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宝钗倒是没什么,宝玉却有些别扭, 尤其是在黛玉这里。三个人站在一块, 很容易让宝玉想起一些不太愉快的往事, 倒是黛玉赶紧让座,将宝钗主仆让了进来。

    “宝姐姐得闲到我这来, ”黛玉笑着让人:“快坐。”

    紫鹃赶紧过来给宝钗倒茶, 然后拉着莺儿出去打络子,屋里就剩下宝玉一直没吭声。宝钗听了一耳朵这位表弟的“丰功伟业”,更别说自己哥哥离家更是和对方关系匪浅, 饶是宝钗会打圆场,此刻也同样的尴尬了一下。

    不过她马上反应过来:“宝兄弟也在……今儿休沐?”

    宝玉肃容点头,宝钗也点点头, 两个人又没话了。人家薛姑娘好歹是客,而且真的让她干出什么特谄媚的事情,她也干不出来, 何况对面是她的亲表弟。这是个写过“眼前道路无经纬, 皮里春秋空黑黄”的女孩子, 她所谓的上青云, 无非是能够以一个士大夫的标准做妻子和母亲……

    就说我们肯定合不来, 宝玉饮茶想到,对方的“冷”、“随分从时”和“守拙”都是从这来的。若是碰上个一心读书考学上进的男人, 他们能相处的不错, 起码不至于像和宝玉一样。

    “对了, 宝姐姐之前借给我的书, 我昨儿看完了,这就给你拿过来。”黛玉看他们都不说话,只好自己开口。来者是客,不能眼看着冷场,可惜林姑娘拿回游记就看见那两个人还是不吭声。

    黛玉笑着将书递给宝钗,借着机会踢了宝玉一下,宝二爷暗暗叹口气,也觉得自己的举动不太好。他问道:“不知姨妈最近好么,太太也念着姐姐呢。”天知道他快有大半个月没见王夫人,因为他一直在东宫或是出门见人,实在没空。

    不过宝姑娘很受用这种客套,客气几句,两个人寒暄一阵,气氛就正常多了。黛玉也松了一口气,等到一盏茶之后,宝钗就说要去上房给姨妈问安,向两个人告辞而去。

    “三妹妹和我说,最近常在太太那看见宝姐姐,你怎么对她这么冷淡,万一太太知道,岂不又要说你。”黛玉担心道。

    宝玉却无所谓:“难道你喜欢她?”

    “……我们才认识多久,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黛玉反问道:“难道你讨厌她?厌恶什么人,总得有个理由吧。”

    宝玉张口想说什么,却恍然发现是他自己混淆了一些事情:现在的黛玉不止有老太太的袒护,也有自己一心一意的照顾维护,如今和三春姐妹玩的都不错。林姑娘不需要谁来同情,她什么都不缺,没人敢委屈她。

    所以在这样一个黛玉眼中,能聊上几句的亲戚家的小姐姐,好好相处就行了。若是谈得来就多相处一些,合不来就少见面。她对宝钗的看法和自己是不一样的……又是自己犯了糊涂。

    “换个问题,”宝玉拉着黛玉坐下:“你觉得那位薛表姐是个什么样的人?”

    “嗯,稳重可靠吧。反正前几天我还听老太太这么说的,”黛玉笑道:“大概是说起,薛家姑娘知道长辈们大致喜欢什么样的,尽量迎合。”

    宝玉想想也笑了,他大致能猜到祖母的语气:“老太太一定觉得这样的女孩子也不错……不过有些话她没和你说对吧。”

    黛玉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老太太后来只是笑叹一句,让我也不必非要学人家。”

    当然了,画虎不成反类犬,内里不是那种人,学是学不来的。老太太什么不明白,再说从孙子媳妇开始,老太太什么事情没见过,他们这样的人家,女人过得好不好,就是要看和自己男人处的好不好。所以,哪怕当年薛宝钗在自己及笄的生日宴上显得特别为老人家着想,老太太也并未动容。

    从头到尾,史太君都明白,宝玉和黛玉合不来也就罢了,若是合得来,这比什么都难得。她能在这荣国府大院里一路成为老祖宗,靠的可不是史侯家千金的身份,而是和老荣国公夫妻和顺。

    就在宝玉和黛玉说话的时候,今儿出门子的三春姐妹也回来了,一个个都是脸色疲惫,不管怎么说,未嫁的姑娘在家都是娇客。荣府从来也没有苛待女儿的风气,三个小姑娘还是头回有“给人当绿叶”的感受。

    没办法,谁让她们是压线入场,其他握有入场券的女孩子要么是家中显爵、要么父祖高官,这种情况下,三位姑娘也只能是处在边缘地位了。倒是没有什么心气不平的,临来之前,宝玉曾经和探春谈过一次。

    “你想赖家那个小子,送出去做官那个,能熬出头怕是比咱们老爷还厉害些。”宝玉让探春别那么惊恐的样子:“还有姑父给老爷介绍的贾雨村,如今也在吏部站稳脚跟,这些人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家庭背景,最多只是和咱们家扯上些关系。”

    “然后呢。”探春觉得宝玉二哥的话没说完,这几年宝玉出人意表的话说的也不少了,这种明说“咱家老爷水平不咋地”的话,探春也是听过即忘,绝对没有往心里去!

    宝玉笑道:“然后,为什么他们都要捧着咱们老爷?是因为祖上余荫,让咱们老爷这个五品官有着四品、甚至三品官才有的能量。若是你在外头碰上官制更高、爵位更显的,不管对方是真的比你强,还是余荫比你强,都不必往心里去。”

    这么一说,倒是有佛家因果循环的意思在里头,探春想的深了,一晚上险些失眠。是以她们姐妹出去,虽然也见到些事情,不过她们从头到尾抱着“不出头”的念头,困在一群边缘,倒也无人注意。

    “太累。”惜春换了衣服,姐妹们和问讯而来的宝玉、黛玉凑在一起,四姑娘连连摆手:“再有下次,无论如何我是不去了。”

    迎春还担心太太们的想法,探春却跟着摆手:“不去就不去,我也不想去了,累得慌。”二比一,迎春也从了两个妹妹,真心太累了。

    另外两个都好奇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黛玉用帕子掩口笑道:“难道真的有人打起来了吗?”宝玉也在一旁戏谑点头,三春却无奈苦笑。

    等探春歇口气,喝了茶吃了点心才道:“都是出身显贵的姑娘们,谁也不会真的动手打人,就是言词机锋不停。好像谁在嘴皮子上占了便宜,太子妃的位置就是她的一样。”

    几人一起笑了,笑声平息之后,宝玉才道:“也难怪,真的较真,能斗嘴的人里,父祖爵位官职都差不了太多,家世上是没法分个高下的。女孩子们都是娇客,难免觉得该压别人一头,对了,哪些人挑头的,三妹妹记得吗?”

    探春并未多想,直接道:“起初是齐国公家陈家的女孩子和哪个尚书家的孩子言辞不合,后来保宁侯、景田侯、定城侯家和其他朝廷大员家的女儿也掺和进去。哦对了,还有西宁郡王家的县主。”

    宝玉看似一听一笑,此事也就过去了,因为这次游园会发生了那些不愉快。后来的几次,荣府姑娘们倒也没有被要求非得过去,像他们这样的中等勋贵人家,此刻还是低调些,别盼着浑水摸鱼了。

    “听说,京中最近很热闹啊。”皇帝在书房问起亲信大臣,他的这些亲信品级都不是很高,目前职衔最高的不过是四品官。可这位四品官正任着通政司通政,也不能说皇帝没有未雨绸缪。

    通政官就将京中诸家女儿受邀游园、聚会的“胜景”和皇帝一一道来,杜承宗皱着眉,他也没想到为东宫选妃会引发这么大的动荡。大魏的习惯,为太子、皇子择妻,宗室的确会参与进来,估计近来太后、皇后那里都不会断了人进来。

    这倒不奇怪,只是通政还说了另一件事:“也有宗室比如安阳公曾经请见上皇。”

    皇帝眉毛一扬,安阳公是太上皇出了三服的堂弟,还与上皇一起读过书,否则安阳公一支已经算是宗室边缘,如今却还有爵位。他听通政继续道:“安阳公请见上皇之后,上皇令身边的大太监去了通政使大人的家里,又召见过老城阳侯的孙子吴让将军。”

    “大胆!”皇帝突然爆发,却又马上压低声音:“你还敢监视上皇!”

    通政撩起袍角跪下:“臣不敢!如此不臣之举,岂是人臣作为。下臣只是听人说的,通政使的属下这正好看见一个像宫中太监的人往通政使宅子去了。陛下知道,内宦若是勾结外臣,才是大事。臣不敢懈怠,这才查出了这个。”

    杜承业的脸色这才好转,但也并未让通政起身,就这么继续问道:“所以,知道通政使在忙些什么吗?是不是有内宦背着上皇作祟!”

    天子语气中的怒火近在咫尺,通政官不敢有别的心思,连连叩头:“陛下,通政使最近也在关心京中因为选妃之事起的波澜,臣不敢做不臣之事,是以,究竟通政使有没有禀告上皇,臣实在不知啊!”

    皇帝这才想到了几件事,几件被他忽略掉,并未联系在一起的事情:在为竑儿择妻的消息传出来,而京中波动之前,上皇曾经召见了悼太子的两个女儿。他那两个侄女过得不错,有什么能让上皇想的,不过是想到了吴家!

    饶是已经当上了皇帝,杜承业还是酸溜溜的想到,只有悼太子才是被上皇放在心尖上的那个儿子。上皇有没有想过,若是杜承宗还活着就好了……若是杜承宗能做皇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