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京中虽不比前线,残冬却也带着冬日最后的寒意, 宝玉赶着城门关上的时候回到了驿馆。礼部昨日就赶在半路上送来了日程表, 今日早些时候抵达京城, 明日一早入宫陛见。听说皇帝还要派朝中重臣在宫城外迎候有功将士。
可这也来的太早了,太阳西沉, 夜幕来临, 借着大红灯笼的光亮,宝二爷也能瞧见门口停着数匹骏马,还有数位浑身透着精悍的男人。瞧这样子, 怕是大户人家的护卫,这起码二十几号人,谁来了……
是东宫来了吗?
时隔数月, 历经血与火之后,见到每一个熟人都让宝玉很开心。他脚步轻快的进入驿馆,却在正房门外看见了战战兢兢的驿丞, 宝二爷一笑, 真的是太子来了。
“世侄啊!”一个身材魁梧, 长相威严的中年人迎了上来, 一脸笑容的拉住了宝玉的手。
宝二爷有点懵, 这人谁啊?他迷茫的看向出现在这里的杜煦,杜煦有点无奈往旁边瞥了一眼, 宝玉顺着他的示意一看。呵呵呵, 来人哪里是太子杜竑, 这不是齐王杜翊吗?
那么这个人就是, “郑世叔!晚辈有礼了。”宝玉抱拳行礼,此人正是保宁侯郑英,对,就是他亲舅舅王子腾未来的亲家。瞧瞧这配置,保宁侯、齐王,可真是要亲命了。
不知道保宁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敢带杜翊来看他们,从冯应、杜煦到宝玉,三个人谁也没把这位少年亲王放在眼里。借着寒暄的机会,宝玉暗中打量齐王,不由得摇头,怎么好几年了,杜翊这个人一点长进都没有呢?
“本藩同保宁侯出城行猎,不巧碰上几位,尔等皆为国之干城,父皇此次必有褒奖,你们还应继续为国效力才是。”诸如此类的套话说了一车,也真是难为杜翊浪费这么多口水。
听听这话,强压着那股高人一等的劲儿,口气都透着虚伪。宝玉不承认这是因为杜翊给他留下啥好印象,不信你看冯应和杜煦,这俩人表面客气恭敬,实际上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
何况“同保宁侯出城行猎”您这走了几天?更别说皇族常去的西郊猎场,又或者京郊山上该走的也不是这北城门,还真是够巧的。
“您说那保宁侯究竟怎么回事?那天晚上大半夜的拉着我们说话,死活不肯放人走。呵呵,还真是为难齐王,他都打哈欠了还撑着,倒真算是屈尊降贵。”宝玉坐在郦匡的书房里,手边的热茶腾腾白气,再旁边,坐着的是黛玉和探春。
探春有些不安,她二哥没拿她们这些姑娘家不当回事不假,可这个话题、这种话题恐怕不是她能知道的吧。纵使知道,又有什么用?
黛玉却全无顾忌,林姑娘摸着套在手上的兔毛手笼,接着宝玉的话问道:“郦先生,听宝玉哥哥说的,那位保宁侯好像不是行伍出身。”
这话让探春也点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这位保宁侯太黏糊了些。哪怕是想拉拢这些人,这个办法也有点……
郦匡看着两个小姑娘,只是笑而不语。他比去岁刚刚返京的时候好了许多,一身蓝衣,面上带笑,坐在案后显着雍容。脸上已经看不出什么风霜之色了,宝玉侧面看着他微霜的双鬓,这样的面容配上那双眼睛,当年此人名噪一时,让他父亲等长辈另眼相待,又吸引一位侯府公子,简直理所当然。
“郑英……且不说他,不如你先说说陛下召见你,是如何安排的。”
说起觐见,宝玉微微叹气,当天夜里他被保宁侯拉着“叙旧”,根本没睡好。第二天一早,那两个人可以不急不慌,他们却要早起入宫的。结果,一路上冯应冷笑,杜煦撇嘴,宝玉骑在马上打哈欠。这样要是能拉拢人心,那真是人心瞎了,或者皇帝的皇子死的只剩下杜翊……
但是更尴尬的还在后头,皇帝兴奋之下,居然下令让大学士、兵部尚书在太子的带领下,于宫城外迎接他们。别说宝玉,就是冯应也有些吃不消,甚至遥遥看见他们的时候,低声问道:“今上,居然是这样的风格吗?”
宝玉苦笑,皇帝太兴奋,臣子们只能陪着了。
站在殿外等候觐见的功夫,齐王才迟迟赶来,杜竑原想说弟弟几句,这种场合怎么姗姗来迟。却不想,他的好弟弟居然一副“我们很熟”的架势,跑到了功臣代表三人组面前,说什么“昨夜聊得还不够尽心,他日有闲再叙。”
再叙,他们有什么好叙的……杜竑看着宝玉,恰好宝二爷也在看着他,宝玉微微摇头,太子心中有数,干脆眼不见心不烦。
杜翊这种行为,严格来说就是挑衅,这是皇帝召见,太子相陪的场合。他一介藩王,上来就与今日的主角嘘寒问暖,简直是故意刺激皇太子。杜翊喜欢这个,这让他面对长兄难免自卑的心情非常愉悦,这样仿佛在精神上,他就压了对方一头。
可杜竑居然不往这边看……齐王在故意回望的时候发现了这一点,自己像一条野狗一样被无视了。不止皇太子,在场诸位大臣也权当没看见他,杜翊脑子嗡的一下,皇太子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吗?觉得我不能从他手里夺走什么,连个眼神都吝啬于给我!
还有你们这些狗腿子,齐王目光阴鸷的打量在场官员,他们都在回避自己的眼神。好啊,都是皇太子的人是吧,遵循正统是吧……给我等着。
“齐王,臣等要进殿了,您?”冯应客客气气的将突然萎靡的年轻皇子送走,然后带着宝玉等人,跟在皇太子的身后,进入了紫宸殿。
中间的过程没必要赘述,不过是皇帝表彰、赞扬,狠狠地夸了他们,又希望他们为国效力。而宝玉更是被当成了勋贵子弟的好榜样,被皇帝叫到身边夸了几句,其中皇太子还给了他一个“干的好”的小眼神,也不多说了。
比较令宝二爷高兴的就是,他升官了,虽然还是个校尉,可他宝二爷的品级升了,如今已经是六品武官了。
等到召见结束,戏肉来了,得到皇帝允准成为宁武地区大将的冯应,和爵位升一级变成辅国将军的杜煦,以及宝玉都跟着太子退出大殿。可宝二爷还没走出紫宸殿范围,就被皇帝身边的太监又叫了回去,皇帝要见他。
“黑水城一役,你辛苦不小,冯应在奏疏中都写了。”紫宸殿偏殿,皇帝坐在蒲团上,宝玉立在下手。不等宝玉谢恩,杜承宗就道:“不过你还小,前路还长,官职上按部就班也就是了。朕,叫你来……”
杜承宗有些迟疑,宝玉奇怪的偷偷打量这位便宜姐夫,堂堂皇帝,还有什么说不出口吗?
“听说,昨夜你们在驿馆见到了齐王,和保宁侯?”
宝玉差点给皇帝跪了,您儿子才多大啊,至于吗?他立刻站直,肃容道:“回禀陛下,正是如此。昨夜臣归家之后返回驿馆,齐王与保宁侯郑英已经到了那里。”
皇帝的面容在旁边香炉烟气中显得很模糊,他并没有问齐王对他们说了些什么,仿佛这无足轻重,而他只是关心儿子的行踪罢了。
“宝玉?”郦匡的声音将贾宝玉惊醒,他方才陷入自己的思绪,被他一叫才回神。
宝玉捧起茶碗遮掩道:“不过是那些事,升了两级,暂且待在京中。圣人似乎想要派太子或者哪位藩王前往军前劳军。倒是我再一起回去即可,先生还是说说那位保宁侯罢。”
两个姑娘也看着郦匡,郦先生微笑说道:“你们这几个孩子一定以为我在敷衍,对不对?武襄公毕竟于我有知遇之恩,所以我不愿意说他,是这么想的吧?”
三个人都不说话,郦匡失笑:“唉,不是我敷衍,而是郑英其人,他父亲武襄公在世的时候,就评价过他。”
顿了一下,郦匡才道:“说他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又优柔寡断。武襄公说他,在太平之世,或者还能保住家门,若是遭逢乱世,郑英就是给人生吞活剥的材料罢了。”
“……这样说自己的儿子。”黛玉喃喃道,看见郦匡看着自己,她赶紧道:“并非诽谤武襄公,只是,这种话若是传到了保宁侯耳中,学生觉得,他只会变本加厉的想要证明自己不像父亲说的那样。”
郦匡长叹:“正如林姑娘所言,如今中宫已有郑皇后,东宫亦有国本。郑英和齐王热络,无非是借着亲缘关系,动些小心思罢了。他也不想想,就算东宫有变,齐王有储位之份,圣人会做何感想,会让他辅佐太子么!”
探春冷道:“如先生所言,此人就是被一己之私所困,已经有些昏昧了。”
话说完,探春才发觉不妥,其余三个人都盯着自己,让她一阵不安。“我、我说错话了吗?”难得看见三姑娘忐忑的样子,黛玉掩口而笑。
郦匡对宝玉道:“三姑娘如此,宝玉不妨将那些事情,告诉她一二。”
宝二爷从来没想过玩什么神秘主义,他看着自己这个聪慧的妹妹,低声问道:“探春,如果有一天,我需要你做什么,你能够站在老太太、老爷、太太的对立面帮我吗?”
郦匡看着自己书架上书,而黛玉轻抚兔毛,只留下傻眼的三姑娘。可贾探春毕竟不是凡品,她马上反问道:“哥哥若真相做大事,难道打算空口白牙的许诺?我得知道,若是真面临那种大不孝的情景,我做的一切值得吗?”
“好。”宝玉按着自己妹妹的肩膀,对着她饱含期待的眼神:“你马上就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