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中

    --

    飞箝第五

    【原文】

    凡度权量①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②,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③;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④,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⑤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⑥、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⑦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注释】

    ①量:测量。

    ②制事:管制事情。

    ③有无之数:指是不是具备某种能力。④求:征求。

    ⑤征:征召。

    ⑥财货:财物和货币。

    ⑦伺候:等待时机。

    【译文】

    但凡是考察权变的能力,大多是为了招揽人才,让他们投靠。建立规章制度,管制事情,必须要首先了解他们之间

    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够辨别他们之间的是非。了解到语言是表面的,实际事物有真有假,这样才能够知道他们的能力和虚实。要首先定下国家的大计,并且定下君王和臣下的亲疏关系,之后再考虑长短轻重。上面的事情都完成以后,就可以估量他们的才能和谋略了,等到需要他们的时候就可以征召,可以提拔重用。使用语言之中的钩箝之术,诱惑他们主动地服从听命自己,或者用慷慨的言语刺激他们从而得到实际情况。

    诱导别人说服从自己的话,这是游说时候用到的言辞,它的特点是时而相同时而有异。那些用钩箝之术也不能够控制的对手,可以先对他们施加威胁,用利益诱惑他们,之后再多次试探他们。也可以先对他们进行试探,之后再对他们发起进攻,毁灭他们。有人觉得,多次的试探就是在毁灭别人,有人觉得毁灭对方就是对他进行试探。想要重用一些人的时

    候,就用财产和货物进行试探,或者是估量他的才华,他想要施展才华的方向以及他的实际情况,要么就找到他的短处来克制他,上面的办法就是用抵巇之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原文】

    将欲用之天下①,必度权量能,见②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③,岨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④、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⑤,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⑥。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⑦也。

    【注释】

    ①用之天下:使……用于天下,文中意思是要把飞箝之术推广运用到全天下。

    ②见:鉴定。

    ③地形之广狭:地理形势的广阔与狭窄。

    ④孰亲孰疏:谁跟自己亲密,谁跟自己疏远。

    ⑤虑怀:忧虑和希冀。

    ⑥以箝求之:意为用诱惑的手段

    来谋求对方的心中所好。

    ⑦飞箝之缀:这是飞箝术的使用。

    【译文】

    想要把“飞箝之术”推向全天下,就一定要了解智谋和权变的规律,知道天道运行的起落,知道地形的开阔和狭窄,山地的艰险和平坦,还有百姓财产的丰富和少寡。诸侯国之间的联系谁跟自己亲近,谁跟自己疏远,心中忧虑的和希冀的,想要清楚细致地了解对方的意图和希冀,就一定要知道对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后根据他最看重的问题进行游说,用飞箝的语言诱使对方说出喜欢的,然后再用引诱的办法来控制对方,以便向他索取。

    把飞箝之术用到其他人身上,就要看他的才能和智慧,办事能力,掌握关键的地方,用来迎合对方或者顺应对方,使用飞箝之术,从而达到跟对方协同的目的,用意念来跟对方融洽,这就是运用飞箝之术的好处。

    【原文】

    用之于人,则空往①而实来,缀而不失

    ②,以究其辞。可箝而从③,可箝而横,可引④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⑤。虽覆,能复⑥,不失其度。

    【注释】

    ①空往:单用话语来夸赞。

    ②缀而不失:连结而不失去。意即把握好“实来”的好时机不要失去。③从:通“纵”,与“横”相对。南北为纵。

    ④引:引领。

    ⑤覆:回归。⑥复:复原。

    【译文】

    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就用不实际的语言来夸赞对方从而得到实际情况。抓住好的时机不要失去,探求对方会说什么话。而且要跟他们维持着一种亲密的关系,用来研究他们的话语,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可以从纵的方面使用飞箝之术,也能够从横的方向使用飞箝之术,能够朝东,也能够向西,能够往南,也能够往北,能够反方向引导,也能够回到原来的方向。即使是这样,还是要谨慎,不能够丢掉气节和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