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二、二爷,”也不叫宝玉了, 袭人结结巴巴的:“您怎么……”面对那种目光, 袭人终于将所有的话都咽了回去, 还有什么好说的。她使劲咬了下舌尖,好疼啊, 这个场面是真实而非做梦。
宝玉就站在那里, 看着袭人走过来将蜡烛吹灭,对自己道:“二爷回房吧,回房我向您说明白。”
“……”宝玉扯扯嘴角, 袭人这是久经战阵,想要控制主动权。怎么能让她如愿呢,宝玉大声道:“晴雯进来, 点灯!”
袭人的脸和死人一样白,她终于认清了局势,宝二爷不会给她脸面, 今天这事没法善了。
外头溜进来的晴雯也被气氛感染, 她头一次见到袭人那么窘迫、近乎等死的神色, 也第一次看到宝玉那种表情。不敢多说话的晴雯拿来火折子, 点燃了书房的蜡烛和灯笼, 不一会,书房充满了光亮。
袭人膝盖一软, 跪在地上。宝玉皱皱眉:“有什么话就说罢, 你要是不肯说, 就别怪我了。”
“……太太让我来的, 太太说宝玉在东宫身边,要格外小心。内书房姑娘小爷们常来,别弄丢了宝玉的东西,让我每日过来查查。”
宝玉坐在书案后面,目光却落在了木制镇纸上,他原想干脆找个借口将袭人打发走算了。可她走了,二太太这个亲妈就会放弃对儿子的控制欲?显然不会。
“那你到底看出什么没有啊。”
面对宝玉的问题,袭人忙不迭的摇头:“什么都没看见,姑娘小爷们都很好,宝二爷书房的东西没人敢乱动。奴婢知道该怎么和太太说,二爷别赶我走!”
还挺知机,这么多年的反省之后,宝玉也明白了,指望袭人自己能考虑什么“精神”是不现实的。她考虑的永远是怎么活的更好,只要自己永远占据道德优势,动辄“规矩体统”,不规矩的事情都让别人干,她就心满意足了。
“以后,你只管查看小丫鬟干活就是了。”这府里的丫头,尤其是他这里的丫头,不少都是府里什么管事家的女孩子。管她们干活可是件难事,晴雯的名声不就是这么坏的吗?人人都说她对偷东西丫鬟太苛,全忘了自己丢了钱财是如何咒骂偷儿。
就看袭人姑娘有没有那个闪转腾挪的本事了,宝二爷抻个懒腰,叫上晴雯径自回了卧房。只留下被冷汗浸透后背的袭人一个人,半柱香的功夫,袭人好像才缓过神,宝二爷那个眼神太吓人了,好像自己在他眼里都不是什么活物。
今夜的事情仿佛风过无痕,但整日在府中的晴雯和袭人都明白,很多东西发生了变化。
比如那天晚上,宝玉临睡前提点晴雯:“脾气别那么爆,为什么袭人比你人缘好,人家谁的坏话也不说,哪怕是做了坏事也不说。非要出头的时候,说自己笨嘴拙舌让别人,比如你去出头。你也该多长点心眼。”
晴雯不知是真的明白了,还是想看笑话,真的对小丫鬟的事情甩手不管。每日里宝玉不在,她就听话的去林姑娘那边帮着紫鹃打个下手。府中总算平平静静的又过了一个月,皇帝选秀且没影,为东宫选妃的时候却到了。
陪着他读书已经有一年半载的外戚、勋贵子弟也敢拿这件事来说悄悄话,可当事人表面微笑、心中极不耐烦。杜竑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婚,真是半点憧憬也没有,最近半年他对两个已经进入东宫的太子孺人也愈发的不耐烦了。
就是……没兴趣,对和她们说点什么,做点什么都没兴致。凭心而论,两个孺人也都是仕宦之家,读书写字养出来的女孩子,杜竑对天发誓,人家没什么不好的地方,可他就是觉得无趣。
或许我该找个什么人试一试,看看自己是不是断袖……杜竑想狠下心做这个决定,但他恶心太监。让他和太监做什么那是万万不行的,年轻的皇储眼光还没那么糟糕。可寻个正经人家的子弟,比如他东宫里的侍卫,这……兔子还不吃窝边草,万一流出些风声……
这可不是皇太子睡了哪个女人似的风流罪过,他连个儿子都没有,若是传出这种风声,方方面面的目光都会看过来。在这种心理情况下,永宁伯的小儿子,也就是太子的小表弟陆辑笑嘻嘻的恭喜太子即将大婚成人,结果被杜竑的黑脸给吓回去,也就不奇怪了。
这皇城里,因为东宫选妃的事情,也起了一阵波澜。皇帝想给儿子找个贤内助,对具体出自哪家并没有看法。而中宫郑皇后觉得自己父亲做了兵部尚书,郑家亦为名门,家中也可选一旁系女孩子入宫为太子良娣。郑皇后还是理智的,太子妃,郑家就不用想了。
可太上皇后陆氏也有想法,连续两代不能一家出皇后……那隔了一代呢。永宁伯陆家未必没机会啊,陆氏亦有好女!
而太上皇……太上皇召见了悼太子杜承宗仅有的两个女儿,看着两位郡主,太上皇觉得,爱子的母家、敬肃皇后的娘家城阳侯吴氏好家教。他们家的女儿嫁给太子,不仅门第合适,且不辱没自己的孙子。
四个能对太子的婚姻有决定性建议的人,偏偏有三种看法,更别说朝中显贵动心的会有多少。因此,自打选妃的消息传出来,京中就开始陷入莫名的狂热当中。
具体表现在,与帝室亲近的宗室近来常常举办宴会,正好现在是夏季,什么游园会、什么诗词会,反正一波接着一波的开趴体。而朝中不管是勋贵,还是清流,进来都安静的不得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家中女孩子身上。
毕竟皇帝陛下排行第六,除了皇太子,上皇其他儿子家的孙子们陆陆续续也都到了该娶亲的年纪了。当不上太子妃,当个王妃也不错。而如果是三四品官、甚至四五品官家的女儿,做个国公夫人、郡侯夫人,甚至将军夫人也不差。
起步就是宗室诰命,怎么也不算亏待了女儿,大家加油干吧!
是以京中情绪亢奋而热烈,毕竟自古以来,婚礼只得就是男女双方的父亲皆为姻亲。是绑在一起的利益关系,只要不是灭九族,基本上都要休戚与共了。这其中呢,对家族负责任的父亲会选择对家族有利的,至于女儿过得好坏—只要没有死的不明不白、破坏两家关系,那就是好;
而对女儿负责的父亲,又要看男方本人是否上进、脾气如何等等,好一通麻烦!
作为开国八公之一的宁荣二府,以老牌勋贵的名声,怎么也得在这里头插上一脚。宁国府虽然还在丧期,可惜春出孝了!作为宁国府正牌子小姐,谁也不能忘了她。尤氏不好出面,就请贾蔷传话,而贾蔷面临着可能攀上贵人的机会,他也乐意效劳。
至于迎春、探春,虽然两个都是庶出,且一个父亲只有品级没有实职,另一个父亲是五品京官。可他们也都到了宗室子弟婚娶的最低档次上,换句话说,迎春、探春也能压线入选。
宝玉最近看家里都觉得眼花缭乱,连大太太和二太太都对三个姑娘热情起来,使劲给她们操持穿戴。就老太太和黛玉这消停些,黛玉是没出孝、更懒得掺和。而老太太是以自己老于世故的眼光看透了,这几个孙女都没希望!
“你这几个姐妹,四丫头年纪太小,她嫂子急个什么劲儿。”史太君对宝玉笑道:“至于迎春和探春,你老爷们也太着急了。三丫头是你妹妹,就算二丫头是姐姐,也没到正经成婚的年纪。可宗室能订好婚约等上几年吗?”
老太太叹道:“天下的好姑娘由着他们去选,皇家还需要养童养媳?唉。”不知是在叹息帝室,还是在叹息儿子儿媳们凑热闹、撞大运这种想法。
全家上下都在有目的的热闹着,除了老太太和黛玉这里,大概只有两个地方没热闹起来。一是贾琏和凤姐,而是客居的薛家母女。
凤姐和琏二爷还在怄气,因为贾琏自从官司过后,倒不提尤二姐了,可他又开始不知道去什么地方。跟着他的人只说二爷常出去骑马散心。凤姐情知不是那么回事,可对方咬定了,她怀着孕,哪怕为着孩子着想,也不能把贾琏的小厮拖出去打。
贾琏受伤的心灵倒是在柔烟那得到了相当的抚慰,不过他看似“死猪不怕开水烫”,实际上只要他一出门,贾蔷碰上他就会苦着脸问“二叔到底什么时候把我们大奶奶的妹子带回去,不能总放在宁国府吧。”
琏二爷也是一头包,想着凤姐生下孩子之后再说,贾蔷当然也只是问问,他也不想得罪琏二奶奶。
而薛家母女烦心的就是另一回事,薛蟠不在,京中的买卖,和内务府的关系需要维护。不能只信掌柜们,她们只能托付贾琏方便的时候去看看薛家的买卖。这尚且在其次,有荣国府做依靠,等闲人也不敢对薛家真的怎么样。
可眼看着这府里的姑娘们出去参加什么什么会,她家宝钗尴尴尬尬的留在家里……虽然薛姨妈知道,他们家连入场券都没有,可心中到底有些不是滋味。平素不管怎么说,见真章的时候,地位出身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宝姑娘还稳得住,可她整日就看着母亲那副样子,又担心自己、又担心哥哥,倒让她心烦。吃了一颗冷香丸,压住火气的宝姑娘带着莺儿去了黛玉那。如今在这府里,好歹能和林姑娘说上话,她也有个去处。
说巧也不巧,宝玉也在,这对表姐弟,在薛蟠离开之后,还是第一次私下见面。