在一个美丽的清晨,几位正在地里干活的犹太农夫看到那辆载着圣约柜的牛车停在了路中间。他们赶紧建造了一个祭坛,所有的四邻都群集而来祭拜。后来他们把约柜带到了一个叫亚比拿达的利米祭司的家里。它就这样待在那儿,多年以后,直到大卫做了国王,梦见建造那座着名的圣殿并最终由他的儿子所罗门建成后,约柜才被接回到****。
约柜的回归似乎预示着一段美好日子的到来。但人们对士师制度所形成的松散统治越来越感到厌倦。于是他们到撒母耳那儿,问他假若他死了该怎么办。撒母耳也有两个儿子,但他们却非常像非尼哈和哈弗尼,没有人想让他们作为父亲的继承人。
撒母耳请求***告诉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说一个国王要出现了,他对犹太信徒不断违背他的旨意感到不耐烦了。长久以来他们吵嚷着要一个他们自己的国王。好吧,***将会给他们一个这样的国王,正如他们所要的。但是这个国王将会送他们的儿子去做他的士兵,他还会让他们的女儿去做他的奴仆,而且他还会用他们的酒和粮食去供养他的随从,他会拿走他们所拥有的财产的十分之一,他会用铁腕统治他们。
各部落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们倒真是高兴。他们的野心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并同埃及、巴比伦和亚述的辉煌荣耀相抗衡。他们没有考虑代价,直到一切都太迟了。当他们不再是自由的农民和牧羊人,而成为一个遥远城市里的统治者的奴隶时,他们才意识到当请求***带走他们的自由时,他们牺牲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